質檢總局發布《2013年度全國進口服裝產品質量狀況》
一、進口服裝質量整體情況
2013年,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進口服裝檢驗共計57793批,同比增長22.08%,貨物總計10528.12萬件,及113.29噸,貨值101021.93萬美元。其中抽樣檢驗進口服裝22472批,抽檢率為38.88%,檢出質量安全不合格貨物1859批,總計53萬件,貨值1032萬美元。全國進口服裝抽樣檢驗不合格率為8.27%,比2012年下降0.39個百分點。中文標簽不合格率低于10%,較2012年有大幅下降。
進口服裝的檢驗包括外觀檢驗和質量安全檢驗,不合格情況主要為纖維成分含量、色牢度、pH值和中文標識標簽等。對于中文標簽和纖維含量不合格的產品,因其不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健康、環保項目,可經整改合格后進口;對于安衛環項目不合格的產品,均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一)進口服裝原產地不合格情況
從貿易國別和地區來看,我國進口服裝來自世界各地。2013年進口服裝量排名前三位的貿易國別是中國(出口復進口)、意大利和土耳其,這三個國家的進口量占進口總批次的48.6%。繼2012年,中國、意大利仍位列第一、第二。土耳其、孟加拉、葡萄牙取代了2012年的西班牙、韓國、法國分列3-5位。印度、越南仍占6、7位。泰國、突尼斯、羅馬尼亞首次進入了前十位。土耳其、孟加拉國、印度、越南等國的進口量較2012年大幅提高,服裝質量問題也進一步凸顯。
質量安全不合格批次最多的原產地是意大利,占所有不合格批次的16.0%,孟加拉國為14.4%排名第二,印度和土耳其并列第三,為12.2%。摩洛哥、韓國、日本等國并未進入進口服裝貿易國前十位,但不合格批次排名卻進入了前十,質量問題比較突出,應引起重視。
(二)進口服裝類別不合格情況
從進口服裝類別來看,抽樣檢驗的22472批進口服裝產品中,主要包括嬰幼兒及兒童服裝、襯衫及T恤、睡衣、內衣四種類別,其中不合格(包括質量安全和標識標簽)批次最多的是襯衫及T恤產品2282批,占不合格樣品的50.89%,其他三類產品不合格率相對較低,其中嬰幼兒及兒童服裝474批,內衣380批和睡衣123批,分別占總體不合格批次的10.57%、8.47%和2.74%。除以上四類產品外,其他類別進口服裝1225批,占總體不合格批次的27.32%。
(三)進口服裝品牌不合格情況
2013年經檢驗的進口服裝品牌多達一百多種,其中很多是世界知名品牌。檢驗結果顯示,許多“快時尚”品牌安全項目不合格率較高。近年“快時尚”品牌服裝在中國受到追捧,商家為了搶占市場,紛紛制定策略,以“新”和“快”取勝,忽視了產品本身的質量。
(四)進口服裝檢驗項目不合格情況
在質量安全項目檢測中,纖維成分不合格占所有不合格項目比例最高,達到了49.96%,其次是色牢度,不合格比例30.72%,pH值不合格比例15.76%,甲醛含量不合格比例5.65%,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和異味不合格比例較低,分別為0.81%和0.11%。安全項目不合格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隱患,其中甲醛超標能引發呼吸道和皮膚炎癥等,而受禁偶氮染料與皮膚長期接觸后會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
2013年,標簽標識不合格現象雖引起了企業的重視有所好轉,但不合格批次的比例仍接近10%。主要問題是信息不全或標注錯誤。產品標識雖不屬于安衛環項目,但其成分含量、執行標準、號型規格、洗滌方法等信息標注錯誤或者不全,會影響到消費者的穿著使用,也會造成消費者的誤解,從而引發索賠糾紛,對服裝企業或者品牌造成名譽及經濟上的影響和損失,因此,標識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二、進口服裝產品安全質量問題原因分析
(一)“快速時尚”品牌進口量不斷增大,質量管理重視程度不足,不合格率居高不下
一是“快速時尚”品牌采用全球統一物流模式和買手制度,缺少嚴格的質量控制環節和針對中國標準的檢測。部分快速時尚品牌從需求調研到設計、生產再到上架銷售僅需14天時間,不足以完成安衛環項目檢驗,且快速時尚品牌大多采用買手模式,產品在生產時并不能確定最終流向,因此難以根據我國的強制性技術規范有針對性地檢測。
二是“快速時尚”的戰略建立在性價比優勢上,單件產品成本低,因此即使被查出不合格后僅對產品實施退運或銷毀無法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
三是“快速時尚”品牌的目標顧客群對價格因素較為敏感,對安衛環項目關注程度較低,且消費者普遍對服裝產品安衛環項目的危害程度認識不足,因此“快速時尚”品牌雖然屢屢被曝不合格仍大行其道。
四是“快速時尚”品牌往往有強大的營銷和公關團隊,在發生問題后通過媒體公關、退貨等方法降低不良影響,維護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
(二)產自發展中國家的服裝不合格率較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來,我國加工成本的上升導致傳統的服裝加工產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印度、孟加拉國等發展中國家憑借其成本優勢吸引了大量生產訂單,國內一些紡織企業也在東南亞國家建廠,導致2013年我國進口服裝的國別結構發生了變化。土耳其、孟加拉國、印度、越南等國的進口量較2012年有很大的提高,服裝質量問題也進一步凸顯。其中,進口量前十位的土耳其、孟加拉國、印度、越南等國家的批次不合格率較高,一方面是質量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完善的質量控制與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是生產人員質量責任意識較差,技術水平尚待提高。
(三)意識淡薄、質量控制不嚴造成部分項目不合格批次有所增加
2013年度,檢驗檢疫機構進一步加強了對進口服裝的檢驗監管力度,加強安全、衛生、環保及反欺詐項目檢測,同時加強對企業進行國內外相關技術法規的宣貫工作。大部分進口商了解和掌握了我國對進口服裝產品的強制性要求,加強了服裝產品質量的控制。強制性安全標準《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18401-2010)正式實施后,直接接觸皮膚服裝的pH值限量由原來的4.0-7.5放寬到4.0-8.5。2012年pH值不合格檢出率出現了大幅下降,占不合格項目的9.30%,但2013年又有回升,占不合格項目的15.76%,部分原因可能是新的限量范圍使企業放松了質量控制。不合格的樣品中,檢測結果偏堿性的居多,東南亞、北非等發展中國家是不合格高發地。
從2013年的抽樣檢驗結果看,纖維含量的批次不合格率占3.88%,占質量安全不合格率的49.96%,成為最多的質量安全不合格項目。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一是面料生產商在紡紗時出現配比誤差,出廠時未經嚴格檢驗,導致外商提供的基礎信息有誤;二是在標識翻譯過程中出現錯誤,或是與其它產品的吊牌混淆,出現吊牌與耐久性標簽上成分標注不一致的情況;三是翻譯不專業,或過于隨便導致的不規范;四是纖維含量的標注不符合GB5296.4的規定。標注了主體大身面料的成分,卻未按照GB 5296.4的要求標注其它面積大于15%的部分,如里料、袖子面料等;五是存在貿易中的商業欺詐,以次充好,謊報,虛報現象。使用低性能、低價值的纖維卻標為高性能、高價值的纖維,或者故意將高性能、高價值纖維含量標高,提高產品檔次,誤導消費者和欺騙商客。
國家質檢總局將根據進口服裝產品的質量狀況繼續加大檢驗監管力度,不斷完善不合格貨物處置制度,對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較大的進口服裝企業實施風險預警,切實保護消費者健康,提升消費者對進口服裝質量安全的信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