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棉花全國公檢量達到近172萬噸
全國新體制棉花公證檢驗累計檢驗量758.6萬包171.8萬噸,比上年度同期低47.1%;其中新疆檢驗量657.5萬包149.0萬噸,內地各省檢驗量合計101.0萬包22.8萬噸;全國約有66%的加工廠開始進行正常加工并開展檢驗,數量為1327家,比去年同期減少338家,已開展檢驗的實驗室61家,比上年度同期減少10家。
各產棉省中,新疆檢驗量149.0萬噸,約占全國檢驗量的86.7%,其中新疆地方檢驗量89.1萬噸,建設兵團檢驗量59.9萬噸,地方與兵團檢驗量比例約為3∶2。
內地檢驗量超過4萬噸的產棉省分別是:山東檢驗量8.0萬噸,約占全國檢驗量的4.7%;河北檢驗量5.8萬噸,約占全國檢驗量的3.4%;湖北檢驗量4.1萬噸,約占全國檢驗量的2.4%。
甘肅、安徽、天津、江蘇檢驗量為0.8萬~1.5萬噸,約占全國檢驗量0.5%~0.9%。
江西、湖南檢驗量均約為0.3萬噸,均約占全國檢驗量0.2%。
相關鏈接:
據了解,沭陽縣擁有紡織纖維及其配套生產企業110家、包覆紗設備4000余臺(套),年產包覆紗8萬噸、各類新型彈力紗線5萬噸、紗錠約60萬錠、化纖彈力絲7萬噸、針織絲襪8億雙、各類高檔針織品1000萬件。沭陽包覆紗產業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生產設備最多、產量最大的優質包覆紗產業基地。
招工難、用地難、產業集聚化程度不夠,是紡織工業發展中普遍遇到的瓶頸問題,目前,全國紡織工業的發展趨勢呈規模擴張速度減慢、產業調整、升級步伐亟待加快的局面。但沭陽縣用足用活交通區位、發展載體、人力資源、產業配套四大優勢,使紡織產業在較短時間內長成了參天巨樹。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魏偉說:“用工和用地這些傳統紡織產業集群的阻力正是沭陽的優勢。沭陽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而且勞動力素質較高,沭陽縣共有擁有各類職業技術培訓機構135所,年培訓能力達8萬人。并且,隨著工業經濟的高速發展,還有近20萬在外務工的熟練工人正在逐步回流。”
該縣注重打好三張牌,促成了紡織工業的快速成長。一是科技創新牌,該縣專門成立紡織產業研究院,通過院企聯合、校企聯姻,精準把握、超前研判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產業走勢和市場需求,培養了一大批實用型科技人才。二是招商引資牌,通過定向培養駐外招商大使,成立專業招商局,鼓勵以商引商,感召了大批先期在沭陽投資的客商又主動牽線搭橋、甘當為沭陽招商“紅娘”。近年落戶在沭陽針織園區的新客商,70%是“老板紅娘”們穿針引線“引來”的。三是親情服務牌,該縣每周一早會上抽簽匯報上周幫辦服務企業工作情況、每月評選一次幫辦之星、每季度組織一次推進大會,對投資商實行“零距離”幫辦服務,在項目用地、科技創新、稅收返還等方面實行最大化政策傾斜,營造了“親商、安商、富商”的創業氛圍,加速了項目入駐和產業配套。
目前,沭陽經濟開發區紡織類企業生產的絲襪、包覆紗、針織毛衣、針織浴袍、遮光提花窗簾布等產品已成為全國甚至世界“單打冠軍”。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園區產業轉移、項目落戶的承載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下一步,該縣將側重招引氨綸類生產企業、無縫內衣成衣生產企業、高檔服裝面料生產項目、包覆紗上下游生產項目、紡織機械制造類企業等,促進開發區針紡類企業成鏈配套、捆綁發展。切實將沭陽打造成現代針織制造業高地、優質品牌集聚基地、文化創意設計策源之地和針織商品集散中心,使沭陽縣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針織名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