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公布《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意見稿)》
網購刷信譽、假好評將違法。我國首部《電子商務法(草案)》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向各部門、相關企業、行業協會、專家等公開征求意見。
“消費者在網購時會將商家的信用等級和商品評價作為考量,但可能這些評價或信譽度并不可靠,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刷信用’,這次征求意見稿將對該問題做出規定。”商務部法條司副司長陳福利稱。
商務部公布的《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顯示,網購刷信譽、虛構信用評價等手段將違法
相關鏈接:
未來的消費形態已漸漸浮出水面,不重視研發難去庫存,不重視無邊界零售則越來越難以保持存在感,不重視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核心資源的再造一味依靠單純的商業模式跑龍套難以抵抗快時尚……關店瘦身是否能讓自己喘口氣,哪怕斷臂求生?!
2013年以來,中國動向、李寧、361o、安踏、匹克、特步等運動品牌累計關閉門店數量超過6000家。據波司登發布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中期財報顯示,在今年半年時間內,波司登已經關店3436家。同時,佐丹奴日前發布的三季度財報也顯示,第三季度單季凈關閉零售店74家。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七匹狼關店347家、九牧王關店73家、卡奴迪路關店53家、希努爾關店46家……
步男裝企業關店后塵,旗下擁有艾格品牌的艾格服裝零售集團發布中報業績公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艾格在中國市場已相繼關店88家,且業績呈下滑趨勢。分品類來看,未來女裝服裝品牌關店會更多,女裝是一個更為細分和活躍的市場,品牌眾多、風格多樣、消費需求復雜多變,款式多、周期快,對于潮流變化的敏感性高,這一切會引發更高的庫存導致更龐大的產能過剩現象……
目前所列舉的這些大規模關店現象只是服裝行業關店潮的縮影,這場始于運動品牌的關店潮,目前已經蔓延至休閑品牌、男裝、女裝、羽絨服品牌乃至全行業。
然而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關店瘦身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分析原因,服裝業關店潮的路徑與零售行業的渠道演化相關,先有品牌,然后找代理,然后就是規模性的擴張,國內服裝品牌的發家路數十分雷同,由于之前國內整體的服裝資源相對匱乏,為了迅速擴大市場,大多數服裝企業都采用增加門店數量來追求利潤的模式,隨著門店數量激增,服裝市場幾近飽和,產能過剩、庫存積壓以及過去零售網點的過度擴張使服裝商不得不關店求生存,實體店關門意味著比較落后的流通模式被拋棄。未來痛定思痛的變革,渠道模式的更新,庫存清理,重視市場潛在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以及技術或設計的研發投入,提高門店的自營比例,加強公司對門店銷售的控制力并借鑒國際品牌的運行模式在未來逐步轉型,這樣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互聯網和國際快時尚對休閑和大眾品牌的沖擊毋須贅言,但事實更深層次的意味是當前的服裝銷售總額并沒有縮減,總體還是呈增多趨勢,只是蛋糕的分配方式發生了轉變。在電商和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雙面夾擊下,大眾休閑品牌原有的價格優勢正在消失,休閑品牌被國際快時尚品牌打壓是因為無法趕上國際品牌的新品更新速度,如果不做出改變,這些品牌將很難抵擋5年至10年內從市場消失的命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