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數碼印花的真實差距在于綠色制造
伴隨著數碼印花的高速發展,人們已經適應了它的存在并開始享用其技術產品,自然地,對其各方面也存在新的期待。
人們的需求過程中,數碼印花開始轉向“綠化”。數碼印花是將染液直接裝在專用盒中按需噴射在織物上,既不浪費,也無廢水污染,杜絕了調漿間印花機沖洗而排放的染液,達到印花過程無污染。
國內大部分企業其實已經有意識到數碼印花綠化問題的存在,但真正能著手解決的企業其實少之又少,科技水平的受限是主要問題。
歐洲的數碼噴墨印花始終走在全球數碼噴墨印花產業的前列,是數碼噴墨印花產品的最大需求與生產地,完善成熟的技術水平幫助其數碼噴墨印花已滲透到設計、服裝、家紡、汽車裝飾、廣告、個性化定制、網店等紡織品各個領域。
相關鏈接:
由13位院士、130多位專家歷時兩年完成的中國工程院重點咨詢研究項目——“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16-2030)”成果今日發布。項目成果指出,我國紡織產業科技水平力爭2020年達到國際一流,2030年達到國際領先,支撐我國紡織產業由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走向技術密集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實現“價值導向”型的戰略轉變。
項目成果指出,當前我國紡織產業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一些高端產品和裝備要依賴進口,技術集成度、裝備集成度相對還比較低,服裝創意設計還處于跟蹤模仿階段,部分高端紡織材料國產化率低,以及協同創新能力弱、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全生命周期低碳綠色紡織亟待形成等問題,亟需通過紡織產業科技持續創新,突破由大到強的瓶頸。
課題組圍繞紡織產業科技如何在高科技發展背景下實現整體提升這一主題,聚焦紡織產業主要領域高端化、多元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和融合發展的趨勢,以及我國城鎮化持續發展、居民收入持續增長、資源環境制約日趨嚴峻的現實和巨大需求,提出了從基礎研究到關鍵技術,到產業化應用的有目標、有任務、全面推進的總體路線圖,以及各技術領域創新發展路線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告訴記者,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路線圖分兩個階段,一是面向“十三五”的發展,二是面向未來2030年的發展。圍繞產業鏈,從纖維新材料、先進紡織加工技術、生態染整技術、現代服裝加工技術、產業用紡織品技術等方面以及兩大支撐:一是高端裝備制造,二是產業鏈的信息化技術和紡織產業的經貿管理技術,來探索新業態基礎上的科技創新思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