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對中國產業的影響:紡服業可能出現負增長?
近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達成基本協議。雖然協議從達成到落地實施,尚需時日,但TPP在中長期對中國產業發展的影響值得關注。
本文運用GTAP模型進行模擬,就RCEP和TPP對中國各行業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模擬結果表明,如果TPP成員之間最終實現了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化,中國農業部門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水稻、肉類和糖;中國制造業受沖擊最大的部門依次為皮革、電子、服裝和礦產品;而服務業的增長幅度將急劇減小。下文具體介紹:
由于當前各國對農業部門的貿易保護程度普遍較高,一旦TPP成員之間最終實現了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化,而對外繼續保持較高的貿易壁壘,中國多數農業部門的生產和出口將受到較為明顯的沖擊,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水稻、肉類和糖。
在加入各類亞洲區域性FTA方案(包括中日韓FTA、“10+3”、“10+5”、RCEP)的情形下,這些部門的出口將實現大幅增長,產量增加也較為顯著。其他農業部門,比如蔬菜水果、動物油脂、漁產品、飲料煙草、加工食品的生產和出口,在不加入TPP的情況下,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由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小麥、動物油脂、奶制品和毛織物出口方面的比較優勢,在包含澳新的“10+5”FTA和RCEP(東盟10國+中日韓+澳新+印度,亦即“10+6”)方案下,中國上述部門的產出將出現一定程度下降,但與此同時,得益于貿易自由化的推動,這些部門的出口將實現增長。
中國部分制造業在TPP沖擊之下,產出和出口均下降,其中受沖擊最大的部門依次為皮革、電子、服裝和礦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電子和服裝屬于目前中國重要的出口部門。紡織、造紙和印刷、運輸、倉儲和通訊業的產出水平在RCEP等方案的促進下實現增長;在TPP沖擊的情形下,由于國內經濟增長的內部拉動,這些部門的產出仍然增加,但增幅明顯下降。與此同時,紡織部門出口將出現負增長。
也有一些部門在被排除在TPP之外的情形下,國內產出增長,而在加入各類亞洲區域性FTA方案下,產出卻出現下降。這些部門包括化工、鋼鐵、有色金屬、金屬制品和機械產品,不過這些部門的出口變動反應不一。其中,化工產品、有色金屬和金屬制品的出口在TPP沖擊下減少,而在加入RCEP等方案的情形下增加;鋼鐵和機械產品出口在TPP沖擊下仍將實現增長,但增長幅度較加入RCEP等方案的情形明顯要小。總體而言,由于當前制造業部門的貿易壁壘相對較低,加上貿易基數大,制造業門類之下各部門的產出和出口變動幅度不如農業部門大。
在服務業領域,RCEP等方案將促進中國服務業產出的增長,而在TPP沖擊下,服務業的整體產出在國內經濟增長的背景下仍將實現增長,但增長幅度急劇減小。出口方面,由于當前中國服務業整體競爭力較弱,在加入各類亞洲區域性FTA方案情形下,中國服務業的出口規模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上述結論是張伯偉和彭支偉運用GTAP模型進行模擬計算得出的。他們的模擬結果表明,在貿易和投資開放標準一致的前提下(也即就潛力而言),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東亞及東南亞經濟體加入各類亞洲區域FTA,特別是RCEP,可獲得接近甚至超過加入TPP的經濟收益。這實際上表明,在產業層面,東亞及東南亞經濟體在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已形成的緊密的區域生產分工體系是這些經濟體參與亞太經濟一體化所得的主要收益的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模擬基于各國/地區間當前的生產與貿易格局,這一點對于理解上述結果非常重要。TPP協議致力于打通成員間全面的市場準入和建立對外排他性的貿易與投資規則,試圖在成員間塑造新的區域生產鏈。一旦亞太區域分工網絡形態在TPP影響之下發生改變,則各經濟體的所受的影響將會呈現有別于以上的圖景。但是,各國的比較優勢是構建亞太經濟格局的基礎,貿易與投資規則的改變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種格局,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它。因此,就TPP對中國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我們既不能漠視,也不能夸大,而應形成冷靜客觀的認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