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得越多越暖” 其實是一個誤區
在一波冷空氣的影響下,杭州的氣溫開始降至冰點。最近,一種“三明治穿衣法”在年輕人中間流行起來,更被年輕人捧上了熱搜。
什么是“三明治穿衣法”?這種穿衣法有沒有科學根據?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穿得越多越暖”
其實是一個誤區
在講到保暖穿搭時,“空氣層”是一個被頻頻提及的詞。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顧冰菲解釋說,無論何種服裝都無法做到完全貼身。因此,在人體和服裝之間形成的空間就是空氣層。由于人體不斷散熱,會把空氣慢慢加熱,此時空氣便起到了保暖層的效果。
衣服件數越多時,每件之間會出現新間隙,新間隙又能容納空氣——最終就會造出一個很厚重的空氣層。當衣服穿得太多,空氣層過厚時,從內至外就會產生比較明顯的溫差,而這就會導致空氣流動產生“熱對流”。一旦發生了“熱對流”,熱量的流失反而會更快。
除了溫差導致“熱對流”,層數太多還會加速空氣層流動。特別是在戶外走動時,衣服隨著身體動作出現相互摩擦、擠壓,這會加速衣服間空氣層流動,加快熱量散失。由此可見,“穿得越多越暖”是一個誤區。
“三明治穿衣法”
內層選擇是關鍵
所謂“三明治穿衣法”,是指模仿三明治的多層次結構來穿衣服。
其核心要領在于貼近皮膚的內層要選擇吸濕透氣的材質,如貼身保暖內衣、速干衣、瑜伽衣等;中間層可以穿著如搖粒絨、抓絨、薄羊絨、羽絨背心等保暖性能較好的衣物;而外部的防護層主要作用是抵御外界的冷空氣和風雨,適合選擇質地較為堅硬的外套或是專業的戶外裝備,如羽絨服、棉服、沖鋒衣等。
顧冰菲說,“三明治穿衣法”是今年的熱詞,但基本邏輯和前幾年提倡的“26℃穿衣法”“洋蔥穿衣法”類似。
在顧冰菲看來,穿衣保暖的關鍵在于有一定的厚度,并且形成足夠的空氣層。同時,對于離肌膚較近的衣物,盡量選擇上手就覺得暖和、接觸舒適度較高的材質,“三明治穿衣法”中選用搖粒絨、抓絨等衣物作為中間層,正是部分出于這一原因。
“從貼身衣物來說,柔軟、純棉的或是有羊毛成分的內衣,一般吸濕排汗功能較好,在人體出汗后,可以有效避免濕氣在衣物內積攢,影響外層的蓬松度,降低保溫性能。”顧冰菲說,像過去有一陣比較流行的加絨內衣,吸濕效果就比較欠缺,穿著看起來厚實,在保暖性能上卻未必好于當下流行的這種較薄的純棉內衣。(記者 黃慧仙)
(來源:錢江晚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