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交易所(ICE)棉花期貨價格遭遇兩個跌停板
近日,洲際交易所(ICE)棉花期貨價格遭遇兩個跌停板。與此同時,國內棉花期貨市場近期也持續走弱。
9月27日,鄭棉主力2301合約價格報收13450元/噸,期價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25元/噸,創出兩年來新低。背后發生了什么?
每到棉花價格跌到低點,或者漲至高位時,市場都會有投資者“按耐不住寂寞”。不過,2022年的棉花行情并未如市場所預期那樣變化。
今年二季度,美棉主產區旱情持續加重,引發了市場對于全球棉花供應偏緊的擔憂。洲際交易所(ICE)期棉從90美分/磅一度攀升至133.79美分/磅附近,帶動了國內棉花上行。
不過,近期美棉產區迎來了大量降雨,旱情得到明顯緩解,這也降低了市場炒作天氣的熱情;美聯儲大幅加息,美元指數創新高,也導致美國棉花價格大幅回落。此外,還有其他因素擾動棉花市場行情。
雖然美國棉花新年度預計減產,但是全球棉花增產、需求下滑,期末庫存預計同比增加;此外,當前的國際棉花價格估值仍相對偏高,海外紗廠紡紗利潤虧損,導致紗廠開機率下滑,需求萎縮導致價格難以上行。
9月26日,美國農業部(USDA)在每周作物生長報告中公布稱,截至2022年9月25日當周,美國棉花生長優良率為31%,之前一周為33%,去年同期為65%。當周,美國棉花收割率為15%,之前一周為11%,去年同期為11%,五年均值為14%。當周,美國棉花盛鈴率為67%,之前一周為59%,去年同期為58%,五年均值為62%。
美棉下跌主要原因在于前期炒作干旱天氣導致棉價估值過高,后期在全球經濟衰退之下消費弱勢逐步顯現,作為非生活必需品的紡服需求和購買量同步下降,美棉簽約銷售表現一般,出口裝運偏慢,疊加美聯儲加息,大宗商品拋售壓力增加,使棉價承壓下行。
從供應端來看,雖然USAD發布的9月報告中美棉棄耕率仍高達43%,但種植與收獲面積增加,產量與期末庫存上調,疊加美棉已進入盛鈴期,吐絮率達到67%,可以說產量已基本定型,后期調減概率不大,整體供應較為充裕。
截至上周,印度全國種植面積達到1271萬公頃,同比增加8%,在大面積擴種之下產量預期較為樂觀。巴西、澳棉已上市交易,因天氣適宜,同比增產。從需求端看,歐美紡織服裝需求疲軟,印度及東南亞紡紗利潤虧損,中國內需清淡,全球消費弱勢明顯。
7月美國批發商紡織服裝庫存406億美元,同比增加72%,創歷史高位,延續去年8月以來累庫趨勢;8月紡織服裝進口金額為3.16億美元,進口量明顯下滑,出現拐點。歐洲在能源危機以及高通脹之下紡織服裝需求下滑,進口訂單較往年減少15%-20%。印、巴、越地區紡紗廠在高成本和長期虧損之下開機率持續下降至歷年低位,消費旺季不旺,后市較為悲觀。
根據USDA9月份報告預期,22/2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預計同比增加60萬噸,消費同比下滑18萬噸,期末庫存同比減少1萬噸,庫存消費比同比增0.46%。不過,后期也不排除期末庫存及庫存消費比繼續上調。
進入9月下旬以來,新疆棉農一直為棉花的大規模采摘做準備。由于這幾年新疆農業機械化的提高,目前新疆棉花的采摘主要以機采棉為主。新疆某棉花貿易商表示,當前內地主產區新棉已經上市交易,北疆地區已經開始大面積機采,南疆巴州、阿克蘇地區預計九月底開始大面積采摘,喀什地區預計十一之后開始大面積采摘。
部分地區由于疫情影響,籽棉收購時間較往年推遲,預計十月中旬開始集中開秤。廉超也對記者表示,棉花采摘周期大概為一個月,全疆從9月底開始到11月初結束,軋花廠收購周期為20天至一個月。以2021年為例,北疆機采率到達90%,南疆機采率為80%左右;新疆建設兵團機采率超過95%,新疆棉花總機采率超過85%。黃河及長江領域因種植規模小,分布分散,仍以手摘為主。
目前棉農期望價與軋花廠收購意向價格之間存在較大分歧。由于今年肥料、租地等成本上漲導致種植成本大漲,自有地種植成本在2000元/畝左右,租地費用為1200元/畝,總成本為3000-3200元/畝;目前北疆大部分棉區畝產為400公斤,南疆為360公斤左右,折算每公斤平均成本為7元/kg左右,棉農期望價為7.5元/kg。”廉超稱。
但軋花廠經歷去年的虧損行情,受限于資金壓力與套保需求,收購意向價格在5-6元/kg,與棉農期望值有較大的分歧,開秤初期或將會出現收購價格博弈。若棉農一直挺價延長棉花收購時間或軋花廠低價收購成功,利潤空間加大之下再次擴大收購規模,難免會帶來籽棉價格上漲,因此,最終結果仍需關注。
9月26日,全國3128皮棉到廠均價15817元/噸,下跌60元/噸;全國環錠紡32s純棉紗環錠紡主流報價24445元/噸,下跌305元/噸;紡紗利潤為2046.3元/噸,減少239元/噸,期棉主力低位震蕩,商戶觀望情緒濃厚,部分棉花一口價現貨價格較高,紡企采購謹慎,紡紗即期利潤為正。
對于后期價格走勢,廉超稱,接下來國內影響棉花價格的主要因素仍為開秤收購價格。從基本面看,當前國內處于消費旺季,但需求改善有限,整體弱于往年;舊棉結轉庫存較高,新棉增產;后期在國內疫情反復及經濟弱勢背景下,消費好轉力度有限或需較長時間,而決定新棉收購加工成本的軋花廠收購積極性較低,壓價意愿較強,因此待新棉集中上市棉價仍有下行空間。
棉花需求受到經濟增長影響較大,由于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棉花需求也隨之萎縮,這點從東南亞及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同比增速下滑、美國批發商服裝庫存累至高位可見一斑。四季度棉價或仍有下行風險,新年度增產、當前庫存高企,需求雖然步入階段性旺季但是難敵現實壓力,籽棉收購價預期較低,或帶動棉價下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