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不旺出口承壓 中國打響“訂單保衛戰”
四季度通常是中國外貿傳統旺季,然而受疫情以及世界經濟低迷影響,眼下中國外貿特別是出口似乎“旺季不旺”。為提振出口,一場“訂單保衛戰”已經打響。
據官方數據,10月中國進出口總值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6.9%,增速連續三個月下滑。如以美元計,10月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0.4%,遠低于9月3.4%的增速。其中,出口同比下降0.3%,而9月增速為5.7%。
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坦言,當前外需不足成為“突出挑戰”。中國貿促會也表示,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尤為突出,進入四季度外貿進出口進一步承壓。
訂單不足系多重因素所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稱,當前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水平仍然較高,居民購買力受到抑制,加之其他經濟體生產能力和供給能力逐步恢復,因此海外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不及以往強勁。
此外,受疫情影響,中國外貿企業難以及時赴境外參加各類展會,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企業開拓新客戶、承接新訂單。
如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所言,線下展示商品、溝通洽談,對外貿企業保訂單、爭訂單意義重大。在國際競爭激烈之時,企業必須真正“走出去”,才能抓住市場機遇。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已在“對癥下藥”。
一系列深挖中國與東盟貿易潛力的舉措正陸續推出。近日,中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已共同宣布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此外,中方還表示將繼續幫助有需要的東盟成員提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能力。
目前,東盟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據官方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同比增長15.8%,高于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增速6.3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增速高達22.7%。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背景下,歐美市場需求疲軟態勢明年有可能持續。用好用足RCEP,進一步釋放與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的合作潛力,有助于對沖歐美市場疲軟對中國外貿的不利影響。
跨境電商獲得更多政策扶持。上月,中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再度擴圍,總數已達100多個。與中國簽署電商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國家最近也增加到27個。
疫情期間,跨境電商對中國穩外貿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官方數據,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約1.9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6%。分析人士認為,加大力度支持跨境電商,可為中國外貿提供新引擎。
企業出國參展之路也在加速鋪就。中國貿促會目前已完成首批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間的15個出國經貿展覽項目試點審批,分布在德國、美國等8個國家,涉及紡織、汽配、體育用品、電子、消費品等領域。這些領域大多涉及中國優勢出口產品,將使相關企業出口獲得實實在在的利好。
魏建國表示,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漸釋放,預計今年四季度中國外貿增速仍有望實現小幅抬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