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紡機聯合展智造高效平臺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5月15日,隨著第一批紡機設備正式遞交報關手續,歷經延期調整的2020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以下簡稱紡機聯合展)進入了“沖刺”階段,將于2021年6月12-1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闊別兩年有余,本屆紡機聯合展是近兩年來全球首個線下紡機專業展,顯得格外令人期待,它將呈現哪些亮點?在“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下,又將傳遞出怎樣的發展趨勢與信號?
新時代賦予新任務,新征程要有新作為。在展會即將舉辦之際,數家媒體聯合采訪了展會主辦方負責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北京泰格斯特國際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總經理梁鵬程,提前解讀展會看點,探討行業發展機遇與方向。
萬事就緒
千余展商、六大展館靜等花開
“隨著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的穩步復蘇,紡機聯合展不斷迎來利好。”梁鵬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展會的延期給了行業和企業更加充足的準備時間,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我國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3%,較上年同期增長36.8個百分點。主要紡織產品產量均不同幅度增長。一方面紡織行業經過上年積極應對及消解疫情沖擊影響,產業鏈上下游均已逐漸恢復,生產銜接順暢;另一方面消費市場逐漸恢復,新商業模式加速激活消費市場,拉動生產擴張。
本屆展會是聯合展舉辦以來的第七屆,闊別兩年有余,積蓄許久的對接需求即將一觸而發。
“目前,展會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只待展商企業的登場亮相。”梁鵬程介紹說,截至目前,2020紡機聯合展報名展商1200余家,將使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6個展館。其中國內展商1000余家,海外展商200余家,盡管海外企業參展受到疫情影響,但海外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行業企業已悉數確認參展。
總體來看,本屆展會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近兩年來全球首個線下紡機專業展,非常值得期待。自2019年巴塞羅那ITMA紡機展結束后,受疫情影響,全球紡機展覽會一直處于“中斷”狀態。長達兩年的“真空期”,使得行業企業急需一個有效的平臺傳遞新技術、新裝備及各類解決方案,并從中獲取市場反饋;疫情沖擊之后巨大的市場空隙、亟待填補的新生需求以及積壓已久的商貿訴求將集中釋放。因此,本次聯合展近兩年來全球首發的紡機類專業展覽會,而備受期待。目前,仍有不少企業仍在候補參展,難得的行業盛會不容錯過。
二是,新業態、新應用場景,助力紡織產業鏈競爭力提升。新技術的涌現,以及新冠疫情的催化,使得產業進入深度轉型期。5G+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的結合,以及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升級需求,都對智能裝備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屆展會眾多參展商將重點帶來圍繞紡織產業智能化相關的自動化控制、軟件系統集成、信息、物流等產品技術,這些技術目前已與紡機主機、紡織工藝實現了緊密結合,提供多場景在地性解決方案,將助力產業鏈競爭力的持續提升。
三是,院校力量登陸,助力產學研成果轉化。本屆“研究與創新專區”加大力度呈現,將有東華大學、青島大學、武漢紡織大學、西安工程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院校參與進來,眾多新技術成果的展示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裝備、工藝技術的創新服務能力,推動產學研之間的科技成果轉化、交流合作與跨界融合。
四是,多款新技術新應用升級,展示最新技術進步。眾多知名紡機制造商都將通過2020紡機聯合展向業界展示最新的應用動態和技術進步。比如青島紡機新研制的Faro-E托盤式絡筒機、寬幅梳棉機、寬幅鋪網機;慈星股份最新研發的STG智跑電腦橫機產品以及一線成型產品;瑞士立達公司環錠細紗機械接頭手;卓朗集團Autoairo愛羅紡紗機等。
開局“十四五”
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才能贏得未來
今年正值“十四五”開局之年,“雙循環”已成為紡織行業企業布局市場的戰略選擇和新特征。新藍圖振奮人心,新征程前景壯闊,新時代的紡織工業也逐漸路徑清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結合本屆紡機聯合展的揚帆起航,梁鵬程表示,研判時與勢,應對危與機,把握穩與進,這其中有四個方向值得探討:自主創新、發展新型制造業、強調內需和內循環,以及加速發展低碳經濟。
自主創新補短板。只有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才能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就紡織行業來說,目前很多關鍵部件、裝置、環節仍然依賴進口,產品質量和生產工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就要求我們,一是要扎扎實實攻克技術難題,補短板、鍛長板;二是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讓科技成果同市場需求相結合,營造自主創新生態;三是提升創新戰略部署,行業協會做好產業自主創新的長遠規劃。
發展新型制造業。數字經濟引發了全球制造業的深刻變革,疫情更是加快了各行各業數字化的步伐。紡織產業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其實已經走在了前面,尤其是紡機的智能化方面近兩年來發展成果十分顯著。從近兩屆的紡機聯合展上,可以看到,各類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在推進紡織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方面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以內循環穩增長。以內需為主體的雙循環是目前大環境下的必然出路,也是經濟尋求增量極的主要方向。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正在轉化為行業發展的巨大空間。當前,受到疫情下人員跨國流動限制的影響,全球展覽市場基本形成了地域化的發展態勢,以本土企業參展為主,海外企業采取showroom形式,以在線或展后的方式進行對接。中國市場容量廣闊,整個從紡機到紡織。從目前看,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主體,串聯打通國內外大市場,是行業保持穩定增長的必要舉措。
加速發展低碳經濟。2035年遠景目標中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為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業的綠色轉型成為了“剛需”,我們要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加工技術和設備的開發與應用,并加快紡織產業各環節中零排放可行性研究和實施。
不負期待
“線上+線下”雙驅動力保展會實效
談及本屆紡機聯合展的預期效果時,梁鵬程表示:紡織貿促會、紡織機械協會、中展集團、歐洲紡機制造商委員會等專業辦展團隊是主辦者、實踐者、推動者,將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為本屆展會保駕護航。
深深植根于產業是一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系列聯展最大的底氣與定力,從2021年系列展會的成效來看,面料、紗線、服裝等火熱的商貿對接落地正向裝備端延伸,令本屆紡機聯合展變得更加讓人期待。
據透露,今年3月下旬剛剛結束的春季聯展上,五大展會共迎來14萬名專業觀眾到場參觀洽談。實際上,自2020下半年起,紡織行業各類展覽會接連回歸線下,從深圳到上海,從面料、紗線到服裝、家紡、針織,現場旺盛的人氣和實際展示效果給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也為紡機聯合展奠定了諸多防疫應急管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商貿效果及國際性,本屆展會將采用“線上+線下的雙驅動方式”。
線下方面:
背靠行業,打通內部資源循環。紡機聯合展主辦方多年舉辦各類展覽、行業活動,已積累了龐大的觀眾資源,并在其間開展了觀眾調研,為紡機展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同時,借助中國紡聯旗下各專業協會的會議活動平臺主辦方已經開展了觀展邀約,確保精準招商。
國內外行業組織緊密的聯系。主辦方向400余家紡織服裝商協會機構發出邀請,并收到了良好反饋,同時針對四大展品領域的不同特性,向對口的商協會機構進行定向的觀眾邀請和組織,目前團組參觀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此外,各主辦方多年來致力于推動各國紡織行業交流合作,分別與多個國家的海外紡織服裝類商協會、海外駐華辦事機構、大使館商務處密切聯系與合作,不斷強化與海外買家的聯絡與對接。
線上方面:
展商客戶邀請系統升級,邀請客戶免費參觀。為了給廣大參展企業邀請客戶參觀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便利條件,組委會特調整購票準則:凡獲得2020紡機聯合展參展資格的企業,通過“展商客戶邀請系統”為客戶申請入場券,相關費用由展會主辦方承擔。
直播活動引流。主辦方將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平臺、合作媒體以及自有數據庫開通【聯合展精彩活動搶先看】版塊,提前宣傳推廣參展企業在展會現場自發舉辦的各類活動,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新產品發布、展品介紹、網絡會議、直播互動等,通過展覽會的龐大資源和覆蓋面幫助展商精準引流。
媒體網絡在線不間斷推廣。紡機聯合展擁有全球百余家合作媒體資源。自展會招展啟動以來,媒體宣傳工作一直在有序進行。即便是延期期間,全球媒體曝光也沒有間斷。他們利用網站、微信、會員郵件等方式,使得展覽會的信息及時準確地在全球業內傳遞,為展會形象提升、招展展商起了積極的作用。除了傳統合作媒體外,主辦方還會運用大數據手段,覆蓋目標觀眾的APP終端及朋友圈,并進行點對點的社群營銷,為現場觀眾的精準邀約持續發力。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梁鵬程在最后表示,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在所有人的期盼與支持下,6月12日2020紡機聯合展啟幕時,將為整個紡織產業鏈上下游的用戶搭建高效的交流、對接平臺。在新征程中,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充滿機遇、大有可為,相信供需雙方在感受市場熱情的同時,一定找到發展前行的核心密鑰,打造增長新空間、開拓發展新天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