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H&M等國際服裝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后,正在悄悄改變著國內企業對服裝人才的需求。林陌/CFP
隨著金融危機的漸漸消退,受其影響最深的服裝行業開始復蘇,對服裝人才的需求開始明顯增加;而國際服裝零售品牌的進駐,也悄悄改變著國內企業對服裝人才的需求。業內人士與人力資源專家均表示,面對服裝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不斷學習和調整,才能做得更久。
計艷梅是國內一家知名服裝企業集團品牌管理公司的副總經理,主要負責市場開拓和渠道建設,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她明顯感到工作忙了起來。“上半年出差非常多,幾乎達到工作時間的一半,公司在全國的布局發展非常迅速。”
來自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三季度紡織品服裝貿易進出口實現雙增長。而英才網聯旗下服裝英才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服裝行業受行業復蘇利好形勢影響,人才走勢大幅上揚,與去年同期相比人才需求翻了一番。
“現在各個公司都亟須零售管理人才,我個人經常會被很多企業拋橄欖枝。我在招大區經理時,這個感受也很明顯。”計艷梅說。
記者從紡織工業協會了解到,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不少民企開始自創品牌。相對于外資服裝企業,民營企業在設計師、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這幾個環節上都很薄弱,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采訪中,服裝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隨著服裝業的發展,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劇,但服裝行業的招聘渠道和其他行業相比卻顯得不太成熟,業內人才的流動更多通過口碑傳播,企業找人很困難。
前程無憂職場顧問分析,一些國際服裝行業品牌由代理形式轉向由自己公司經營、發展品牌的形式,也給服裝行業人才需求帶來了變化,在招人時,要注重是否有知名品牌公司工作經歷,是否接觸過更前端、更時尚的品牌,是否有海外或香港地區的工作培訓經歷等。
■ 熱門人才
零售管理 人才出現斷層
●王劍,前程無憂職場顧問
【現狀】 近兩年服裝零售業快速發展,本土化零售管理人才填補不了缺口,同時,由于學歷背景、培訓機會、發展機制的不完善,出現了這方面的人才斷層。
【要求】 作為一個成熟的零售管理人才,必須要具備選店能力、銷售能力、分析能力、培訓店員的能力、服裝物品的擺放能力等一系列綜合能力;要有管轄全國幾十家乃至幾百家店鋪的能力;能準確地把握和分析流行趨勢等。
此外,語言能力一定要過硬,因為要面對外籍老板或者直接面對國外的客戶。
【人才來源】 目前全國已有不少院校開設了服裝設計專業,但是國內大學的服裝營銷類專業教育還比較落后。一些原本從事首飾、內衣、鞋類、眼鏡等零售、消費品類行業的零售管理人才,由于業態模式相似,不乏成功轉行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