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上淑女體態的代表原形
19世紀{力臻完美的葫蘆型身材)
當時的時裝雜志為美國女性建立了一個審美新標準。當時的美女全部擁有葫蘆型身材, 非常緊身的蕾絲并加入大量墊料于服裝內,務求營造夸張線條,以達到最佳效果。
代表:歐美19世紀電影的經典形象:如《飄》郝思嘉
20世紀初至40年代(瘦削就是美)
苗條的身材成為魅力和具有智慧的同義詞。巴黎時裝設計師創造了一個新宮廷式的面貌——纖細的腰肢和一雙修長而筆直的美腿。服裝下的身軀可以不需要任何輔助性的服飾就能達到苗條的效果,成為當時的一大突破。擁有如男子般平坦的腹部線條是最惹人羨慕的事。
代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歐美女影星:如費雯麗、褒曼、嘉寶
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細腰肥臀的芭比娃娃身材)
標準身材是豐滿的胸脯、纖細的腰肢和渾回的臀部。芭比娃娃就是1959年面世的。5Q年代的經典美人有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 她們均擁有驕人的豐滿身材。
代表:芭比娃娃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骨感美)
這是纖細身材的年代, 最理想的女性是外表年輕、行為年輕又打扮年輕的女性。瘦削的身材成為必然的標準,女性對脂肪產生懼怕心理,更不惜以運動和堅定的信心換取完美體態。
代表:奧黛麗·赫本
20世紀80年代{肌肉型)
肌肉型的女性在此時期出現, 她們對完美觀念又再創新。全身幾乎沒有一點脂肪,手臂、大腿和腹部都充滿肌肉,細腰、甚至扁平臀部最為時尚。
代表:簡·芳達
20世紀90年代{骨子里的性感)
這時期所流行的是一種近乎營養不良、極端瘦削的身材, 猶如未發育的小女孩。女士們最想擁有一個瘦骨嶙岣、皮包骨頭、沒有肌肉的體型。經典美女是名模凱特·莫斯,她在戶外海報中的名言便是:可以給我點食物嗎?這非但不惹人反感,反而引來羨慕又妒忌的目光。
代表:凱特·莫斯
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健康線條美)
融合瘦削與健美, 今日女性所追求的是既纖巧又擁有適度肌肉的線條美。亦可借助神奇胸罩及種種精心研制而成的新款內衣,達到上圍豐滿、下圍適中的理想身材。
代表:凱瑟琳·澤塔·瓊斯、尼可·基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