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一百多個人能定期購買“高級時裝”。每年還會有一百多位其他女性臨時加入這個封閉小圈子,訂購一件定制晚裝裙或婚紗。
她們出身王公貴族或億萬富翁家庭。又或者是為慶祝一件喜事而一生之中的一次瘋狂。
年輕設計師設計的時裝標價沒有一件低過1萬5千歐元。而大牌公司則至于要翻一倍金額。業內人士表示,定制婚紗有可能高達8萬至12萬歐元,有時甚至是幾十萬歐元。業內公司對價格事可謂忌諱莫深。
年輕設計師Alexis Mabille表示,“單是最好作坊制作的幾個刺繡,就能使到整件時裝的價格增加4萬5千歐元”。
定制時裝這種名稱只存在巴黎。它與成衣,甚至是奢侈成衣的區別所在,就是款式的獨一無二以及裁縫在作坊的所花費的工作,有時甚至需要數百工時,最終才能按顧客的尺寸制做出一件高級時裝。
Jean Paul Gaultier公司會為每一位顧客制作一個胸像用作標準參考。在每年一月底和七月初的時裝秀之前,這些不同年齡的女顧客都會前來打探消息。時尚顧問Jean-Jacques Picart表示,“千萬不要以為這些都是一些老貴婦”。
她們會問公司的裁縫總管Claude Mialaud,“有沒有合適我的東西?” Claude Mialaud在平常專門用來接待這些顧客的客廳向記者表示,“我呢,就會去作坊,即時挑出一些她們喜歡的時裝”。
Claude Mialaud在Saint-Laurent公司擔任同樣職務長達15年。她需要經常出差,每季大概有十幾次。每次時裝秀之后都會開始預約顧客。
她通常會帶全新系列中的三分之一時裝去到紐約。此外還會去海灣地區,瑞士,西班牙或香港推介時裝或將客人已經訂制服裝的第一次試用裝帶過去。在這種情況下,她帶過去的只是一塊布料,裙子的簡單樣版(“所有裁剪都還沒有縫上”),同行的還有一兩個裁縫。
很多老顧客都不會去參加時裝秀,她們反而更喜歡讓公司寄圖片和資料。
Claude Mialaud表示,“出于低調,她們不喜歡拋頭露面”,這同時也讓她們充滿神秘色彩。公司為她們提供的也是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服務。
她們在訂購時裝時可改變一些細節:加上袖子,改變裙部長度。但如果她們發現某款服裝已經賣給另外一個,那裁縫總管就“不得不”告訴她們,“肯定會是這樣的”。
為保密起見,Claude Mialaud不能向她們透露這款服裝是賣到哪個國家,但這通常會讓人取消購買的念頭。“有些女性認為這可事關重要,她們可不想同別人撞衫”。
同樣,如果一個明星已經穿過某件裙子走紅地毯,“那她們也不會再要”:因為這件裙子已經被人見過。
象Alexis Mabille之類的小公司就承諾“不會在同一個國家銷售兩件同樣款式服裝”。相反,如果顧客堅持她要的服裝是獨一無會的,“那就要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