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jīng)濟處于上升時期的當前,“唐裝”的興盛似乎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征兆。
然而撇開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于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這樣算來,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里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云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回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