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士的衣櫥里,擁有10件襯衫是極其平常的事,數量往往高于其它服裝種類。長三角是我國襯衫市場的“領袖”,不僅領先品牌、主流品牌、標志性品牌云集,銷售業績也是可圈可點,總體上實力出眾。
海螺、康派司、開開、鉆石、綠葉、天平、紅寶石、舒樂等這些出自上海的男女襯衫品牌,在我國改革開放前后,曾經稱霸一方,獨領風騷,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尤其是海螺襯衫,既是大批出口創匯的主力品牌,也是上至黨和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喜愛的品牌。在那個年代,國內的男士在舉辦婚禮的現場,穿著海螺襯衫是非常有面子、有身價的。可以說上海的品牌襯衫是構成當年穿在上海的一大要素,在國人的心目中是體現價值、美化生活、傳遞品位的載體。
有一件事至今仍然讓人回味,那是1984年,上海的開開襯衫被評為“上海市優質產品”,有了這一耀眼的光環,本來就十分暢銷的開開襯衫銷路更好,一度供不應求。這一信息被有心人李如成(1981年在寧波以20000元知識青年下鄉安置費起家的雅戈爾公司主帥,公司當年主業是做服裝加工)知道后,就像發現了金礦一樣,興奮不已。他決定主動出擊,與開開公司談合作,聯手把襯衫市場做大,獲得雙贏。想法確實不錯,但此時的雅戈爾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企業,要同大名鼎鼎的上海企業“攀親戚”談何容易。談合作一時未果,李如成就采取“盯關跟”的策略,不急不躁地在上海安營扎寨,開開公司的經理不管在哪里,他都盯著。開開公司的經理終于被感動了:有這樣執著精神的當家人,這家鄉鎮企業的工作怎會搞不好?雙方的合作順理成章地達成了協議。按照約定,由開開公司提供商標、技術、信息等,在雅戈爾生產開開襯衫。通過這一合作方式,開開襯衫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經濟效益相應大幅增長。而雅戈爾則從中使自己企業的技術素質和管理素質上了一個臺階,在消化吸收先進工藝、管理的同時,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特征、特色的運營模式,為日后的崛起、超越、做強做大提供了寶貴的基礎。而透過雅戈爾這個典型的案例,我們可以感悟到長三角成為襯衫市場“領袖”的內在要素。
市場洗牌長三角仍執牛耳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襯衫市場進入了買方市場,這一領域里的競爭也變得日趨激烈,眾多企業家生意難做的感嘆聲不絕于耳。今天的襯衫市場生意難做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產品供大于求,產品缺乏個性,同質化現象突出,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營銷、宣傳推廣費用不斷增加,物價上漲,襯衫價格沒有同步上揚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0年11月物價數據特別說明問題,當月物價上漲5.1%,服裝價格卻下跌0.7%,反差甚大。還有國際品牌搶灘國內市場,切去一部分“蛋糕”;經營業態多元化,電子商務、郵購、電視直銷分流了市場份額;出口關卡增多,外貿企業有的轉向做內銷;品牌運作,造勢推廣力度不夠,缺乏謀略和技巧;謀取暴利,假冒國際大牌的現象時有發生;以國際大牌為先導,國內部分品牌已實現銷售聯網監控,第一時間掌握產品銷售信息,配貨、補貨形成主動性;消費者消費觀念逐漸成熟,購買襯衫重視性價比……這些因素的疊加,襯衫市場洗牌在所難免。需要指出的是,襯衫市場洗牌不是一陣風,而是隨時隨地在進行著,最終淘汰的是大大小小的弱勢品牌,留下的是抗風險能力出眾的強勢“精英”。經過“大浪淘沙”,現在長三角在襯衫市場上現在依然執牛耳,大有襯衫市場舍我其誰的氣概,實在是可喜可賀。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是雅戈爾、杉杉、海螺、海瀾之家、開開、培羅蒙、日馳尼、TONYWEAR等品牌。這些品牌不僅為長三角增光添彩,各自獲得的經濟效益喜人。社會效益也非常出色,以TONYWEAR為例,其在上海松江的生產基地每年上繳的稅收都是整個工業園區數一數二的。
與鯊同游襯衫品牌成長快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長三角襯衫品牌競爭對手既來自國內其他地區的同行,還來自國際大牌。筆者獲悉,早在10多年前,法國鱷魚品牌在國內下單,一件長袖襯衫純加工費就達180元,這相當于市場上一件中檔襯衫的價格,與之博弈,沒有真功夫怎么行!目前市場上,U·S·POLO、PLAYBOY、蝶矢、金利來、威鵬、鱷魚恤、八仟代等國內外品牌襯衫都有不俗的表現,占有不同的市場份額,絲毫容不得長三角襯衫品牌掉以輕心。李如成說過,他想得最多的問題是,雅戈爾品牌發展如何避免危機!如何進一步聚集優勢,揚長避短做好百年品牌。孟子有句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正是如此,在與鯊魚同游的過程中,長三角襯衫品牌成長得飛快。尤為突出的是,雅戈爾襯衫在國內市場上占有率多年來保持第一,系列男裝發展勢頭也是“一路高歌”,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服裝界的大哥大,在房地產及其他領域雅戈爾同樣建樹多多;杉杉襯衫和系列男裝及旗下的其它品牌互動發展,彼此輝映;海瀾之家打造男人衣柜,有聲有色,人性化、個性化營銷對目標消費群體的誘惑力越來越大,極有發展潛力。無疑,明天的長三角,還是襯衫市場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