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愿景
成為全球裁縫,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新時尚的生活體驗。
企業經營方式
去掉兩頭只留品牌
1992年,周成建的服裝作坊積累了大約400萬元的原始資本。1994年,他創立美特斯·邦威品牌,但沒有沿著普通擴大化生產的老路走下去,而是劍走偏鋒,闖出自己的一套獨特經營方式——一個只直接運營品牌和管理數據的公司。
周成建把制衣和銷售兩環節外包給其他企業,自己僅留“美特斯·邦威”這個品牌,節約了大量初始生產成本,而且調動了其他企業或加盟者的積極性,以“雙贏”作為經營的最大賣點。
在美特斯·邦威實行“外包”的環節中,加盟銷售和成衣生產是100%外包。而銷售門市分兩種,一種為直營店,一種為加盟店,它在全國擁有直營店和加盟店共計2211家,其中加盟店1927家,占87%,直營店只有284家。
加盟后
加盟后,商品由美特斯邦威提供,銷售收入25%歸加盟者,其余收入則歸屬美特斯邦威所有。這樣加盟者與該公司有效地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加盟者為了盈利而賣力銷售,美特斯·邦威除了賺到錢,還得到期望已久的市場份額和品牌營銷渠道,一箭雙雕。籌集資金,繼續以這種方式擴大市場份額和拓展營銷渠道是美特斯·邦威IPO的首要目的。 這種經營模式不可避免地面臨復雜的物流配送問題,美特斯·邦威并沒有太大的財力去自己進行物流配送,但是周成建還是秉承“虛擬經營”的精神,將物流有限度外包給物流公司,整個調配數據則由該公司自己掌握。
因此美特斯·邦威真正拿在自己手里的只有四個部分:商品企劃、產品設計、部分原料采購和少量直營店。
周成建清楚的明白到自己的公司在整個生產經營鏈中處于中樞位置,大量的信息數據由自己掌握。該和哪個供應商下多少的訂單,該往哪個地區調送多少的產品,全部都由自己統籌監控。因此美特斯·邦威極為重視信息系統的升級和開發,這也正是美特斯·邦威IPO募集資金的第二重目的。
發展計劃
對于IPO具體的上市時間以及將來的發展計劃,周成建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上市具體時間正等待證監會的通知,目前該公司也正積極與證監會方面溝通協調。同時華服投資作為上海美邦的大股東,短期內不會有其他領域的投資行動,將美特斯?邦威做大做強是目前唯一的目標,也是此次IPO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