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節
1997年3月的一天,杭州凱地集團。吳海燕穿梭于印染廠、服裝制作車間、商場間,為一批服裝做最后的檢驗。在現場,她一次次與一位日本老人相遇,此人便是正在凱地考察的島林先生。
島林對吳海燕的作品“一見鐘情”。幾天后,島林先生約見了吳海燕。“你是中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你的作品很像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森英惠的作品。”島林說,“你是否愿意把你的服裝設計作品打到世界去?”
吳海燕的眼睛睜大了。
“我想成立一個吳海燕國際服裝公司,把你的作品推到國際上去,你將會成為中國的森英惠!”島林的話使吳海燕激動不已。哪個設計師不希望自己走向世界!
島林先生與吳海燕的談判非常順利。由島林創意并規劃吳海燕服裝公司的策劃與包裝方案,準備在全球打造吳海燕的品牌;準備調運游艇與吉普車為吳海燕在西湖拍攝大片,展示中國頂級服裝設計師的成就和風采。
吳海燕同意與島林合作。她沒想到,這美麗的前景中竟蘊藏著意外。
1997年年底,中國服裝設計界將舉行最高級別的一項評獎,吳海燕當然得參加。因此,雙方商定,等評獎結束就簽約。然而,就在此時,島林派人提前送來了合同,要她在評獎發布會前簽約。
看了合同,吳海燕驚呆了:合同一旦簽下,她必須離開教學崗位,今后她的所有作品都將屬于吳海燕公司,甚至她的肖像權也要吳海燕公司同意才能使用;而她對吳海燕公司卻沒有控制權,反而要受島林控制。
吳海燕思緒萬千。自己是中國培養出來的,在設計上又一直堅持民族精神,豈能為了個人名利喪失民族氣節!她拒絕在合同上簽字。島林絕沒料到這個結果。他連續幾天做工作,吳海燕不為所動,島林失望地離開了。
命運為你關上一扇門,必然打開一扇窗。就在吳海燕作出決定時,北京中國服裝集團邀請她擔任總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