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武漢紡織大學提出“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知識、能力、品格協調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該目標更加強調實踐,更加突出能力,更加重視創新。這一培養目標的確立,凸顯了武漢紡織大學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決心。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年,也是武漢紡織大學的“開放辦學年”。武漢紡織大學著眼未來,瞄準紡織人才強國目標,在“大學科理念”的基礎上,出臺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課程結構的深層次調整,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知識、能力、品格協調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這是該校首次將學生能力培養明確寫進人才培養目標。
打破專業壁壘
全校開放選修課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關系高等教育方向和根本的大問題。”武漢紡織大學校長韋一良針對學校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全面開放辦學、探索個性化人才培養”等新改革思路。開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實現學校與社會、行業、企業的緊密結合。開放辦學不僅要對外開放,也包括學校內部的開放。
為了適應社會需要,武漢紡織大學大膽推陳出新,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醞釀課程建設體系深層改革,壓縮學科基礎課程課時,放開全校專業選修課,打破了專業課程設置的壁壘;圍繞學生知識、能力、品格培養,整合課程教學,加強集中實踐,突出素質拓展,改革了分專業培養人才的傳統模式。
從今年3月開始,武漢紡織大學面向全校2010級普通本科生開放全校選修課程。據介紹,該校課程共計2741門,此次面向本科生全面開放的人文素養選修課、專業選修課總計1044門,占到總課程量的38%;而傳統課程體系中,公共選修課僅有百余門,此次全面開放,學生可選課程增長了近20倍。2741、1044、38%、20倍,這一連串普通的數字標志著人才培養模式新的變化。
適應社會需要
校企合作育人才
近年來,武漢紡織大學在堅持走特色紡織之路的同時,注重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校企合作中培養創新型人才,并與科研、教學、團隊合作完美融合。其中,以導師制下的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內涵的“潤禾計劃”已結出碩果,成效突出。
鑒于我國紡織印染行業對高端人才亟需的現狀,結合“面向紡織印染企業開放辦學”的理念,2008年,武漢紡織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與寧波潤禾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武漢紡織大學–潤禾大學生創新分園區”,并在園區內組建了“潤禾計劃”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
園區根據紡織印染行業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戰略目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管理體系、質量監控體系和培養效果評價體系,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導師制下的校企聯合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如今,“潤禾計劃”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已有113名學生組成了40個研究小組開展創新實驗,參與學生覆蓋率達23.7%。2010年,“潤禾計劃”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同學相繼在權威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并在技能大賽中獲得好成績,各類創新活動和成果在全體學生中引起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注重個性發展
培養卓越設計師
服裝專業一直以來都是武漢紡織大學的特色品牌專業。近年來,該專業已經培養出了諸多優秀設計師和模特冠軍。服裝學院在社會發展和行業要求的不斷轉變中,逐步確立了培養既具備審美與設計能力、又了解服裝結構和工藝的綜合性人才的目標。這是武漢紡織大學特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服裝行業對大學教育的現實要求。
2009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國家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武漢紡織大學結合服裝學院實際,成立了“服裝卓越設計師試點班”。自此,服裝學院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育、管理模式,著力培養具有較強創新意識、管理能力、專業素質的國內一流的卓越服裝設計師。
按照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思路,服裝學院秉承“名師出高徒”的理念,成立專門的卓越人才培養領導小組,選拔優秀教師并聘請企業高管擔任卓越班教師,新銳設計師張文輝、卓尚服飾營銷總經理吳凡都與卓越班學生零距離接觸。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卓越人才培養領導小組查閱大量材料,充分借鑒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日本文化服裝學院等知名服裝院校人才培養體系和教學經驗,不斷完善培養方案。
服裝學院還利用大學生創新園,充分發掘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對專業的學習熱情。創新園為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供一個自我發揮的場所,從業務洽談到產品開發到銷售等環節實行學生自主管理,吸引了大量優秀學生參與項目研究與開發,促進了學生市場意識的建立和專業技能、職業道德、溝通能力的提高,為培養優秀設計新人鋪墊基石。
以就業為導向
量身定制顯成效
高校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問題,但武漢紡織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摸索出一條訂單式人才培養之路,通過與企業攜手“量身定做”,既保證了學生的就業,又滿足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該院今年與東莞都市麗人實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辦學共識,開設“都市麗人”精英店長班,在服裝設計和市場營銷專業中選拔優秀學生,為企業“量身定做”高層次管理人才。
紡織強國目標的實現需要人才強國的支撐,武漢紡織大學正在以寬闊的胸懷探索高水平人才特色發展之路,武漢紡織大學的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紡織強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