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體構形訓練與拓展
在服裝結構設計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具有分析設計圖所表現的服裝造型結構組成的數量、形態細部的吻合關系以及結構制圖分解的能力,而且還應融入立體構形的基本要素,將效果圖所表現的服裝結構直接用布料復合在人體或人體模型上進行剪切,將平面狀布料通過省道、抽褶、分割等形式,練習處理服裝褶皺、懸垂、凹凸、曲線、波浪造型和復雜線條。也可用一些立體支架模臺或用一些金屬、木質或其他材料做成支撐架,其形體可以偏向抽象,也可以偏向具象,用一些可以作為服裝材料的物質如布料或類似服裝材料的物質,如塑料、紙張等,在支架中做出各種披掛式、包纏式、扎系式、連接式等形式的局部造型進行立體塑形訓練,然后再展開平面形加以比較和體會。那支撐著懸垂、飄逸、凝重、奇妙、旋扭、浮雕感的組合影響著學生們的創作思維。支架與材料的空間關系,是在平面分解服裝中無法得到的效果。這種帶有立體因素的實踐教學,能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較完整的服裝空間組合概念,加強學生對服裝體積感的知覺力和直觀認識,使結構過程在服裝設計中得到實體的表現。
三、結構立體造型新探索
1、運用服裝材料進行局部
款式造型
即對照
款式設計圖“以材料為向導,以藝術為創新”的結構設計方法。首先挑選適合
款式的幾種材料,受不同材料的靈感啟發進行結構造型。用平面紙樣展開方法構成曲面狀態進行比較,以選定的面料小樣進行局部的立體構成,如疊領結構設計可用不同面料進行立體造型,經比較后確定最佳方案。每個服裝局部細節都可以運用實際材料進行立體試樣。這種以材料特性為結構設計先導,用科學的和藝術的眼光分析、感受材料特征,進行
款式分解造型的訓練,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意大利服裝設計師安弗蘭克·費雷曾經說:“根據我的經驗,設計服裝作品,一方面要研究人體動態,另一方面是要注意面料的藝術和可形成的立體狀態,因為面料能對人的感情產生很大的分量,所以,我在設計創作過程中,特別注意面料是新的還是過時的,以及它的基本狀態,然后把自己的思想畫成設計圖,就很快地進行制作工作,并時時想著人體是運動的,設計出的服裝要給人產生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應是設計師所要強調的東西。”費雷的設計經驗告訴我們,以材料為先導,以藝術為創新的結構設計是一種現代思維模式。特別是對新型紡織品面料應具有敏銳的覺察力,并且準確地加以選擇應用,在保持面料風格的同時應與
款式造型風格相一致,從而使服裝造型臻于完美。
2、運用抽象結構造像和具象結構造像方法
服裝結構造型訓練是在對
款式設計進行科學理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再創造過程。這種練習方法可分為兩個方面,即抽象造型構成和具象造型構成。抽象形式分解練習一般具有兩個要點:一、利用簡單的抽象幾何形體及各種非規則的抽象形體,將服飾材料的不同色彩、質地、形態等協調搭配、并置,感受和觀察視覺的形式美感的變化,注意形體與形象的組合,追求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對比效果。二、側重深化設計思維,豐富表現手段,對
款式立體部分進行包繞、褶皺、懸垂、波浪、透疊等各種藝術造形,使
款式呈現出新的觀感與個性,此種練習可體現不同局部的美感特征。具象形式分解練習則要模擬設計實際效果,以細部組合關系、整體與局部的組合關系為出發點,盡量模擬服裝實際效果,運用各種服飾材料,注意色彩、質地、形態及比例的相互協調,進而理解服裝結構與人體曲面的關系,運用立體思維方法重點分解省道的形狀、連省成縫形態和舒適量的安排,強調空間意識及立體著裝效果。同時,還可以根據同組材料進行系列的組合設計。
立體設計的造像過程,是服裝結構設計思維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它可使
款式設計加以深化,強調服裝設計的整體意識,完善
款式設計風格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服裝結構設計的立體思維與塑造就是
款式設計成功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