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聚美才下決心砍掉其第三方平臺上的奢侈品業務,并將第三方平臺美妝業務全部轉為入庫自營。陳歐認為,此舉雖然以犧牲短期業績為代價,但能夠有效加強對供應鏈質量的管控,著眼在于未來健康發展。而一些新興跨境電商如網易考拉海購從開局即堅持純自營模式,試圖在跨境領域復制京東B2C自營的傳奇故事。丁磊一度宣稱,三到四年內,考拉海購有能力做到國內自營電商前三。按照丁磊的說法,他對中國消費者需要什么很清楚,并不認為國內既有幾大電商有跨境優勢:“電商的核心是‘商’不是‘電’。他們(阿里、京東)有‘電’的基因,不一定有‘商‘的基因。”
丁磊強調網易考拉的性價比和維護正品,所謂海外原產地直采。但在本質上,網易考拉海購并沒有太多獨特之處,且因為采取重資產的自營模式,商品數量更新緩慢。這和大多數跨境電商一樣,目前還沒有哪家顯示出足夠差異化的核心優勢。
更要命的是,政策紅利不會等待每一個人。其可能的變動因素包括:1、跨境電商試點區域不斷擴大,甚至徹底放開;2、一般貿易關稅持續降低,跨境電商行郵稅制度或將取消,二者統一。對于紛紛涌入、想要借著稅差紅利分一杯羹的中小玩家來說,兩者都是噩耗。在政策放開的情況下,天貓、京東等巨頭在倉儲、招商、物流、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將得以凸顯。試想,隨著全球化購物時代的來臨,天貓國際一旦從天貓平臺獨立出來,和淘寶、天貓并列,極速擴展,其他還在融資的平臺將如何抗衡?
被收購或者走向銷聲匿跡的陰影一直徘徊在創業者的頭上。對于跨境電商,丁磊有著自己的看法,“如果說1.0版本的國內電商,消費者的需求是‘買便宜’;那么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壯大、收入的提高,2.0版本的全球化電商,大家的剛需則是‘買品質’”。丁磊算是把握到了跨境電商興起的本質原因,這應該是跨境電商努力的方向,其實也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沒有的,未來也許會有。2015年的喧囂過后,且看誰還在笑著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