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翻倍 阿里旗下又一“獨角獸”顯現
馬云曾說:下一個超過我的人,一定在健康醫療行業。如今看來,這個來自健康醫療領域的超越者,可能是馬云自己。
近日,阿里健康股價大漲10.89%,收盤報18.94港元/股;4月23日,阿里健康繼續上漲,股價一度逼近20港元/股。
目前,阿里健康總市值達到2543億港元,創歷史新高。相比于2019年12月31日9港元/股的收盤價,阿里的股價在2020年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漲超110%。
很明顯,馬云在5年前斥資超10億成立的阿里健康,已經到了開枝散葉的時刻,而作為阿里健康的股東之一,馬云也將成為其股價上漲的受益人之一。
不過即使是馬云,可能也沒料到阿里健康能這么快成為大健康領域的“獨角獸”。畢竟就在半年前,阿里健康似乎還處于轉型陣痛期。
轉型陣痛期
盡管阿里健康號稱有醫藥電商及新零售、互聯網醫療、消費醫療、智慧醫療等多個業務板塊,但是在2020年之前,阿里健康給人更多的印象是一個在線藥房。
這在阿里健康的財報中也有所體現。2018財年(對應2017年3月31日-2018年3月31日),阿里健康營收24.43億元,同比增長414.2%;其中健康產品銷售收入為21.49億元,占到總營收的88%。
2019財年(對應2018年3月31日-2019年3月31日),阿里健康營收50.96億元,同比增長108.6%;其中包括B2C零售在內的醫藥自營業務收入42.27億元,占總營收的82.9%。
由此可見,阿里健康作為“在線藥房”的銷售業務是其營收的主要來源。但是長期依靠在線藥房業務并不是長久之計。
一方面,阿里健康的野心絕不止于在線藥房,另一方面,在線藥房的業務已經出現了增長放緩跡象。
總體上來看,從2018財年的超400%到2019財年的108.6%,阿里健康的營收增速出現了大幅回落,作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在線藥房業務難辭其咎。
而2019財年醫藥自營業務收入增速(91.3%)落后于總體108.6%的增速也說明,該業務的增速對整體的營收增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拖累。
所以在2019年,阿里健康就已經面臨轉型挑戰。其轉型方向也非常明確,即在進一步鞏固、完善在線藥房業務的基礎上,向互聯網醫療拓展。
2019年下半年,阿里健康攜手地方醫保局試點“互聯網+醫療”服務、聯合支付寶上線“夜間診所”,這些動作都預示著阿里健康正在拓展新的營收增長點。
這種積極的轉型雖然有一些成果,但并不足以讓阿里健康迅速成長起來。阿里健康于2019年9月30日止6個月內的報告顯示,其營收增速已經回升到119.1%。其中消費醫療業務、互聯網醫療和智慧醫療成為增長新引擎,但是總體業務收入仍然依賴于醫藥自營業務。
新業務的開辟仍然任重道遠。此時制約阿里健康發展的既不是用戶數量,也不是技術,而是市場。
首先,國家政策對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等新興領域并未有足夠的支持;其次,民眾對線上醫療仍然信心不足,這制約了阿里健康去推廣并探索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的發展。
拓展市場需求,改變人們千百來的看病習慣,甚至改變整個醫療系統,絕不是一件可以短期內實現的事情。2020年之前,阿里健康可能已經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但是疫情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風口之下的一枝獨秀
在2020年之前,阿里健康面臨三大問題,即市場需求問題、政策支持問題、民眾信任度問題。按照正常的發展規律,阿里健康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努力來拓展市場需求,并獲得政策支持,再逐步取得用戶的信任,最終才能成功打開市場。
彼時,所有人都知道互聯網醫療市場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但是沒有人知道什么時候這一市場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疫情的出現,給互聯網醫療領域刮起了“東風”,阿里健康成為抗疫的關鍵角色,也趁此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
無論是初期阿里健康上線的義診平臺,還是后續相繼上線的“買藥不出門”服務、聯合藥品生產企業推出的“慢病福利計劃”,以及近期讓阿里健康大火的新冠核酸檢測平臺。
無不在滿足民眾急切需求的同時,首一次將互聯網醫療無視距離、無需排隊等優勢展現給民眾及用戶。
這也是阿里健康首次有機會,可以毫無阻礙的推廣線上問診開方、藥品配送到家的看病方式。
近段時期以來,互聯網醫療的市場需求開始爆發,在疫情期陪伴民眾渡過難關的在線醫療平臺,也憑借各自的關鍵表現獲得了用戶的信任。
而隨著互聯網醫療在社會各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國家相關部門適時推出了新政策,將互聯網醫療按規定納入醫保。目前,已有多個省市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結算體系。
結合這一切因素,互聯網醫療的風口已經再明顯不過。這不僅給正在轉型的阿里健康提供了加速器,也讓互聯網醫療迅速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饃饃”。
與阿里健康一同出現大漲的,還有平安好醫生等互聯網醫療平臺,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平安好醫生股價也上漲超百分百。
但從市值上來看,阿里健康依然一枝獨秀,其市值已經和老牌互聯網企業小米處于同一水平,成為大健康領域毫無爭議的“獨角獸”企業。
“獨角獸”之路尚存挑戰
毫無疑問,經歷這次“抗疫”,阿里健康已經順利開辟了互聯網醫療新的增長點,但是阿里健康的“獨角獸”之路仍然尚存挑戰。
一方面,風口到來之后,官方互聯網診療平臺的出現,以及國家機構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涉入,或改變互聯網醫療市場的競爭形勢,作為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阿里健康的“獨角獸”之路仍然充滿挑戰。
另一方面,業務開展之后,探索出盈利模式才算成功,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互聯網醫療仍然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醫保報銷如何跨越平臺、地區限制,電子處方如何監管流通,這些問題能否解決,是阿里健康能否順利探索盈利模式的關鍵。
最后,對阿里健康本身來說,互聯網醫療也只是其業務板塊中的一個,如何以當前的在線藥房、電商業務及互聯網醫療業務為基礎,將影響力拓展至整個大健康領域,形成自己的生態,這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近期阿里大健康組織升級,朱順炎成為新的掌舵人,明確將以創新思維進一步發展,并助力加速社會醫療健康領域的數字化“新基建”。正意味著阿里健康將加速從平臺向“生態”升級,依托阿里數字化技術的優勢,智慧醫療或是阿里健康下一個將要攻克的市場。
眾所周知,以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早已經不是單純的電商企業。近年來,阿里云、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盒馬鮮生、支付寶等阿里旗下的品牌,已經成為各自領域的“獨角獸”,而本應在未來才顯現威力的阿里健康,近期乘勢而起成為新的“獨角獸”,盡管相比阿里云、螞蟻金服,阿里健康仍然有待成長,但其潛力及光芒已經難以掩飾。
而早已飄然退隱的馬云,又留下了一個關于大健康的傳奇故事。
本文轉載自:http://www.dsb.cn/118545.html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