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投資正在介入時尚產業的供應鏈收購熱潮中
全球時尚奢侈品市場增長放緩之際,資本市場也逐漸趨于冷靜謹慎。而越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做出的選擇,越能凸顯出構建長期價值壁壘、同時兼具穩定性的資本方向。
過去幾個月,從Pomellato、Fendi、Prada,到奢侈品集團LVMH,都陸續將金匠、針織、皮革等供應鏈企業收入囊中...相比較通過投資收購香氛美妝、新銳潮牌來橫向擴大市場份額,縱向收購上游供應鏈企業會產生怎樣的能量輻射?擁有1.7億就業規模、民族手工技藝悠久的中國時尚紡織產業又能嗅到哪些信號?
越是逆流而上,越要把握住兼具穩定性和長期價值的航向。
對于當下時尚產業投資收購市場來說,相比較橫向將香氛美妝、小眾潮牌等更有利于擴大市場份額和人群覆蓋面的品牌納入囊中,面相供應鏈企業的投資收購,或許更有利于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和長期穩定性,通過對民族工藝的傳承,也為人類保留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尤其是在當下,面臨全球通脹壓力下生產成本的上升,疫情及能源危機下給供應鏈端不斷帶來壓力的客觀現狀下,更是如此。

青山資本投資經理楊雅蘭表示,奢侈品集團或品牌的投資也分為幾種不同的目的,她說道:“一種是為了收益,比如投資小眾品牌、香氛美妝等,更多是以快速占領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為目的;另一種是為了業務前向或后向的擴展,比如投資產業鏈上下游公司,保證原材料供應的安全性或稀缺性,并壓縮供應鏈的成本、提高效率,最終更好地服務于產品,使品牌更具備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這樣一來,奢侈品集團可以從設計到生產過程更加靈活,掌握更多主動權,這是典型的縱向一體化。”
普華永道咨詢服務合伙人孫盼也說到:“從差異化價值角度來看,奢侈品集團或品牌投資小眾品牌、香氛美妝、旅游零售等標的,以橫向并購的方式增加了集團、品牌的廣度,在合理管理運營的前提下使集團、品牌規模得到增長,能夠較快地‘享受’投資收益和紅利;反觀后者,深入供應鏈的上游縱向并購模式,通過創新和技術革新構建了長期產品競爭壁壘。”孫盼還補充表示,不得不承認,后者整體過程相較于前者會漫長很多。
縱觀過去幾個月全球時尚產業的投資收購案,正是在透露出這樣漫長、但也更具長期價值的資本市場風向。
漫長、但更具長期價值
的資本風向
與 Pomellato 這份收購案相隔僅一個月,意大利奢侈品牌 Fendi 和以運動鞋設計聞名的意大利時尚品牌 Golden Goose 也紛紛將本土中小型供應鏈企業收入囊中,這也透露出一向以手工藝傳承為標志的意大利制造業格局,正在傳遞出又一次重要演變跡象 —— 越來越多地投資支持中小型供應鏈企業,保護它們的工藝和技術。
作為 Fendi 首筆并購交易,上個月由其收購多數股權的奢侈品牌針織類產品供應商 Maglificio Matisse,將傳統手工針織衫與創新技術相結合,與Fendi 合作超過了 15 年。Fendi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Serge Brunschwig 表示:“此次收購標志 Fendi 朝著支持意大利制造及供應鏈的承諾又邁出一步,此外,我們還在托斯卡納開設了皮具工廠,在馬爾凱開設了制鞋工廠。”

以運動鞋設計文明的意大利時尚品牌 Golden Goose,同樣在上月初收購了品牌主要的運動鞋供應商 Italian Fashion Team。目前,財務細節尚未披露,該交易預計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品牌首席執行官 Silvio Campara說道:“Golden Goose 的手工傳統體現在手工制品的溫暖上。我們希望合作伙伴能夠分享我們的真實性、品質、以及價值觀。”
此外,還包括 Prada 在今年 9 月收購的皮革制造商 Superior S.p.A 43.7% 股份;今年早些時候 Brunello Cucinelli 收購了品牌長期合作的羊絨供應商 Cariaggi Lanificio SpA 43% 股份;去年 Prada 和杰尼亞集團聯合收購羊絨及珍貴紗線供應商 Filati Biagioli Modesto SpA 多數股權。

奢侈品集團 LVMH 成立于 2015 年的 Métiers d'Art 部門,主要任務便是幫助集團建立、保持對稀有材料采購能力,以及相關教育培訓。
今年 9 月,該部門收購了意大利皮革供應商 Heng Long 和皮衣制造商 Robans 的少數股權。此前分別收購了西班牙制革廠 Riba-Guixà,2019 年該公司入股了另一家位于蘇阿諾的圣十字制革廠 Masoni。

除此之外,對于奢侈品集團和品牌而言,是一種向內夯實供應鏈、保障自身產品及品牌價值壁壘的長期路線,對外,面相擁有手工藝制造與傳承能力的供應鏈企業,不難看出,更是一種捍衛本土產業、文化,并致力于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孫盼表示,奢侈品集團或品牌不僅僅只是一家公司,更是綜合集團,不均從經濟實力、企業管理能力來看,都能給予被并購制造商及員工更多的價值。

“一方面,生產和手工藝技術在完成創新和驗證后的商業化和規劃化,將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對于民族手工技藝的傳承,也為人類社會保留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孫盼說道。
此外她還提道,擁有最多手工坊的 Chanel,從 1985年收購第一家工藝坊,到后來成立 Paraffection 專注于手工藝作坊的發掘,麾下義工擁有 39 家工坊。從 2002 年開始每年一次 Me?tiers d’art 系列,使傳統手工藝得以被后世認識并欣賞。值得一提的是,Chanel 去年收購的意大利針織工坊 Paima,正是由于雙方都支持永續環保的發展而促成了本次收購,也為雙方共同研發高科技天然面料奠定了基礎。
中國時尚產業應如何看待
楊雅蘭提到——“中國 1.7 億人就業的紡織服裝產業,為何大而不強?”這個曾在互聯網引來了很多關注的標題。“從全世界的產業鏈角度來說,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的部分紡織企業所做的努力和所得的回報是不對等的。他們在價值鏈里做了很大的貢獻,但獲得的回報卻不多”,楊雅蘭說道。
她還表示,對于當下的中國時尚產業而言,要想最高效發揚中國紡織工業供應鏈或傳統手工技藝,品牌將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盡管對于部分時尚企業而言,投資收購供應鏈企業、擁有全面連貫的產業鏈仍任重而道遠;高端紡織業的高附加值仍然很大程度掌握在歐美國家等市場。
但在楊雅蘭看來:“如果中國的企業,有條件或正有意識主動去接手它、改造它、升級它,將會是中國整個時尚產業的優勢與財富。”
孫盼指出,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年輕人,對本土文化、甚至是傳統文化有著前所未有的好奇心與探索欲。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未來勢必能在各行各業誕生能代表中國和具備中國元素的世界品牌。
換一個角度看,盡管目前擁有足夠能力投資收購供應鏈企業、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多數為動輒百年歷史、市場規模龐大的奢侈品集團或品牌,但對于中國中小型企業、甚至不僅限于中國企業,通過投資收購供應鏈企業構建產品技術與品牌價值壁壘、捍衛本土產業,同樣有必要、并且也并非無路可走。
誠如孫盼所說:“生產技術創新迭代是構建品牌核心競爭力和壁壘的關鍵因素,是無論處于什么階段、規模的品牌,都應該去持續建立和積累的能力。”
至于投資策略是否適用、投資什么類型的供應鏈企業,必然也要結合企業的實力、戰略等綜合因素考量。孫盼表示:“基于戰略的契合度以及交易后的合作可能性,是并購交易中比較核心的關注點。而企業規模大小、歷史經歷都是雙刃劍,奢侈品集團由于強大的品牌知名度,成熟的管理和運營能力,會得到制造商的青睞和信任,但也可能由于比較強勢和嚴苛的條款條件和未來對于生產技術、手工藝層面運用戰略的分歧吃閉門羹,中小企業反之亦然。但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生產手工藝技術的應用和商業化場景,以及和所針對客群的需求的協同性,是他們必須要論證和研討的課題。”
此外,孫盼也提到,中國上游供應鏈端也出現了像萬姿這樣,通過行業服務經驗,不斷積累技術并持續突破創新,積極打造全球化供應鏈網絡,建立中高端面料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的新型企業。此外她還說道:“優質的上游工藝、柔性供應鏈技術及數字化提效,都是可以考慮的布局方向。”

楊雅蘭也指出,不能單從企業規模大小、發展實踐去判斷。“我們身邊很多創業公司融資是為了整合上游,因為上游是它的競爭優勢或者壁壘所在,至于本身下游的產品或品牌方是不是夠大,不是一個必要條件。”
她還說道:“理論上,所有的中小型企業不能作為反例,這些都是初創或成長階段,還在迅速建立品牌勢能,或找自己的產品定位,或建立資本優勢這樣一個階段中。長期來看,甚至不用太長,5-10 年,只要你發展得好,事實上最終建立的優勢一定是在供應鏈、渠道的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