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紡織產業園 百億產業鏈
悠悠古道,絲路輝煌。回望兩千年歲月,蜿蜒向西的絲綢之路依然散發著無窮魅力。古絲綢之路上,這里是絲織品重要通道;“一帶一路”倡議下,這里是紡織業集聚高地。
仲春時節,棉花產業鏈的前端和中端皆不負春光。平整的條田里,一粒種成長為一朵棉的過程已拉開序幕;壯觀的廠房里,一根絲演變為一匹布的過程正加快進行。
新疆星羅棋布的優質棉主產區,紡織業既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造福百姓的富民產業。一個個以“紡織”為主題或區塊的產業園里,年紡紗數十萬錠、織布數百萬米、加工服裝上千萬套、投資上億元的項目陸續落地投產,集聚起眾多的“百億產業鏈”,昔日傳統農區奏響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旋律。
集聚產業種下梧桐引鳳凰
紡紗車間內,一排2.4米長的巨型線軸纏繞著一萬余根紗線緩緩轉動,棉紗紗線變成柔韌耐磨的漿紗紗線;織布車間內,線軸上的紗線隨著織機快速跳動,形成潔白平整的布匹……3月31日,走進位于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阿克蘇正倫實業有限公司,看到的是火熱的生產場景。
在隆隆機聲中,艾尼瓦爾·吐尼亞孜緊盯著溪流般的紗線和加速、減速、擴收、左移、右移等按鈕,生怕哪一根紗線“掉隊”。小時候,他跟著父母在家鄉沙雅縣托依堡勒迪鎮種棉花時,從沒想過棉花賣到軋花廠會變成什么樣子,棉布又是怎么形成的。
沙雅縣是全國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每年種植棉花近200萬畝。近年來,立足優勢資源和優惠政策,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中的紡織業板塊在不斷做大。尤其是南疆50萬畝高效節水增收試點項目在沙雅的實施,擴大優質棉花供應量,吸引十余家紡織服裝企業入駐,園區內已形成百萬余錠紡紗規模。
棉田沿塔里木河和渭干河向遠方延伸,僅阿克蘇地區就有700余萬畝植棉規模。如何打造高價值產業鏈,讓當地每年產出的百萬余噸皮棉匹配千家萬戶紡織品需求?阿克蘇地區積極探索新發展格局,建設“一城四園”,即阿克蘇紡織工業城,庫車市、沙雅縣、新和縣、阿瓦提縣紡織工業園區。東南沿海地區一些紡織服裝企業,相中阿克蘇地區的政策、資源、交通、區位及成本優勢,紛紛到這里投資興業。
“阿克蘇地區的‘一城四園’抓緊打造紡紗、印染、織布、家紡、服裝全產業鏈,努力向百億規模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邁進。”阿克蘇地區行署副專員陳海濤說。
阿克蘇地區打造紡織業全產業鏈是新疆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幾年,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新疆紡織行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搶抓機遇開拓市場樹品牌
“目前我們公司氣流紡年生產能力13000噸,織布年生產能力2000萬米。下一步我們將購進600臺噴氣織機,并上馬年產10萬錠環錠紡生產線。”新疆厚立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棟說。
新疆厚立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國家級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司董事長上世紀九十年代從浙江來疆創業,抓住機遇一步步將棉紡企業做大,形成一條從籽棉收購、加工、銷售到棉紡產品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后,他又從德國引進一條先進生產線,將棉紗產量從原來的每月500噸提升到1200噸。
在這家公司生產車間看到,曾是貧困戶的維修工吾斯曼·巴拉提,正細心觀察每一臺設備運轉情況。他的徒弟阿里木·色依提說:“師傅經常對我說,公司越做越大,我們也要珍惜機會好好干。公司好了,我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后,紡織服裝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該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俞紅梅介紹,近年來,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紡織產業園著力打造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形成獨具優勢和良好市場競爭力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下一步要把開發區建設成為承接內地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示范區、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和就業創業示范基地。
在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既能看到“當年規劃、當年審批、當年建設、當年入駐投產”的大型招商引資紡織企業,也能看到這幾年由本地家庭作坊成長起來的服裝、家紡、針織等小微企業。“我們公司成立已6年,員工以前大多是民間裁縫。”庫車愛和提亞吉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努爾艾力·阿不拉說,“有政府扶持小微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加上園區的各項優質服務及技能培訓條件,我們有信心創出自己的品牌。”
每一個紡織產業園區,都有一部輝煌的創業史;每一家紡織服裝企業,都有一串拼搏奮斗的足跡;每一名置身紡織業的員工,都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在“中國棉城”阿瓦提縣,新疆魯泰豐收棉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大事記中,記載著從2003年6月公司掛牌成立,到如今紡紗規模達到20余萬錠、年產80支以上精梳紗1萬噸,所經歷過的每一個高光時刻。
延伸產業鏈造福群眾促就業
如果說紡織工業園區是紡織企業聚集起來的心臟,那么村辦工廠則是紡織業延伸到農民家門口的毛細血管,這里滿足需要照顧家庭的農村婦女的就業愿望。
沙雅縣努爾巴克鄉振興村村民努爾曼古麗·艾山沒想到,在家門口還能找到工作。2018年沙雅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沈陽一家公司,建設努爾巴克鄉的村辦工廠示范點,帶動振興村及周邊村100余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
“近年來,嘉興市援疆指揮部接力實施‘百村千廠’援疆工程,依托沙雅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硬件設施和勞動力,承接來料訂單,推動合作社向村辦工廠轉變,解決貧困群眾就業問題。”嘉興市援疆指揮部規劃建設與產業發展組副組長廖超說。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區等一些棉花主產區,紡織產業園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發展平臺。紡織服裝企業在擴大生產中,為越來越多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平臺,形成政府與企業互動、企業總部與村辦工廠互補的良性發展格局。
“工作穩定,每月有4000元左右工資,全家人的生活面貌改變了。”在伽師縣工業園區一家服裝廠務工的努爾艾麥提·阿迪力說,“現在我還是班組長呢!”
瞄準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各地正爭相打造紡織業全產業鏈,以吸納更多人就業,讓更多的就業人員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目前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紡織服裝城發展勢頭強勁,已基本形成從原料到紡織、印染、成衣的完整產業鏈,正發展成為全疆最大的高品質紡紗生產基地、南疆最大的紡織物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