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服裝品牌“碰瓷”新疆棉花 夾著所謂人權的招牌就能“亂彈”嗎?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20年10月份,瑞典服裝品牌H&M發表在官網上的一份聲明,近日在微博上廣泛傳播,這份名為“H&M集團關于新疆盡職調查的聲明”妄稱,該集團對來自民間社會組織的報告和媒體的報道“深表關注”,其中包括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民族提出所謂“強迫勞動”“宗教歧視”的指控。
25日,包括商務部、外交部、中消協、中棉協等在內的有關部門、協會,也就H&M等跨國品牌“碰瓷”新疆棉花事件給出了回應。其實,對于新疆存在“強迫勞動”這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外交部已在多個場合反復澄清事實和真相。
在25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新疆地區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不用是相關企業的損失;有關新疆地區“強迫勞動”的指責完全是個別反華勢力炮制的惡意謊言,目的是抹黑中國形象,破壞新疆安全穩定,阻遏中國發展。華春瑩說:“給老百姓包括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一般正常人都會覺得是件好事,因為可以讓人民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但是就有人認定是強迫勞動或者暗無天日的壓迫。為什么?因為他們自己歷史上真的就這么干了上百年,所以現在以己度人。”
而商務部發言人高峰也表示,所謂中國新疆地區存在“強迫勞動”,完全是子虛烏有,純白無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勢力抹黑玷污。我們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新疆事務和中國內政,反對基于謊言和虛假信息、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借口對中方有關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高峰說:“對于跨國企業在中國正常的經營活動和構建產業鏈供應鏈的努力,中國政府始終持歡迎和支持態度。對于個別企業基于虛假信息作出的所謂商業決策,中國消費者已經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應。希望有關企業尊重市場規律,糾正錯誤做法,避免商業問題政治化。同時,我們歡迎外國企業到新疆實地考察,也愿意為各國企業在新疆開展貿易投資提供支持和幫助。”
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個別國際行業組織和跨國企業的這種做法嚴重傷害了中國消費者的感情,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中消協反對偽造事實、限制采購、歧視供應,侵害消費者對優質原料和產品制成的終端消費品的自主選擇權;反對在華銷售商品、賺取利潤,卻傷害中國消費者的民族感情、人格尊嚴。
中國棉花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新疆是中國最大的產棉區,年產量在500萬噸左右,占到國內棉花產量的80%以上。新疆50%以上農民種植棉花,其中少數民族占70%以上。棉花已成為新疆當地農民,特別是南疆和田、阿克蘇、喀什等維吾爾族聚居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植棉收入已占到農業總收入的80%以上。
新疆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2020年新疆棉花機械采摘率已達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過機械采摘的,南疆地區棉花采收機械化率也在逐年提升。當前正值棉花的播種季節,新疆棉花播種自南到北依次推開。預計地方(不含兵團)播種面積在2100萬畝左右,機采棉播種面積將突破1600萬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800多萬畝棉花基本采用機采棉模式,這樣從種到收可以實現全程機械化。
春分后,隨著天氣轉暖,南疆重鎮——庫車市率先拉開了155萬畝棉花的播種工作。
3月24日,在庫車市牙哈鎮守努特村的萬畝高標準棉花種植基地里,七八十臺大馬力拖拉機,在北斗導航系統指引下,對千畝棉田實施無人操作精量播種。
居民庫爾班·托乎提是守努特村的種田能手,他通過合作社,以土地流轉形式聯戶承包了3萬畝土地,全都種植棉花。他說,現在正在搶抓農時,加快播種進度,“大概播種了2千畝左右,剩下的我們計劃4月5日前全部播完。”
牙哈鎮是庫車市的棉花種植大鎮,2021年棉花種植面積擴展到28萬畝。為解決勞力短缺問題,牙哈鎮在多年試點基礎上大力推行機采棉模式,這樣從春種、夏管到秋收,都可以實行機械化作業,節省大量人力和成本。牙哈鎮黨委委員吐尼亞孜·牙合甫說:“今年,牙哈鎮棉花種植面積是28萬畝,其中26萬5千畝是機采棉的模式種植,全市統一的一個品種。2021年,我們的棉花4月15日以前必須播完。”
據了解,2021年,新疆庫車市將播種155萬畝棉花,其中機采棉125萬畝,預計5月1日前完成全部播種工作。不光庫車市,整個阿克蘇地區乃至南疆五地州都在大力推廣機采棉模式。
說到H&M等國際品牌“碰瓷”新疆棉花事件,就不得不提該事件背后的一個組織:英文簡稱為BCI,全文直譯過來的意思是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簡單來說,如果是棉紡織品想要走向國際市場,就繞不開BCI認證。因為有了這個所謂的認證,才能在國際市場獲得更多認可。而BCI要求其會員必須使用它們認為符合標準的棉花,才能獲得BCI許可證。
然而,所謂的BCI認證,并不是“質量認證”,而是專注于比如棉農的體面勞動、保護水資源和土壤健康等領域的標準。于是該組織就憑空捏造新疆棉花生產中存在“強迫勞動”的謊言,而H&M等國際服裝品牌,作為BCI的會員,基于BCI的判斷以及一些民間、媒體報道作出了“停用新疆棉花”的決定。BCI認證為何能對中國棉花說三道四?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和出口國。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中國紡織服裝整體出口2962.3億美元。中國以其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成為全球紡織服裝進口企業最為信賴的采購基地,包括新疆在內的中國產紡織服裝受到各國消費者的歡迎。
然而,一位服裝面料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紡織服裝行業深受BCI認證之苦久已。因為包括H&M等在內的品牌方要求供應商做棉類產品時,必須提供BCI證書,所以供應商只能照辦,否則就會被拒絕甚至被替換。該負責人表示:“如果你沒有這個門檻,就接不了這個訂單。我們的困難點就在這里,因為終端客戶要求我們必須要提供BCI認證,國外的品牌包括H&M、ZARA等,你只要做他的訂單,就只能提供這個證書。要么你就別做棉,做別的品種。”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想要加入BCI認證,只要符合一定門檻然后交錢培訓即可。如果不符合規定的,還可以花錢從符合認證的企業手中買“配額”,簡單來說就是“花錢買認證”。而這“小小”的認證之所以能推廣,原因之一就是品牌方掌握了市場話語權。該負責人說:“問題的關鍵在于品牌方強制BCI認證,因為他控制了買家市場,供應鏈做不了這個標準,所以就沒有訂單做。”
上述負責人表示,想要擺脫BCI認證,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國內大型的棉紗廠、紡織廠能積極參與退出BCI認證,等到大家都不玩這一套了,國外采購商也無可奈何,必須無視這些條條框框的限制了。
中國棉花協會表示,長期以來,來自中國的棉農、紡織工人等所有普通從業者為世界棉紡織行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值得受到公正對待。粗暴打壓不僅會直接傷害到產業鏈最脆弱的群體——數百萬新疆棉農和紡織工人,還將嚴重損害各國紡織服裝消費者、零售商、分銷商和進口商的利益,并將最終傷害到世界紡織服裝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穩定繁榮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