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稅務助力紡織服裝行業“化繭成蝶”
紡織服裝業是江蘇省泗陽縣的傳統優勢產業,歷經數十年培育發展,已形成相對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漸趨完備的產業體系,在穩定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泗陽先后榮獲“中國長絲面料產業園”“省紡織服裝特色產業基地”“新家紡基地縣”等稱號。發展過程中,稅務部門落實輸血活血政策,用實實在在的稅收優惠政策、貼心暖心的服務舉措支持企業,助力紡織服裝企業在逆勢中穩健發展。
作為一家應用大規模聚酯熔體直紡技術生產差別化滌綸化纖產品的新型現代化企業,江蘇海欣纖維有限公司所生產的滌綸長絲不僅滿足本地市場需求,還銷往山東、河南、蘇南等省市地區。近年來,海欣纖維持續擴大投資規模,未來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差別化熔體直紡長絲供應商之一和專業化高品質家紡原料生產基地。
“留抵退稅政策正好緩解了我們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問題,近三年來,僅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我們就享受了1446萬元退稅,這些錢我們全用到了產品線建設中。”江蘇海欣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魯培新說。
稅收政策激活了企業的沉淀資金,有效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的同時,也為企業擴大投資、改進工藝、升級技術設備提供了資金活水。
走進江蘇辰鴻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各個生產線上的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分工協作,機杼聲不絕于耳,工人們干勁十足,整個車間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公司專注于窗飾遮陽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家企業逐漸發展成為集國內國際貿易于一體、全產業鏈運作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董事長許生軍介紹說,平整度與清潔度是衡量面料質量最關鍵的兩個指標。“比如說影響面料平整度的窩邊問題,國際標準是1%,辰鴻企業標準是0.3%,高于國際標準兩倍以上。”為了堅持高標準,辰鴻紡織從生產流程、檢驗制度、研發投入三個方面著手,為確保產品品質提供堅實保障。目前公司擁有完善的技術中心、檢測中心及研發中心,以及十多項發明專利及多項實用新型專利。
公司財務負責人張佳介紹,受益于增值稅稅率降低,公司稅負有所下降,大大增強了企業創新發展活力。2019年僅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就減免了60多萬元,疊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為公司節省了大量稅收支出。談到今年兩會提出的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由75%提升到100%,張佳說,這將更加有利于公司增厚利潤,公司堅持創新發展的決心更加堅定。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讓泗陽的紡織服裝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供給端和需求端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行業生存和發展壓力增大。困難當前,國家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企業負擔小了,資金回籠快了,發展信心更足了。
江蘇恒浩達服裝有限公司擁有全套先進印花、染色、縫制及后整、包裝設備,具有年產服裝面料3000萬米、睡衣等居家服1400萬件的生產能力,是宿遷地區最大的服裝出口企業。去年受疫情影響,企業一度面臨客戶退單的窘境。
了解到企業面臨的困難,泗陽縣稅務部門及時與企業取得聯系,詳細詢問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針對紡織行業企業在復工復產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進行全跟蹤輔導,推送精準化服務,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特別是從便利出口企業申報、加快退稅審批等方面入手,采取資料全程“網上報”,紙質證明“延后補”、收匯相關事項“容缺辦”等措施,2個工作日就快速辦理出口退稅,為企業渡過疫情難關提供了積極助力,2020年企業出口額達2.4億元,退稅金額2609萬元。
從原料聚酯切片到一根線,從一根線到一塊布,再從一塊布到一件衣,泗陽已形成紡織服裝上下游完整產業鏈。目前,全縣共有紡織服裝企業569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2020年,全縣紡織服裝產業實現工業開票銷售151億元,同比增長9.36%,占全縣工業銷售總量近36.52%,入庫工業稅收比例達32%。
“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結合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聚焦產業鏈培育,與企業建立“一對一”稅務營商專員服務機制,及時高效破解產業鏈發展中遇到的稅務堵點斷點痛點問題,充分釋放稅收優惠政策紅利,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紡織服裝業高質量發展。”泗陽縣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朱永凱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