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紡織服裝業期待重振雄風
江門市將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端化發展。
廣東省著名商標“彩艷”的一款紡織產品。
在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傳統產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舉足輕重。紡織服裝業是江門產值較大的傳統產業之一,在今年江門“5+N”產業集群發展大會上,紡織服裝在內傳統優勢產業集群作為鏈條之一,成為推動江門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江門紡織服裝產業實現工業產值超230億元,現有規上企業185家,其中1億元以上企業45家,10億元以上企業4家。江門在“5+N”產業集群的背景下,將以健康化、智能化、個性化、時尚化、綠色化為重點方向,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端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全市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近日,記者走訪了江門市具有代表性的紡織服裝企業,了解目前江門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現狀及方向。
現狀: 家底深厚,行業龍頭競爭優勢明顯
紡織服裝是江門起步較早的產業,改革開放以來,依托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華僑資源,大批紡織服裝企業到江門投資。從事紡織行業30多年的陳維壯,是廣東彩艷股份有限公司高新材料事業部理事長,見證了江門紡織服裝業由紡絲到織造、染整,逐步形成一條完善產業鏈的過程。
可以說,從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是江門紡織服裝產業的輝煌時期,紡織服裝企業蓬勃發展,上世紀90年代江門的上市公司中,多家均從事紡織行業。江門紡織服裝企業主要分布在新會、開平、鶴山、恩平、蓬江等地,上、中、下游均有布局,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成長出一批全省或全國知名企業。
“近年來,盡管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步伐放緩,但江門已構建起了滌綸、錦綸、丙綸、芳綸、色母粒、經編毛毯、針織品、家用紡織品、牛仔布及服裝、無紡布等多門類產品全面發展的生產格局,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服裝、鞋帽、皮具箱包等成品制造的產業鏈體系。”陳維壯說,江門紡織服裝企業家底深厚,行業龍頭競爭優勢明顯,特別是上游化纖產品生產環節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優勢。
記者了解到,在產業技術研發創新能力方面,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恩平錦興紡織印染企業有限公司依托五邑大學,建立了廣東省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品牌建設方面,江門紡織行業擁有美達“錦帆”錦綸長絲、“彩艷”間位芳綸纖維產品2個中國名牌產品,“彩艷”纖維著色母粒和彈力花邊帶、開平“春暉”滌綸長絲、“華士達”紡粘法非織造布等10個廣東省名牌產品;美達“錦帆”聚乙內酰胺切片、開平華士達“圖形”無紡布、彩艷紡織的“彩艷”色母粒、“春暉”滌綸長絲線等4個產品商標被評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
困境: 產業集群相對較弱,整體品牌難以樹立
近年來,隨著珠三角一些城市在紡織服裝行業的持續發力,以及長三角地區紡織服裝行業的迅猛發展,江門紡織服裝行業相對落后,過去積累的優勢不再明顯。除了少數“明星企業”外,多數紡織服裝企業規模不大,也較為分散,產業集群相對較弱,這一點在下游的服裝類企業中尤其明顯。
“江門擁有相對完善的紡織服裝產業體系,從上游的化纖材料、中游的紡織印染、到下游的服裝服飾等,在江門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廣東省紡織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賈永堂長期從事紡織服裝工程產學研工作。他說,即便如此,江門在新材料研發、紡織服裝和自主品牌建設上相對薄弱,并未建成專業的集群批發市場,沒有形成江門紡織服裝業整體品牌。
“相對于江浙一帶紡織服裝產業,珠三角地方的紡織服裝產業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新會一家紡織企業相關負責人坦言,江門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優勢不夠突出,而產業用紡織品具有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勞動生產率高、產業滲透面廣等特點,是醫療、衛生、航空、航天等產業的重要材料,與國家新興產業密切相關。“無論從產品的先進程度、產業結構及規模、企業的重視程度,還是產業發展引導等方面來說,我們都存在一些現實問題,這成為制約江門紡織服裝行業做大做強的掣肘。”該負責人表示。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量外資投入江門紡織服裝產業,引進了當時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江門紡織服裝企業尚可走在全國前列。但近十多年來,升級換代的資本投入明顯不如江浙地區,有的企業至今還沿用當年的老設備,在產品品種和品質上有差距,產能效能也較低。”恩平錦興紡織印染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全國崧說。
賈永堂表示,江門紡織服裝業面臨的瓶頸問題突顯,紡織服裝產業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在產業鏈集聚不明顯;缺乏統一規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發展受到制約;產業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缺乏大規模紡織園區和專業市場,對外影響小,知名品牌還不多。
“江門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缺乏技術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低技術水平的同質化競爭現象突出。”陳維壯說,廣東的東莞、中山、普寧等地都形成大型專業市場,作為省內四個國家級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的江門卻沒有一個紡織類大型專業市場。
人才問題也是紡織服裝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是年輕人不愿從事藍領工作,另一方面是對紡織服裝行業的固化思維。在全國崧看來,紡織服裝行業的問題是當今制造業的一個縮影,但實際上現在許多紡織服裝企業的辦公環境非常舒適,自動化程度也比較高。“我們生產的化纖材料是用在嬰兒尿不濕等親膚產品上的,工廠環境怎么可能會差呢?”對于年輕人的不理解,陳維壯也有些無奈。
關于人才培養問題,五邑大學很早就開設紡織類相關專業,就是為了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讓賈永堂憂心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不愿報讀紡織類專業,還以為紡織行業僅僅是傳統產業,殊不知其與新材料、大健康等產業密切相關,早已步入高科技時代。另外,一些學生畢業后,寧愿去做銷售,也不愿意在紡織服裝企業好好搞技術、搞研發,觀念上還需加強引導。
機遇: “5+N”產業集群為紡織服裝產業賦能
據江門市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江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規模以上優勢傳統產業中,布產量20120.8萬米,增長25.2%,服裝產量6824.8萬件,下降42.8%,化學纖維產量27.84萬噸,增長95%。
今年5月,江門“5+N”產業集群發展大會上,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江門傳統優勢產業集群“N”的其中一個鏈條,成為推動江門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下一步,江門市將繼續鞏固紡織纖維、面料等領域優勢,發展產業用紡織品,特殊裝飾用、軍用、醫用等高性能纖維產品,培育和引進擁有自主品牌的紡織服裝企業,力爭到2025年,全市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消息傳來,江門紡織服裝人為之振奮。近年來,紡織服裝行業也在進行一場變革,各種面料新材料、新技術不斷刷新人們原有的認知。從“衣被天下”到國防軍工,從交通運輸到醫療衛生,從環境保護到新能源開發……中國紡織“上天入地”,已滲透到各個行業。用賈永堂的一句話概括:新興產業與傳統行業密切相關。
自疫情發生以來,產業用紡織品從小眾領域走進大眾視野。口罩、防護服這些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都屬于產業用紡織品企業。
何為產業用紡織品?賈永堂說,產業用紡織品經過專門設計、具有工程結構特點的紡織品,具有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勞動生產率高、產業滲透面廣等特點,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運輸、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諸多領域,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及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農業用紡織品、建筑用紡織品、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包裝用紡織品、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文體與休閑用紡織品等,都屬于產業用紡織品。作為戰略性新材料的組成部分,產業用紡織品已經成為我國工業體系中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彰顯出巨大發展空間。
江門“5+N”產業集群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廣闊市場為江門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長54.1%。生產方面,非織造布作為口罩、防護服和消毒濕巾的主要原材料,全年規模以上企業的非織造布產量達到579.1萬噸,同比增長15.8%。經濟效益方面,2020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3198.4億元和365.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2.6%和203.2%,營業利潤率11.4%。“希望江門紡織服裝行業也能抓住機遇,在產業用化紡織品領域分一杯羹。”賈永堂說。
聲音: 打造產業集群,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當前正是江門紡織服裝行業增強自身肌體,在產業鏈上謀求更優位置的最佳時機。如何加強紡織服裝產業與新興產業結合,提高江門市先進產業用紡織品產業的科技含量,成為行業發展中的挑戰。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研創新。賈永堂建議,江門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專項中設立先進產業用紡織品科技創新專項,大力支持在高端、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產業用紡織品加工和裝備技術等方面開展科研創新,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可以為企業搭橋引線,舉辦服裝展覽節、購物節等活動,廣泛宣傳企業和品牌,打響江門紡織服裝業知名度;加強紡織印染裝備制造和紡織印染助染劑的研發,積極引進下游重點企業,特別是化纖和無紡布制造業的下游大型企業,完善紡織業鏈條,形成紡織服裝業江門集聚高地。”陳維壯說。
在人才建設方面,賈永堂建議加強產學研合作,重視企業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的培養,推動科技人才企業集聚;支持企業采取股權激勵、期權分配、技術入股等方式,建立鼓勵創新的分配機制,吸引高科技人才加盟紡織技術隊伍。
“高技能人才是制造業發展的第一要務,江門市可以加大紡織服裝專業在職業教育上的人才培養,為中國制造培育‘國之工匠’。”全國崧說。
(來源:江門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