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觀察:武漢紡織服裝企業技改情況
一開年,武漢裕大華紡織服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大華”)就實現“開門紅”: 拿下新訂單,安排發貨80噸紗、10萬米布。公司智能工廠機器轟鳴、高速運轉,一捆捆棉花經過全流程工業技改,逐步被加工成棉紗,偌大的工廠,只見密密麻麻的紡紗設備,鮮有工人身影。
從一根纖維到最后的成衣,中國國內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我國制造業26個行業中,紡織工業是5個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行業之一。
在全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武漢,曾經紡織服裝企業千人紗萬人布的情景早已成為歷史,工業技改不僅成為產業發展“主動力”,還形成了紡織服裝業技改“二期效應”,持續推動武漢紡織服裝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技改潮起,武漢紡織服裝企業“但聞機杼聲”,不見人潮涌
傳統服裝生產流程從打樣到大貨生產制版、鋪布、裁剪、縫制、檢驗、包裝,出成品通常需要二周左右,而在愛帝集團時尚創意產業園的智慧工廠內,從設計稿到流水線生產、品檢、出品,一件衣服從打樣到批量生產,時間從半個月壓縮到4天左右。
借助5G、工業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愛帝按規劃逐步推進數字化智造向3E(智慧設計,智能制造,智慧營銷)全系統全流程推進。愛帝集團目前年產針織服裝達2500萬件(套),出口產品遠銷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裕大華公司智能生產線上,紗錠歡快地高速旋轉,輸送、換卷、接頭、檢測……各工序都在有條不紊地自動進行。2018年,裕大華公司投資3.3億元進行工業技改,打造滿足夜間無人值守條件的100%國產化全流程智能紡紗工廠,有百年歷史的裕大華先行先試,上馬國內首條全國產十萬錠全流程智能紡紗項目,高效集成信息系統與國產裝備,繼前年營收首次突破60億元后,去年又逆勢上揚,實現70億元的全新突破。
在武漢經開區服裝出口基地武漢長銳服裝有限公司,看不到工人折疊、捆綁、搬運的人潮涌動。通過工業技改,這家年生產加工量為逾 120 萬件( 套)的快時尚賽道制造商“快”了起來,企業引入的智能吊掛系統能在智能控制下將裁片送至工位上,懸掛式智能倉儲系統能 對不同訂單進行智能篩選、配對,同一訂單不同物料進入指定倉道,打通信息流后,一下將生產效率由80%提升至90%。
近年來,武漢紡織服裝產業注重工業技改,積極發展數字化,推動生產換線、設備換芯、機器換人,形成了一批產業區域新亮點、形成了一批市場競爭新優勢、帶火了一批電商發展的新業態、造就了一批塊狀經濟新特色,如裕大華入選工信部綠色工廠、湖北省綠色工廠,武漢市十大標桿智能工廠; 愛帝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在江漢區興起國家首批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在黃陂形成華中地區最大的服裝直播供應鏈,并形成近百家紡織服裝企業集聚區;同時,從一條條工廠產線,到整條產業鏈,工業技改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正搭建全省紡織服裝行業供應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鍛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新優勢。
“鏈式”反應,紡織服裝業呈現技改“二期效應”
在研發、生產和銷售以棉花為主要原材料的醫用敷料和日用消費品的穩健醫療(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穩健醫療(武漢)”),正打造全流程智能非織造生產工廠,經改造后整體技術水平及產品質量國際領先。
“全棉水刺無紡布及其制品的生產,流程工藝流程分散、用工多,要做到局部自動化不難,但要做到將一系列離散化工序變成一個智慧‘大腦’掌控全流程,且能解決單位能耗大、產品一致性差、運營成本高等行業痛點, 一旦做出來就是顛覆性的”,穩健醫療(武漢)總經理鄧志祥介紹,經工業技改,已 將全棉水刺無紡布生產中的智能機器、倉庫管理、生產設備和各類信息相連,形成了涵蓋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等全流程管理系統,在樹立標桿新模式方面具有開創性的破冰作用,相較行業平均水平,生產計劃布置、排產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今天的技改投入就是明天的先進產能。穩健醫療(武漢)公司總經理鄧志祥介紹,去年企業剛獲批武漢工業智能化改造項目獎補,“這將激勵更多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制造企業,讓企業更有信心加入到技術升級的浪潮中來”。很快,企業將投資15億元推進二期建設項目,將在漢建設非織造卷材中心、手術室耗材(組合包)裝備中心等。
是什么吸引穩健醫療等企業智能化改造“投”了又“投”?武漢企業參與工業技改的熱情緣何高漲?緣于有現場觀摩、有專家指導、有資金支持。2019年,武漢首創引入專業的咨詢機構對全市規上企業進行診斷,開啟“周五之約”,并不斷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對工業技改項目進行獎補,實施改造達標的項目最高補貼1000萬元,改造示范項目每個獎勵200萬元。
去年剛獲評武漢智改示范項目的武漢長銳服裝有限公司,也嘗到了技改的“甜頭”。企業董事長金立介紹,在市經信部門支持指導下,通過系統集成、精益管理、智能在線調度等手段加持的技改,實現了工廠從研發、接單、計劃、生產、配送等全過程生產活動的互聯互通,產值翻了 2倍,原材料庫存周轉率、月生產計劃達成率等都有提升。企業智能化改造計劃以 5年為期,爭取通過打造智能化工廠,在2025 年實現產值突破6億元。
織出新景,高質量供給不斷引領和創造需求
在愛帝的線下門店,顧客在“魔鏡”前站一站就能完成一秒“換裝”,顧客不用來回穿脫衣服、便能“試穿”愛帝合作的全球設計師們的產品。
武漢愛帝針紡實業有限公司管理人員介紹,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讓量體裁衣、千人千衣等成為可能,在紡織服裝這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唯快不破,通過智能制造實現柔性生產,憑借快速反應減少客戶和生產廠家的備貨量、資金占用量,同時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定制,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不斷循環帶來不斷生機。去年年底,愛帝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紡織服裝百家品牌名單,這也是湖北省再次入選的消費品牌。未來企業將積極應用VR/AR、AI等等多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到服裝設計生產銷售過程中,讓信息驅動產業發展,為企業運營決策賦能。
多家企業在受訪中表示,工業技改讓企業更有信心推動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提高響應速度和生產效率,為客戶提供專業化、個性化、高品質的產品。
裕大華公司負責人介紹,經過5年信息化、智能化技改,裕大華公司不僅形成了從接收訂單到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檢測、物流等生產全周期和環節的全流程智能化應用,還與武漢紡織大學聯合攻關智能配棉系統,根據成紗質量指標、紗線品種要求、工藝過程和設備性能差異合理選擇原棉,利用智能化手段選擇“配方”,升級“新方”。裕大華公司產品升級周期由智改前的10天縮短至智改后的6天。
武漢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工業技改澆鑄經濟新引擎,下一步,在企業及產業集群培育方面,我們還將圍繞未來工廠四級梯隊,分級分類精品化打造紡織服裝產業“數字化產線——智能示范——標桿工廠——領航企業”;在政策供給上,將集聚國家、省級高質量發展專項和市級工業投資及技改專項三級支持,助力紡織服裝企業技術創新、設備更新、業態革新;在服務供給上,還將推廣適應紡織行業工業技改示范應用方案,加大個性化定制、數字化設計、精細化管理以及智慧供應鏈等在紡織行業的應用,促進紡織服裝產品升級、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并以此為抓手鍛造紡織產業鏈韌性、提升質量品牌,帶動武漢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武漢紡織服裝在全國乃至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來源:長江日報 記者賀亮 李佳 通訊員武經宣 曹麗君 劉俊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