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欲通過促銷打折減緩庫存壓力
有報道稱,在杭州四季青女裝市場是浙江省最大的女裝集散地,集中了大大小小數千家商鋪。與市場外火辣天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顧客三三兩兩,前來批貨的商販也見不到幾個。大多數商戶的店門和櫥窗上最明顯的位置都擺出了降價打折的廣告。
某服裝品牌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算不上服裝銷售旺季,再加上許多商家的貨物庫存量都比較大,所以打折是正常的。
事實上,庫存問題一直是近年來國內傳統服裝行業發展的痛苦所在。目前,國內服裝紡織商更多的還是依靠傳統的管理模式,在整個供應鏈上,紡織服裝發展受到牛鞭效應的制約。該效應主要反映在零售商管理庫存(Retailer Managed Inventory)模式上,即自行訂貨、補貨、消化庫存,傳統RMI模式注定了其高庫存率。
高庫存的陰霾籠罩著紡織服裝的整個產業鏈,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紡織廠謹慎生產、服裝廠謹慎下單、銷售市場謹慎進貨,造成了全行業性的恐慌性緊縮。緊縮之下,消費市場愈發疲軟,形成惡性循環。”一位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
去年開始,國內許多服裝企業庫存似乎一下子集中爆發。“好不容易熬過了金融海嘯,又遇到了歐債危機。”分析師汪前進指出,人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貿易環境變化,使得近兩年服裝企業的經營環境“風云突變”。
一些服裝企業今年的出口訂單急劇下滑,大量囤貨被迫轉為內銷,加上經濟不景氣、消費相對疲弱又造成了大量庫存積壓。
專家指出,在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產品庫存的周轉變慢,既占用了運營流動資金,又導致企業無法更新產品,而沒有新品就沒辦法吸引到更多的顧客,業績就會下滑,從而加劇資金周轉困境,甚至最終致使整個經營陷入絕境。
此外,中國大多數服裝企業計劃生產數量,還是采用“訂貨會”的模式來確定,提前半年至一年生產產品,這種模式主要依賴下游分銷商而非消費者提供市場信息,企業對消費形勢判斷往往因為信息不對稱,其產品產量遠遠大于市場實際消化量,從而導致庫存積壓。
休閑、運動服裝等屬于大眾快速消費品,一旦過季會快速貶值。而且,服裝企業的特性是要不斷地推出新品,無法先清理完存貨再重新投入生產。源源不斷地進行補充生產,最后導致庫存“越滾越大”。另外是物流因素,我國多數服裝企業總部向分公司送貨平均為15-20天/次,分公司向渠道網點送貨頻率為3-5天/次。這不僅降低了新品上市速度,同時也導致總部和分公司的存貨積壓。
李寧年報顯示,2011年全年李寧平均存貨周轉天數為73天,較上年的52天增加21天,幾乎比周轉速度最快的安踏體育高一倍;較高的庫存令李寧2011年存貨撥備增至1.88億元,較2010年同期大增63.48%,李寧的存貨可想而知。
361度公告顯示,該品牌2011年存貨高達45.12億元,比2010年的24.82億元高出81.8%;安踏的年報也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安踏存貨金額為6.18億元,與上年同期的4.54億元相比,同比增長36.1%。
在業內專家看來,高庫存背后是服裝企業在品牌、設計、渠道上問題的綜合反映。瘋狂打折帶來短期銷售高峰的背后,服裝品牌的邊際效應卻在遞減,并且很容易損害品牌形象。各大品牌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促銷打折活動以消化庫存,有的品牌甚至連新品都在打折。這種主要是依靠打折促銷來解決庫存的方式,其實是治標不治本,雖然可以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并不是長久之計。
汪前進指出,從長遠來看,加強產品創新設計、降低同質化、建立精細的庫存控制流程,才能令企業“賣一掙一”而非“買一贈一”。
因此,合理控制、預防庫存的產生以及另辟蹊徑尋求發展遠比如何消化庫存更具戰略意義。比如,現在如火如荼的電子商務可以緩解企業庫存壓力,但也并非萬能的靈丹妙藥。
汪前進認為,中國大部分服裝企業做電商,不是為了建設網絡品牌,而是增加一個去庫存化的渠道。若長期以此為目標,進行價格廝殺,對品牌的傷害會非常大。如果控制不好,電商渠道反而更容易造成庫存。
- 関連記事
- 流行の靴 | 欣賞CANADA GOOSE/加拿大鵝推出首個運動鞋產品設計
- でたらめを言う | Salomonサロモンx Ciele Athletics連名シューズデザイン
- ニュース | 発改委産業発展司が軽紡績業界経済運営座談會を開催
- 店を教えてあげます | 経営の道:ポスデンが非効率店舗を閉鎖して夏のビジネスを始める秘密を知る
- 特定のテーマを紹介する | 派神服飾:専精特新、夢未來を織る!
- メンズ?ゾーン | 利郎服飾:ファッション創変福建派伝奇
- 子供服 | 馬騎頓制服:美育人を美に育て上げて生まれた
- 私は暴露したいです | 紡績アパレル業界のESGをどのように推進しますか。専門家の妙技が來た
- 私は暴露したいです | 全國紡織行業系列會議在吉林市舉行
- 商學部 | 服裝智能制造將在智能互聯網web3.0平臺上的實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