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紡織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研討會暨青島大學產學研項目對接召開
新舊動能如何轉換最有效?看看山東企業、高校有啥好招,山東省紡織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研討會暨青島大學產學研項目對接召開。
當前,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的變化使舊發展動能減弱,區域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同時,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等,都為我國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機遇。
為了搭建科技與產業融合的平臺,促進專項成果落地。7月6日,山東省紡織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研討會暨青島大學產學研項目對接在山東省青島市青島大學舉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青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汪黎明,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協會會長陳志華,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秘書長紀曉峰,山東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山東省紡織設計院院長蔡小平等領導專家、來自全國企業代表以及青島大學教師學生等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主辦,青島大學承辦,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青島市紡織工程學會協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主持會議。
汪黎明在致辭中講道,青島大學歷史底蘊深厚、發展勢頭強勁。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大學,青島大學始終堅持立足青島、融入青島、服務青島的宗旨。汪黎明說,今天行業權威、專家匯集我校,圍繞科技、綠色、時尚,新舊動能轉換等話題,開展研討和交流,對促進學校紡織學科教育,推動產教研聯合發展、加快紡織產業新舊動能轉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俞建勇在致辭中講道,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山東紡織產業為加快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創新,緊扣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與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一道,在這里舉辦山東紡織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研討會,以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發展,促進應用需求協作融合,服務于紡織工業新時代的發展新定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俞建勇說,紡織產業新舊動能轉換,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核心、人才培養是關鍵。我們既要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我們既要強化紡織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也要加強紡織前沿和應用基礎研究,瞄準世界紡織科技前沿,引領紡織科技發展方向,將紡織科技創新對接產業應用轉化為新動能;我們又要發揮高等院校人才和科技資源獨特的優勢,與行業、企業協同,加強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紡織科技專業人才培養,以產業發展引導人才培養,滿足新動能的新需求。同時我們還要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這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們將以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雙輪驅動,推動紡織產業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紡織強國建設重任。
目前,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現狀怎樣?紡織科技創新發展成果有哪些?產業用紡織品有哪些創新發展?行業未來科技創新有哪些愿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在“我國紡織及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科技發展方向”報告中給出了詳細解析和說明。
李陵申講道,2017年,我國紡織行業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化解各種外部風險,總體上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各項經濟運行指標均實現正增長,部分指標增速較上年同期有所加快,運行質效穩步提升,轉型升級成效逐步顯現。
在講到產業用紡織品創新發展問題時,李陵申說,產業用紡織品具有全面拉動眾多行業的顯著特征,產業帶動度強:一方面,紡織與高性能材料、電子技術等緊密融合,形成了全新的紡織載體,成為天然的能量、信息和材料的三元交匯點,是人類連接萬物的全新的“第二皮膚”;另一方面與下游產業聯系緊密,廣泛應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醫療健康、交通工具、能源、農業等領域,形成了全新產業鏈互相促進,共同推動的決定性力量。
2018年2月,山東省發布《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那么,新舊動能轉換指什么?新舊動能如何轉換?山東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山東省紡織設計院院長蔡小平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政策及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分析”中給出了結果。
蔡小平講道,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將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實現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推進山東由大到強、走在前列,建成全國重要的新經濟發展聚集地和東北亞地區極具活力的增長極。
蔡小平說,紡織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相關政策包括:完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推進石墨烯特色資源高質化利用,加強專用工藝和技術研發,打造濟南、青島、濰坊、濟寧、威海、菏澤等石墨烯研發生產基地;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威海等創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創意城市”,支持濟南、威海建設時尚服裝創新創業國家平臺。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秘書長紀曉峰“紡織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報告中指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他說,目前人才模式培養正在發生變化——新工科專業,即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相對于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
報告最后,紀曉峰指出目前紡織高等教育面臨五大問題:招生面臨困難:大類招生、轉專業,造成生源流失;專業教師大多缺乏工程背景,需要加大師資引進和培養力度;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不高;教材質量和數量不能滿足要求,應注重加強教材建設;畢業生流失率高。
中產協造紙用紡織品分會名譽會長楊金魁介紹了“中國造紙毛毯現狀分析與研究方向”。他指出,中國造紙毛毯長期技術提升緩慢,市場拓展滯緩,引發思考:光憑經驗,可以解決一時,不能解決長遠;可以有點的突破,難以有面的擴展,同時還必須要有理論支持。
會上,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訓美在題為“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創新研發及人才需求”的報告中就土工材料發展歷程、發展現狀、行業前景以及企業的研發情況進行了介紹。
山東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院長助理劉政欽在“新征程上的魯泰對產業發展及人才的需求”報告中,提出了四點未來發展設想:深化細化智能制造,逐步由縱向一體化產業鏈向柔性個性化智能供應鏈邁進;著眼做“大紡織”、“超紡織”,開發功能性面料,產業用技術紡織品;做強實業的同時,關注開發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應用轉化,注入新動能;加大研發設計投入,提升定制設計和開發,由生產加工型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
下午,青島大學教授寧新、青島大學教授庒梅玲、青島大學教授朱平“非織造產業的發展機遇”、青島大學教授曲麗君、青島大學教授房寬峻、青島大學教授于湖生、青島大學教授馬建偉、青島大學教授夏延致、青島大學教授韓光亭等就“三維服裝虛擬技術”、“天然多糖系列功能纖維的開發及應用”、“石墨烯改性纖維及紡織品研究”、“紡織印染的時尚與綠色發展技術實例”、“植物中藥用于制備醫養健康生態纖維素纖維及其產品的研發”、“解析需求,聚焦創新,共謀合作”多個項目簡介、“海藻纖維產業化及在紡織服裝領域的應用”、“堅持自主創新,助力紡織科技發展——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技術進行了交流和探討。會議結束后,與會代表還參觀了青島大學產業用紡織品研究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