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清縣:練好內功,穩定經營
山東省臨清縣:練好內功,穩定經營
當地紡織廠以生產純棉紗為主,從低支氣流紡到中高支環錠紡均有,總量約有300多萬錠產能。個別企業面臨破產或者暫時停工,也有的企業能維持較健康的運轉。走訪了兩家當地規模較大的紡企,分別在三十萬錠和六十萬錠左右,產業鏈較全,含紡紗、織布和印染。棉紡環節基本保持滿負荷開工,下游印染開工也在70%以上。兩家都是出口型企業,整體出口情況較往年的降幅有限,有一家降幅約20%之內,另一家則幾乎持平。這兩個企業共同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全產業鏈模式
這兩家企業由于成功的延伸到了織布和印染,形成了自身的成本和規模優勢,有效的提升了競爭力和利潤率。紡紗環節的紗線也大多自用,只有少量中高支的對外銷售,并且根據市場狀況及時調整紗線結構,適度增加了混紡紗的占比,因而紗線的成品庫存相對較低,均在15天以內,不過也略高于去年同期。
第二、產品具有一定的差異化
這兩家紡織企業的終端產品雖然以外銷為主,但錨定的外銷市場卻不是歐美,而是非洲的印花布市場。其中一家在全國出口非洲的印花布總量上,占比能達到約20%。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歐美市場大幅萎縮,非洲市場的剛需卻較為穩定。非洲印花布的環保工序比較難過關,因而具有一定的門檻,國內的企業進入的不多,因而利潤和銷量都較為穩定。
第三、加強內功修煉
企業在降低成本、能耗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多樣化的適合內需的品種,搶占一部分內需市場。“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對任何一個市場的過度依賴都是存在風險的,非洲市場雖然相對穩定,但未來也存在疫情等其他因素的沖擊的可能性,因而兩家企業也在努力的開拓新市場,打開新的發展空間。但紡織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仍然存在,企業也希望政府能出臺更多的幫扶政策,幫助企業更快的渡過難關。
湖北:紡企維持正常運轉產品降級轉型
湖北是我國棉紡產業大省,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經貿司發布滑準稅配額紡織企業申報信息數據顯示,2018年湖北省紡織規模接近600萬錠,棉花年用量超過61萬噸,純棉紗年產量接近52萬噸,在全國排第五位。
湖北武漢某國有紡織企業負責人透露,前些年企業發力中高端棉紗市場,購買了世界先進的棉紗生產設備,主要生產精梳80S、100S紗線,主要是國有企業在低端紗線市場并不占有優勢,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才是發展的核心和方向,但疫情突然來襲,打亂了企業的發展節奏,受外貿出口制約,高端紗線市場大幅下滑,只能開拓國內中低端市場。每條價值千萬的生產設備,生產精梳40等中端紗線,實在是大材小用。這種現象雖然在湖北省很少,但國內中低端市場確實需要企業求變生存。根據企業介紹,外貿訂單多以高端紗線為主,國內市場多以中低端紗線為主。
棗陽某3萬錠規模的企業表示,自3月復工復產以來,該廠一直維持著100%的開機率,為適應當前國內市場需求,主要生產普梳32S、26S等紗線。目前企業皮棉庫存在2個半月左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平均每月紗線產量400噸。受全球疫情和中美貿易戰影響,棉紗銷售受阻,企業成品庫存加大。截至目前,該企業已將銷售市場由原先的廣東擴展到浙江等地,以減輕當前棉紗庫存壓力。
據湖北仙桃某紡織企業表示,當前棉紗行情冷淡,受前期疫情影響企業經營較為困難,為減少開支,部分企業已進入半放假狀態。該企業負責人表示,自復工復產以來,企業正進行產品轉型,由原先生產紗線轉為制造口罩。
受訪企業表示,我國紡織服裝境外貿易比例占總體50%左右,意味著紡企單單依靠內銷市場無法消化這么龐大的產能。多數紡企將出口轉內銷,加大了國內棉紡市場的競爭壓力。由于國際形勢處在較為嚴峻階段且全球疫情未來發展仍存在不確定因素,國內紡織企業依舊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