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品牌重塑和技術研發 國內運動品牌升級待檢驗
近日,國產運動品牌安踏在長春開設了全國首家AntapluS門店。根據官方消息,AntapluS為安踏的全新獨立子品牌,針對高端消費人群,旨在進行品牌重塑。此外,據安踏財報數據顯示,其發布的新科技A-FLASHFOAM(閃能科技)跑鞋為安踏帶來了24億元的銷售額。
除了安踏,國內其他三大運動品牌李寧、361度、特步國際都在進行品牌重塑和技術研發,可謂是國內運動品牌的集體升級。但其效果如何,尚待市場檢驗。
在AntapluS店內,可以看到套頭衫499元、鞋子549元~599元,還有部分運動休閑的服裝定價599元,這些價位與安踏原來的產品價位相比高了不少。而且其中一些商品的價格已經逼近一線運動品牌耐克。
一位專注體育營銷的自媒體人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AntapluS沒有進行大量的媒體宣傳,這類門店的開設是對市場的試水。如果消費者反響良好,再進行大規模的門店的鋪設。如果這個獨立品牌可以成功,安踏就可以在不丟掉原有的三四線消費者的同時,收獲更多一二線城市消費者。AntapluS能否憑借產品征服消費者,讓消費者對這個新品牌認可還是一個問題。”
與安踏相比,李寧則借國際平臺2018年紐約秋冬時裝周為品牌造勢,憑借社交網絡和電商渠道,利用大眾對中國國貨的認知偏差,通過“中國風”拉攏年輕消費者。
此舉也收到不錯的成效。李寧公司2017年的業績報告顯示,其營收達到了88.74億元,凈利潤為5.2億元,高達56%的凈利潤增幅是國內四大運動品牌中最高的。
而業界人士認為,李寧的這種借助中國文化情結的方式是否一直能行得通,還需要市場和時間的檢驗,秀場系列在沒有高科技賦能,而且價格并不是很親民的狀況下,這種營銷方式可能會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另外兩家國內運動品牌361度和特步也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進行品牌提升的探索。361度主攻國際市場,據2017年年報,361度在巴西、美國、歐洲地區分別擁有1241個、1030個、378個銷售網點。目前已拓展到的歐洲國家包括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及瑞士等。2017年,品牌亦踏入多個新市場,例如加拿大、俄羅斯、西班牙、以色列及意大利等。
而特步主要通過贊助各大賽事提高品牌認知度。據記者了解,截至2017年末,特步已贊助了29場重要的馬拉松比賽和11項跑步活動。
特步國際在香港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自2017年年報發布后,盡管營收凈利雙雙下滑,但特步國際股價卻接連小幅攀升。高管增持回購、上市十周年特別派息計劃,都成為股價上升的利好因素,毛利率小幅上升0.7個百分點至43.9%,更成為年報中少有的亮點。
中泰資管資產權益部張小東向記者表示,雖然特步毛利率較361度高出兩個百分點,但與李寧和安踏體育的47.06%和49.37%毛利率相比,三者之間仍然存在差距。
“相較于發展穩健的龍頭老大安踏、逐漸崛起的李寧以及開拓國際市場的361度,特步國際正在押注跑步這一細分領域賽道,但目前還未從營收和凈利上看到轉型成效。另外,面對國外運動品牌巨頭的渠道下沉和外資運動品牌的加速滲透,如何抓住年輕消費者,獲取他們的品牌認同或許才是最大痛點。而這也是安踏和李寧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張小東說。
除了重塑品牌形象,國內四大運動品牌還在技術研發方面加大投入。2014-2017年,安踏科研活動成本占銷售成本比重一直在5%以上,比重與耐克、阿迪相仿。根據國家專利局數據顯示,目前安踏專利數量876項,高于國內同行業競爭對手水平(300-400項左右)。
而李寧專注緩震科技,推出“李寧云”系列跑鞋。據李寧官方介紹,“李寧云”跑鞋材料來自高分子材料的發泡,并且發泡后材料體內的褶皺和框架壁明顯多于其他傳統的發泡材料。因此材料的物理結構可以類似彈簧那樣的明顯反彈。李寧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這是目前李寧在線下門店銷量最好的一款鞋。”
361度也在研發上加大投入。針對專業鞋類的不同功能需求,361度自主開發技術,如SAC-air、NFO、Bumper MD、REV Air及Arch Lock,技術累計獲得273項專利。
2018年2月,361度旗下的中性緩震跑鞋SPIRE3獲得德國慕尼黑ISPO博覽會全球設計大獎,該博覽會是目前世界體育用品及運動時裝行業最大的綜合博覽會。
特步國際則根據男女足部和運動過程中的不同特點,推出第五代減震旋跑鞋。特步國際官方稱該鞋回彈性能高于普通鞋品材料的30%,比普通材質鞋品重量減輕30%。
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一位副教授對記者表示,產品研發和創新是頭部企業競爭的關鍵,而這點甚至可追溯到國家之間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差距。國外品牌早已積累了海量運動數據,而且研發投入在持續增加。相比之下,國內運動品牌近幾年才重視研發。在人體工程學、仿生學、材料科學等方面,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存在明顯差距,光是找到合適的研發人才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財訊體育新媒體執行出品人歐文認為,對于體育用品,消費者有著天然的品牌意識。只要價格可以接受,就會選擇高端的國際品牌。他認為,國產品牌上升到一二線城市比國際品牌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困難得多,畢竟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逆。未來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國產運動品牌需要在品牌定位、技術研發上下更多功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