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達利跨界融合,為行業發展提供新鮮經驗
赴達利絲綢的那天,中央氣象臺發布暴雨黃色預警,然而久違的陽光普照浙江省新昌縣,給這千年古城帶來巨大的驚喜,這天,正值2018中國時尚面料設計大賽獲獎名單出爐,可賀的是達利絲綢設計師李紅梅、陳燕芳設計的“滿城水色半城山”榮獲本次大賽的唯一金獎。這榮譽為此行帶著福音。
如果說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的研發創意在行業領先的話,那只是冰山一角。當我們走進創建于1956年,集絲綢文化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及絲綢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化文化創意企業,就會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感覺,那是因為自2012年,達利絲綢成功創建以絲綢文化為主題的“絲綢世界”工業旅游國家AAAA旅游景區;2016年“越羅傳統織造技藝”成功列入紹興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成為全國僅有的十家“全國工業旅游遺產基地”之一。跨界讓達利的舞臺演繹得淋漓盡致,業績增長速度加快,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
幾年來,達利絲綢可謂碩果累累。他們先后負責2014APEC領導人的絲綢面料設計、織造、生產企業,并承擔了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和平頌絲巾系列設計;是2016年杭州G20貴賓專享展區接待方,自主設計的床品“雀舞芳華”受到各國貴賓的贊賞,并被中國絲綢博物館永久收藏。我們解碼達利跨界融合,他為行業發展提供的新鮮經驗,也為改革開放獻上的一份厚重的禮物。
瞄準旅游市場,開行業先河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達利。談到這,達利絲綢董事長林平平靜的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連續約30年的高速增長,但我們也要看到,在近30年高增長之后,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剩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常態;隨著人民收入水平和環保要求的提高,我國的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低成本、低價格逐漸成為歷史。
禍不單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絲綢行業在歐美市場受到沖擊,蠶繭原料的高成本,導致生絲行情繼續維持高位,企業生產運營壓力尚存,企業進入了發展瓶頸期。尋找生存之路擺在眼前,而工業旅游與絲綢文化的融合,正是破解難題渠道。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國之瑰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絲綢以其卓越的品質、精美的花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于世。將工廠風貌、生產過程、企業文化作為旅游資源,通過參觀、體驗、操作等方式滿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時促進企業的發展。
通過發展工業旅游可以延長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提升企業和產品品牌知名度,是對旅游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它豐富了旅游產品類型,優化旅游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鏈的延伸,滿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異”需求。達利絲綢將“傳承中華文明,弘揚絲綢文化”作為公司使命,將絲綢文化與工業旅游跨界融合。
時尚與藝術成為融合敲門磚
如何將產品推向市場,達利絲綢的做法是以文化為魂、現代絲綢為形,融合絲綢工業創意研發、文化體驗與觀光旅游為一體,形成“文化園林+博物館+工廠旅游+生態體驗+休閑購物”于一體的全新旅游模式:以“蠶的一生”為主線,融合蠶桑深加工等蠶桑繭絲綢知識;植根絲綢文化,實現向絲綢文化產品的回歸。中國作為絲綢的發源地,由絲綢和絲綢服飾構筑的絲綢文化作為中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民族了解中華民族的重要載體。達利絲綢積極將文化創意設計與傳統絲綢產業相融合,從絲綢文化入手,深挖絲綢精髓,通過將絲綢承載的歷史性、文化性、傳承性、故事性與當前絲綢產業的現代化、科技化、創新性、時尚性進行融合發展,推進“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實現由傳統絲綢工業向絲綢文化產業的回歸。
達利絲綢的產品,以絲綢面料為載體,通過數碼提花、數碼印花、越羅傳統絲織技藝、繡花、手繪等現代及傳統絲綢工藝技術,將東西方傳統文化經典、名家書畫藝術品、流行及藝術元素等內容重新設計并呈現,使傳統的絲綢工業產品被賦予了極其濃厚的文化和藝術內涵,形成極具達利特色的絲綢文化工藝產品(絲綢織錦面料、越羅非遺產品、絲綢字畫、藝術家紡、藝術絲巾等產品)。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通過這些絲綢文化工藝產品切身感悟中國絲綢文化及絲織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同時,傳播企業的品牌文化和促進企業效益的增長。
達利絲綢與美國、意大利、香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文化服務貿易合作關系。2015年實現絲綢類文化產品設計服務出口710.23萬美元;2016年實現絲綢類文化產品設計服務742.71 萬美元,依托絲綢主業,開創絲綢文化工業旅游項目。
達利絲綢立足自身特點,依托集團產業和新昌旅游兩大資源優勢,在推進企業產業優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深度挖掘中國絲綢文化和江南絲綢文明,全力打造了以百年古石磨、千年桑樹園、萬年烏沉木、億年木化石、蠶桑文化石刻、桑蠶文化館、絲綢博覽館、絲綢文化街、傳統文化經典、有機農業園、生態體驗園和絲綢展示中心等亮點的絲綢文化工業旅游國家AAAA旅游景區,致力于推動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兼具文化創意、環境友好和科技生態的新興產業模式轉變。
中國是世界上種桑養蠶最早的國家,桑樹的栽培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桑樹也是絲綢之源,為此達利絲綢斥重金“搶購”了一批古桑樹----因為它們都是全國各大水系興建大型水庫時,從庫區搶救性移植而來的。它們的樹齡有的高達幾百年,有的甚至已達上千年,其中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目前這片古桑樹林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古桑樹最為集中的主題園林。
“天外來客,中華圣樹”。位于景區內的兩顆千年巨桑,原生長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區林芝境內,樹齡已達1600多年。達利絲綢為保護自然環境、保護中華文明始終不遺余力。當得知雅魯藏布江因興建大型水電站,該區域內的古桑即將被淹,達利絲綢立即與當地政府聯系,要求對古桑進行異地保護。經相關政府部門批準,千年古桑經過千山萬水和近一個月的迢迢跋涉,終于落戶在江南絲綢之源——美麗的新昌。
目前,桑王歷盡滄桑,生機勃發,迎接著八方來客的光臨。他們的創意無極限,"字說絲綢”文化墻就是例證。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發現,“絲”在造字時期就已經成為了奢侈的生活用品,并且進一步作為勞動創造品成為了構字基礎。在甲骨文中不僅體現了“蠶”、“桑”、“絲”、“帛”等漢字,還發現大量以絲作為偏旁的古體字,或其不以絲為偏旁但與絲綢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目前可以被釋讀的甲骨文約有近2000個單字,其中約有近300個與絲綢有關,或者說起源于絲綢。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景區創建小組共搜集有368個與絲綢、紡織有關的文字,打造了“字說絲綢”文化墻,印證絲綢文化對中華文明,特別是中國古代漢字起源的深遠影響。近年各地考古資料已充分證明,自商、周至戰國時期,絲綢錦繡的生產技術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那時中國絲綢已經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輾轉販到中亞、印度。到漢代時,因大量絲織品及各種商品貿易交流的頻繁出現,逐步形成了一條從中國到西方的交通大道,后人將之稱為“絲綢之路”。
為還原“絲綢之路”的壯舉,企業委外制作了“沙漠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南方絲綢之路”的立體展示模型,形象的告訴后人: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物流的通道,更是東西方文化友誼交流的通道。建設中國絲綢文化博覽館也是達利的厚禮,中國絲綢文化博覽館集中向游客展示蠶的一生形態變化、耕織圖、綢緞莊、古代絲綢之路、近代絲織機和蠶桑絲綢歷史文化等內容。其中根據南宋畫家樓儔所作的《耕織圖》進行創作的原名立體模型,系統而又具體地描繪了當時農耕經濟最發達的江浙地區農耕和蠶織生產的各個環節,反映了宋代農業技術發展狀況,得到了歷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許,天子三推,皇后親蠶,男耕女織,這是中國古代很美麗的小農經濟圖景,所以也被譽為“中國最早完整地記錄男耕女織的畫卷”。
弘揚絲綢文化 科普教育讓外行變內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工業產業迅速發展化的今天,很少能看到織機,更談不上能自己動手去織。DIY手工木織機是達利絲綢根據織機基本原理而仿制的最簡易織機模型,該模型適用于游客進行互動體驗,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顏色的緯線,利用2個多小時的時間制作一款DIY個性化的平紋組織圍巾,是對絲綢織造的深度體驗。
所有的一切都緣于需求,旅游與購物是劍之雙刃,建設絲綢精品展示購物中心。達利絲綢擁有“達利發”面料中國馳名商標和“雅慕”省絲綢家紡著名商標、以及“絲綢故事”品牌零售,并在省級重點企業設計院、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究院以及紹興市院士工作站等一系列科研載體的基礎上,正在創建國家工業設計中心。為了更好的回饋游客,完善景區“吃、喝、玩、樂、購”的功能,同時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促進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利絲綢創設了“絲綢世界”品牌主題商場。
這一區域匯集達利自主設計、自主生產、自主品牌的中高檔絲綢產品。以營造濃郁中華絲綢文化為特色,薈萃各項優質的絲綢產品,從時尚或經典絲綢男女服裝、絲綢家紡、絲綢領帶、絲綢圍巾等產品到各類絲綢文化藝術工藝品及絲綢產業關聯產品。讓游客在絲綢的海洋中感悟幾千年的絲綢文化魅力,體味中華文明的恒久歷史底蘊,懂絲綢、用絲綢和愛絲綢。
弘揚絲綢文化的基本就是宣傳推廣,科普是宣傳的首要。達利絲綢在已建好的系列絲綢文化靜態景點宣傳展示的基礎上,通過舉辦“達利桑葚采摘節”、“暑期夏令營親子活動”等一系列游客互動節目,普及有關桑樹品種以及桑果、桑葉、桑枝、桑皮、桑根、桑木等用途的知識;并在每年4月份至10月份期間,景區會持續面向游客及周邊群眾開展達利采桑養蠶活動,通過蠶的一生體驗養蠶過程,普及蠶桑知識,培育絲綢情感。同時,在游客及周邊群眾游玩景區時,科普人員會通過對蠶的一生仿生模型、各種蠶品種、雄蠶與雌蠶的辨別、蠶的生長環境與過程、養蠶方法與設備、繭的品種與特點、蠶絲的品類與特點、傳統繅絲設備與工藝、現代繅絲設備與工藝、紡紗工具以及蠶桑深加工方面等知識的介紹,進一步普及蠶桑繭絲綢的科普知識。每年六一期間,達利絲綢省級科普教育基地會通過《今日新昌》招募啟事、公司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招募一百名左右6-12歲的小朋友來到基地參觀、學習蠶桑絲綢科普知識讓小朋友們與中國傳統的絲綢工藝來了一次“零距離”接觸。
大自然是絲綢原創設計不竭的靈感源泉。為了提升絲綢產品的時尚性,凸顯產品的原創性,達利絲綢董事長充分發揮領航人的作用,為公司、乃至絲綢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他以一臺相機,一片森林,通過從攝影作品到絲綢產品的轉化,實現了藝術成果的跨界展示,打造了一個絢麗的絲綢世界,向社會傳達達利絲綢一直以來的創新精神及態度,吸引和鼓勵院校學生和更多的專業人士將眼光聚焦到原創設計上來,啟迪和激發人們更大的創作熱情,并激勵設計人才通過創新設計來傳承和發揚絲綢的悠久歷史、厚重文化和現代創新,共同塑造中國絲綢的新形象。
有夢想才能擁有幸福,達利實現良性循環
從企業2012年成功創建國家AAAA景區、浙江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以來,累計接待海內外游客約400萬人次。他們總結為五個有利于,隨著達利絲綢世界景區功能的不斷完善和企業在科技、文化、信息等管理領域的不斷創新,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特別是各外交官使團、海外游學、交流團體,來浙江必來達利絲綢,儼然已成浙江省接待外賓的必到之地。中央電視臺、《中國旅游報》、浙江在線、浙江新聞、浙江6頻道《休閑資訊》、浙江旅游衛視《旅游資訊》欄目等媒體先后對絲綢世界景區、達利智能制造等創新舉措做過專題的宣傳。可見,該創新成果的推行,有利于推進浙江省制造業與服務業跨界融合發展,進一步發揮旅游產業的關聯帶動效應與示范效應,促進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有利于為全省“工業旅游創建國家A級景區”樹立標桿與典范;有利于推進區域旅游產品的完善,促進新昌、嵊州兩地的城鄉統籌發展。有利于推進我國絲綢文化的傳承保護,豐富絲綢旅游產品品牌的內涵;有利于推進達利絲綢的多元化發展,促進企業文化內涵的提升,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
除了社會效益更多的是生態效益。達利絲綢堅持以節能、減排、環保為宗旨,通過提升工藝裝備、配套完善相關污染防治措施、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增強環保管理等措施,先后被認定為“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浙江省工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