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循環經濟研究所:紡織品再利用要從設計端開始
法國國家循環經濟研究所(The 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Circular Economy/INEC)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紡織品的循環再利用還存在技術制約。
INEC 對紡織服裝行業現階段的經濟循環程度進行了評估,指出紡織品回收的現有局限,并強調需要從初始設計階段就預測回收材料的可用性。
報告顯示,按品類看:
棉織物回收處理技術已相當成熟,但再生纖維的品質不及原生纖維,導致新服裝的再生纖維使用率僅能達到20%;
羊毛可以多次重復利用;
多酯聚合物能重新轉化為新纖維;
聚酯纖維的情況比較特殊,其回收轉化后主要是絕緣材料,而回收聚酯纖維服裝的主要成分是塑料瓶——整個轉化過程耗能極大
整體來看,紡織服裝行業目前最大的挑戰在于混紡織物的回收再利用,其回收難點在于要分離多種不同的纖維。混紡面料多用于快時尚品牌。
INEC 指出,一開始就使用可持續發展面料是不錯的選擇,如使用生物棉、塞爾纖維(桉樹纖維素)、亞麻等更加環境友好的纖維,來代替普通棉花、人造絲等纖維。
另一方面,紡織服裝行業應該從生產源頭就采用全新的方法。“必須大筆投資研發回收技術,讓回收材料能具備和新材料一樣的價值。設計上的選擇能夠大幅降低服裝的環境影響,同時提高循環性。”
目前,每生產一件衣服,就會留下20~30%的邊角料,而這一點能夠通過材料選擇來進行優化。以牛仔布行業為例,受縫合方式和鉚釘等設計元素的影響,一條牛仔褲可被回收的部分只有30%。如果僅使用單一的面料,整個回收流程能夠更簡單。
此外,不可忽視染料的環境破壞力。與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持有相同的理念,INEC 認為,減少使用有毒化學品是實現紡織服裝行業循環經濟的先決條件。
在實現紡織服裝行業循環化的進程中,生產商并非唯一的參與方,消費者也必須貢獻一份力。自2000年以來,消費者購買的服裝數量大幅增長,服裝的使用壽命也在不斷縮短。2015年,歐洲市場共計有640萬噸的服裝。
每年,法國市場人均新增9.5公斤的服裝、家紡和鞋履產品。2017年,法國的潛在回收利用量是市場流通量的36%,也就是說,歐洲近80%的面料不會被回收再利用。
除了呼吁消費者理性消費外,INEC 認為還可以考慮替代方案,如定制服務、服裝制作、升級改造等服裝品牌能夠提供的配套服務。“這些下游段的營銷戰略能夠連接終端顧客,讓他們參與設計符合個人偏好,滿足個人設想的產品,還能提高品牌忠誠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服裝的生命周期。”(作者:蔣晶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