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礪前行,盤點中國紡織業躍上“世界巔峰”的路程
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70華誕。70年在人類的歷史上只是短暫的一瞬,但中國人民在這70年間風雨兼程、改天換地,創造了燦爛輝煌、彪炳史冊的業績,新中國從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人民無限憧憬的“中國夢”正在神州大地上一天天展示著生動的現實。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產業,中國紡織工業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中國紡織工業不愧為國家工業化進程的母親行業、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者。2018年,中國纖維加工總量約5460萬噸,占世界一半以上;化學纖維產量突破5000萬噸,占全球化纖產量三分之二以上;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2767.3億美元,占全球36%以上。我國已擁有全世界最為完善的現代紡織產業制造體系,產業鏈各環節制造能力與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3703.5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5.3%;中國紡織品服裝凈創匯2501.9億美元,占全國71.1%。在我國衣食住行等民生領域,穿衣問題解決得最為徹底。這一系列數字表明,中國紡織工業不僅能滿足國內需求做到衣被天下,還成為了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今天,中國紡織工業已傲然矗立在世界紡織之巔。
從基礎薄弱到形成完整工業體系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紡織業掀開了嶄新一頁。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紡織工業部正式辦公,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批設立的五個工業部之一。面對物質資源極度缺乏、產業基礎極度薄弱、人民生活極度貧困的現實,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紡織工業的建設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紡織工業部先后規劃布局,建成了石家莊、邯鄲、鄭州、西安、北京“五大紡織新基地”和(山西)經緯紡織機械廠、鄭州紡機廠,迅速打開大規模建設紡織工業的局面。
上世紀70、80年代,遼陽石化等十個大型合成纖維工廠相繼建成,這奠定了化纖工業體系基礎。截至1978年,我國建成紡機廠153個,依靠自主研發制造的成套設備,建成了棉、毛、絲、麻、化纖、印染等生產基地。1971年,周恩來總理在接見美國友人斯諾時首次宣布:中國棉紗產量1131萬件(203.6萬噸)、棉布產量91.5億米,已居世界第一位。
與解放初期相比,衣被甚少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人均棉布產量從1950年的4.57米布,增長到1978年的11.46米;化纖產量從忽略不計發展到28.5萬噸。在黨的領導下,這一時期我國基本建成了門類齊全、供應鏈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紡織工業包括了棉紡織、毛紡織、麻紡織、絲綢、印染、針織、化學纖維、紡織機械等行業,這為中國紡織工業長遠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
從改革開放到紡織大國地位形成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此后,從農村到城市,從個體到企業,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民以創新發展的改革精神、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紡織行業始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1979年,紡織工業在深圳建立對外開放的窗口,對行業的改革開放進行布局。同一年,國外著名服裝設計大師來中國舉辦服裝表演,香港企業家開始在內地投資辦廠,在“三來一補”這種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實踐。
上世紀80年代,農村改革帶動了鄉鎮企業的崛起,紡織行業抓住了全球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圍繞增加短缺工業品鼓勵鄉鎮企業發展,國家對發展輕紡工業實行優先供給能源、原材料、外匯等“六個優先”政策,消費品工業出現了高速發展局面。1983年,以“取消布票,敞開供應”為標志,中國紡織工業率先告別“短缺經濟”,成為五大民生問題中解決得最早、最好的一項。
這一時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紡織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所有制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寬松的經濟政策和穩定的市場環境使得民營紡織服裝企業大量涌現,競爭力不斷提升。在產業結構上,紡織工業成為這一時期的增長點,拉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起飛,鄉鎮企業崛起造就了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出現了如波司登、雅戈爾、杉杉等一大批優秀民營紡織企業。
1992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體系,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站在市場經濟最前沿的紡織業歷經幾年的探索,已經使行業的產權結構發生很大變化,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已形成國有、三資、民營企業三分天下,行業的整體活力大大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90年代末期,國家把紡織工業作為國企改革解困的突破口,實施“壓錠解困”政策,1997年至2000年,行業淘汰落后棉紡錠近1000萬錠,紡織國企數量減少23%,虧損企業數下降1/3。截至2000年,全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61.34%,銷售額增長44.59%,利潤69億元;出口額達到530.4億美元,比1991年增長了2.46倍。這是在我國其他行業沒有過的先例,國有紡織職工為國家和行業的調整和發展做出了巨大奉獻。經過3年調整,中國作為重要的紡織生產、消費、出口大國的地位初步形成,紡織作為傳統的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具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產業定位已經明顯。最早進入市場競爭的紡織行業,形成了國退民進的發展格局,競爭意識大大增強,行業活力進一步得到釋放。
從快速擴張到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隨著進入新世紀,我國改革開放也進入了新時期。2001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決定,它標志著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也意味著紡織業開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促使一直受到配額限制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大受益,“分階段取消配額”的最后三年,紡織工業釋放出口能量,出口增長83%,2004年達到974億美元。2005年全面取消配額后,紡織工業又得到新一輪大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紡織工業進入“快車道”,迎來“黃金期”。行業在世界紡織價值鏈中的地位穩步提升,所占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影響力與話語權持續增強。2002~200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年均增速達到19.5%;200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世界的比重為14.83%,到2008年提升到26.1%,世界第一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的地位更加穩固。
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國際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萎縮,給行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我國紡織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不少企業陷入困境。2009年4月,國務院公布《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了紡織工業的支柱地位和重要作用,鼓舞了紡織行業戰勝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困難的信心。隨后,中央不斷對紡織工業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到了2009年12月出口增速轉負為正,相比其他行業較快出現了企穩回升態勢,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到2010年紡織品服裝出口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2012年,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額為2625.63億美元,比2008年增加了38.47%。中國纖維加工總量2012年達到4530萬噸,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使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凸顯出來,中國經濟經過多年近兩位數增長,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漸突出,已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只有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使經濟轉上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2012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了《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成為中國紡織工業首個10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強國綱要》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紡織強國的宏偉目標,明確了科學技術進步、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四大核心任務。黨的十九大提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并明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在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紡織工業也進入“新時代”,正在加速成為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和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科技、時尚、綠色”,正成為新時代中國紡織工業的工作新定位、行業新標簽、社會新認知。
在科技方面,我國紡織行業的科技優秀成果不僅數量可觀,而且創新水平不斷提高,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原始創新,從單一產品、工藝技術創新到集成創新,體現出行業科技進步的顯著成效。2011年以來共有23項成果獲國家級科學技術獎。中國紡織行業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應用的絕對數量為全球第一,信息化與機械化融合水平位居全球第一,勞動生產率平均水平為全球第一。
在時尚方面,隨著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中國本土品牌創意水準與設計能力的提升,有力地支撐了服飾時尚化、個性化、多元化。不少品牌登上巴黎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等,改變了以往對國際品牌的審美依附,中國元素出現在國際時尚舞臺。
在綠色方面,2005年,紡織行業構建了中國第一個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2014年,建立全球第一個供應鏈環境(化學品)足跡系統;2018年,率先試點海外實施行業社會責任標準。紡織行業作為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以自己的成功實踐樹立了“綠色樣板”。
風雨砥礪不忘初心,春華秋實繼往開來。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紡織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站在70周年的節點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行業絕大多數指標已接近甚至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紡織強國”目標已基本實現。
中國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依然在路上。面對國內外新的形勢,我國紡織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紡織業將加快轉型升級,銳意改革創新,無論風云如何變幻,仍將扎扎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新時代、新起點實現更大的跨越。
我和我的祖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許坤元
1961年,我考上華東紡織工學院,依靠國家甲等助學金完成了全部學業。大學畢業后,先后在上海第七紡織機械廠、天津4688部隊參加工作鍛煉自己,后來到湖南邵陽第二紡織機械廠,從那以后開始了自己40余年的紡織生涯。因為我國比較重視紡織工業的發展并大力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堅持紡織科技的創新,使得我國紡織工業能夠在不長的時間里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時候,我穿的是母親織的土布做的衣服,機器織的“洋布”衣服都是富人在穿,我那時非常羨慕輕薄柔軟的“洋布”衣服,也默默希望將來能穿上它。從那個時候到現在,我從一個農民起步,走出農村,踏入紡織行業,并且走上了行業管理崗位,為共和國的工業發展做了一點工作,也實現了我自己小時候穿“洋布”衣服的夢想。
現在,我每天都看到琳瑯滿目的紡織商品,看到我們國家14億人口的衣著水平還在不斷改善,看到孩子們穿得鮮艷、安全,年輕人穿得時尚、多元,老年人穿得舒適、美觀,看到我所熱愛的事業仍在大踏步地前進。我想,我的人生過得很踏實,也很滿足,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的今天,祖國永遠在我心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祝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為祖國自豪!為紡織驕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陳樹津
我是典型的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那代人。從1965年到2014年,我在紡織行業工作了49年,“從一而終”。從1965年學徒開始,我就步入了紡織行業。我到紡織工業部工作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正好是同一年,因此,我有幸了解全國紡織行業改革開放40年的全過程,而且也親身參與了其中一些重要改革工作。入行至今,我身臨其境見證了中國紡織工業走上世界之巔的奮斗歷程。1978年,我國紡機出口只有區區2000多萬美元,2018年出口已達36.66億美元。目前我國纖維加工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盡管我國每年進口設備量不小,但大部分還是依靠自己制造加工的設備,而這不僅僅表現為數量,也蘊含著水平。
2001年的改革,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國務院將全國紡織工業主管部門改建為社會組織性質的行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2011年更名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從此,我們走上了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創辦有中國特色的全國性行業協會組織的探索之路。新中國要建設成為世界紡織強國,協會組織也要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專業協會組織,對此,協會的同志還要更加努力!
紡織工業為實現全民小康做出巨大貢獻
原紡織工業部技術裝備司副司長吳永升
70年來,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我國的紡織工業經過了恢復階段之后,很快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為國民經濟建設、為人民生活改善、為實現全民小康做出了巨大貢獻。
紡織工業的發展必須有自己的裝備制造能力,必須得有自己的生產手段。建國初期,我國沒有紡織機械制造業,更沒有成套工業技術裝備的制造業。我國紡織機械工業是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
70年來,紡織機械工業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分工、專業生產、全國成套”的發展方針,實行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協作,把服務紡織工業發展作為明確目標。通過這些方針的貫徹實施和國家政策的指導,我國的紡織機械工業已經建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現在我國紡織機械企業可生產幾千種主機和輔機、檢測儀器以及專用基礎件,可以為紡織行業提供成套的工業技術裝備。目前,我國紡織機械工業正在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向紡織機械制造大國邁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紡織工業從傳統制造手段轉向高新技術發展,從產量增加轉向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創新驅動、科技支撐。
紡織企業家寄語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筑紡織強國夢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劉子斌
我作為一個“60后”,可以說是伴隨著新中國以及紡織工業的發展成長起來的,切身感受到了祖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和行業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最早與紡織結緣,要追溯到改革開放之初。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國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紡織工業也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整個紡織行業呈現欣欣向榮局面。1987年,淄博市淄川區委區政府決定建立淄博第七棉紡廠。七棉成立之初,正值全國棉紡工業的低潮,發展舉步維艱,但是我們趕上了改革開放政策,而七棉就在這一時期抓住機遇與泰國合資組建了魯泰紡織有限公司。仔細梳理魯泰發展的脈絡可以清晰地看出:得益于黨和國家的正確引領,魯泰的發展才能健康、穩定、可持續。
一直以來,魯泰始終牢記“創造財富、奉獻社會、衣錦四海、經緯天下”的使命,實現實業報國,這是我們矢志不渝的家國情懷。一直以來,魯泰始終以振興紡織產業為己任,致力于實現紡織強國夢,這是我們矢志不渝的紡織情懷。
家國情懷 實業興邦
恒力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建華
今年,是恒力集團成立25周年。25年來,改變的是企業的規模和水平,不變的是企業的初心和擔當。恒力沿著實體經濟產業鏈,一步步向世界石化化纖紡織行業頂峰攀登。
從紡織到化纖,從石化到煉化,恒力人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打造了“原油—芳烴、乙烯—精對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絲及工業絲、工程塑料、薄膜—紡織”的完整產業鏈。
作為列入國務院文件的第一個重大民營煉化項目、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戰略項目,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已于今年5月17日全面投產,創造了世界石油化工行業工程建設速度、全流程開車投產速度和達產速度最快的行業紀錄,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高度肯定。
這是最好的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新時代呼喚著一批中國企業家沖出去,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恒力人會繼續立足實業,堅守使命,勇擔責任,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肩負起時代使命,打造全球行業標桿,努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活力,貢獻新力量。
可持續的羊絨、可持續的未來
鄂爾多斯控股集團副總裁兼羊絨集團總經理王臻
中國羊絨產業的發展史,與新中國的成長史息息相關。
曾經,中國山羊絨全部以原料形式廉價出口國外,外國人以一盒火柴的價格就可以換回1公斤原絨,我們的話語權很弱。20世紀70年代,中國結束了只能出口原絨的歷史,開始批量加工生產分梳山羊絨,以半成品無絨形式出口國外。
隨著改革開放大潮來臨,中國羊絨服裝業迅速發展起來。以鄂爾多斯、鹿王、雪蓮、康賽妮為代表的優秀中國企業勵精圖治、奮起直追,通過短短30多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人近200年的羊絨工業化道路,成為了世界羊絨制造業的絕對主力。
最近幾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以綠色可持續為標志的高質量發展。我們認為,企業能否活得久,最為關鍵的就是有遠見,而綠色、可持續、共贏生態鏈,這本身就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
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我們應該有更高的目標,要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前,以創新為驅動,在綠色、可持續的標準指引下,勇于作為、敢于擔當,不斷挑戰和超越自我,實現高質量發展。
矢志不渝爭上游,秉持初心再出發
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建林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我們恒逸集團建企45周年。站在這一歷史節點,回望自己走過的創業之路和恒逸的發展歷程,我不禁感慨萬分。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無論外部形勢如何波譎云詭、市場走勢多么變幻莫測,恒逸人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守主業,敢于“吃螃蟹”,向產業上游挺進的步伐永不停歇。進入21世紀以來,恒逸人先后在全國民營企業中率先成功涉足聚酯熔體直紡和民營PTA項目,并聯合中石化建成己內酰胺項目,形成了獨特的“滌綸+錦綸”雙“綸”驅動模式。同時,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號召,在文萊大摩拉島投資建設千萬噸級石油化工項目,打通產業鏈“最后一公里”……
“人活在世上,就應該執著于事業,為我們國家的強大做出應有貢獻。”面向未來,我們將秉持初心再出發,努力在恒逸建企50周年之際,實現工業總產值5000億元,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行列,成為國際一流的石化產業集團之一,為中國從紡織化纖大國向紡織化纖強國轉變貢獻恒逸力量。
紡織企業員工寄語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用熾烈的青春助零九騰飛
際華三五零九公司羅雄勇
從1949年到2019年,70年的艱辛歷程,我們的祖國在經濟建設的征程中,每一片土地都改變了模樣。
自1950年建廠以來,際華三五零九和祖國共成長,從弱小走向強大,逐步成長為國有大中型現代科技紡織企業。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五零九工廠到際華三五零九紡織有限公司,時易遷變,公司經過了涅之路,浴火重生。
如今的公司,先后被認定為湖北省首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科普示范企業、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高支高密家紡面料”隱形冠軍示范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并榮登2018年中國棉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強榜。這是我們零九人的榮耀,也是祖國繁榮富強的結果。
身處零九這片土地,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我們的青春是熾烈的,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我們的決心是堅定的,我們的口號是響亮的,我們的步伐是堅實的,我們從公司的發展中感受到了祖國的偉大。祖國和我們,就像海和朵朵浪花,在祖國的海洋里,我愿做一朵勇往直前的浪花,用我的點滴力量,掀起祖國發展和零九騰飛的壯闊波瀾。
創新向未來
吉林化纖集團黨委工作部李繼
1959年,“吉林市人造纖維廠籌備處”應時而生,一個為解決人民穿暖穿好的夢想從此起航,一個為打造新中國人造纖維基地的創業征程開始跋涉。
在運籌帷幄中,我們以敢想敢試打贏了一場場不可思議的攻堅硬仗;在開拓進取中,我們以科學管理開創了影響一個時代的國企思想;在鉆研探索中,我們以品牌戰略畫出了跨越升級的嶄新藍圖;在追夢前行中,我們以砥礪奮進樹起了紡織行業的鮮艷大旗。
我們用300天的速度,突破了發達國家60年的技術進步;我們用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項目建設開工投產的最快紀錄。每一次攻堅,都是赴湯蹈火的硬仗,每一場硬仗,都是全力以赴的打拼。迎著市場競爭的驚濤駭浪,是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企業家率領我們絕地反擊、主動出擊,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跡,昭示著怎樣的吉纖精神、吉纖品質、吉纖力量!
日月不淹,春華代序。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經驗交流的新起點,吉林化纖努力打造全球最優秀的纖維締造者,改革再出發,創新向未來!
祝福祖國越來越好
河北寧紡集團印染分公司趙云濤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寧紡集團走過了46個年頭,我在這里也工作了20多年。這么多年來,從白布、粗布、單純的燈芯絨,到今天的多結構、多纖維、多功能面料,我目睹了企業的發展進程,深切感受到祖國的日新月異,也切身感受到了工友們做強紡織的堅定信心。
值此新中國70華誕之際,我們祝福祖國越來越好。今后,我們一定會不忘初心,扎根崗位,努力工作,創新工作,為建設現代化紡織強國再立新功!
“頌黨恩,贊祖國”
慶祝新中國70華誕活動集錦
“放歌新時代,我和我的祖國”國資委行業協會舉辦文藝展演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9月10日,由國資委協會黨建局主辦的“放歌新時代,我和我的祖國”文藝展演在北京二七劇場舉辦。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趙愛明,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商務部、應急管理部等有關部委,國資委有關廳局相關負責人,以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等15家直管協會系統的干部職工代表現場觀看了演出。
“我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服務紡織,造福民生。今天,科技、時尚、綠色是我們世界第一紡織大國的新定位;明天,我們將編織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創造世界紡織強國的輝煌。”在由15家行業協會共同演出的詩朗誦《與祖國一路同行》節目中,中國紡織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副秘書長鄭國峰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抒發了紡織人的拳拳之心。
文藝展演中還公布了行業協會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試點單位名單,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黨支部名列其中。
“中國夢·寧紡情”寧紡集團舉辦文藝晚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寧紡建廠46周年
9月15日晚,“中國夢·寧紡情”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寧紡集團建廠46周年文藝晚會在寧晉東城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行。集團董事長蘇瑞廣、總經理徐建林及近千名寧紡人歡聚一堂,喜迎新中國70華誕,共慶寧紡第46個生日。
晚會分為篳路藍縷、乘風破浪、弄潮擊水和同心筑夢4個篇章,再現了寧紡伴隨共和國成長的腳步,一路高歌猛進的輝煌奮斗歷程,展現了寧紡人奮斗新時代、再啟新征程的堅強信心。
表達愛國頌黨之心,展現紡織人風采!紡織離退休干部局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詩歌朗誦會
9月20日,國務院國資委紡織離退休干部局舉辦了“我和我的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詩歌朗誦會”。紡織離退休老同志和在職人員歡聚一堂,以真情的朗誦和嘹亮的歌聲,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共同祝福偉大的祖國,充分展現紡織人的新面貌、新風采、新作為,提振紡織人奮進新時代的信心和決心。
常山紡織職工載歌載舞頌黨恩贊祖國
近日,石家莊常山紡織集團廣大職工以文藝演出的形式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職工們自編自演了舞蹈、情景快板、合唱等節目,頌黨恩,贊祖國,表達了常山紡織職工奮斗新時代,做強做優紡織和軟件雙主業,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建設現代省會、經濟強市貢獻常山力量的高昂激情。
唱響祖國贊歌!魏橋創業人的《我和我的祖國》MV不容錯過
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唱出魏橋創業人對祖國的熱愛與祝福。今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年,為獻禮新中國70華誕,魏橋創業人專門制作了MV,唱響祖國贊歌。
70年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上下同心、團結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70載春華秋實,魏橋創業人艱苦創業近40年來,始終將自身命運同黨的命運、國家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在實體制造業領域施展才華,在行業戰線上建功立業,創造出了無愧于祖國、人民和時代的光輝業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