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辛勤”采棉機高效下“巨蛋”
眼下,新疆棉區仍是一派忙碌的秋收景象。遠遠望去,棉田里的采棉機,一邊發出“隆隆”的轟鳴聲,一邊將白色棉花吞進“身體”,棉田里只剩下光禿禿的棉稈,一會兒在田頭棉花又被快速“吐”出來,不一會兒便生出一個“巨蛋”。
10月11日,在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騰飛農場農業機械作業演示現場,一臺臺“鐵牛”馳騁在希望的田野上。采棉機工作效率可比人工要高太多了,1臺機子1天能采500畝地。而過去,畝產400公斤棉田,4個拾花工不休息也要干1天。”看著眼前忙碌的采棉機,昌吉市農之鑫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建飛感慨道。
“1個拾花工采摘1公斤棉花采摘費為2元,1畝地產棉400公斤,采摘費就是800元,而機械采收1畝地只需145元。”從瑪納斯縣趕來觀摩農業機械作業演示的瑪納斯縣銀豐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立勇說,“用采棉機后,極大地節約用工成本。”
過去沒有用采棉機采棉前,1畝地人工采棉費在700-1000元之間。采棉季,不僅要去找拾花工,還要操心拾花工的食宿、健康、管理、安全、交通等問題,棉花收益一半要用在拾花工費用支出上。
“新技術手段的應用,不僅讓農作物提質增量,且讓老百姓既省力又創收。”馬建飛激動地說,“棉花一個生產期的全程機械化操作,從節本增效角度來說1畝地最少可以給農民增加三四百元收入。”
殘膜回收機、精量播種機、深松機、衛星定位導航無人駕駛作業、無人機飛防作業等現代農業機械推廣應用,不僅加快農業標準化作業進程、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且減輕勞動強度,更為新疆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插上科技翅膀。
隨著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互聯網+農機作業”模式的推行,昌吉回族自治州精量播種、精準施肥、精確施藥、無人機飛防等節本增效技術已快速推廣,棉花機采水平達94.4%,創歷史新高。
【農民想知道】
采訪中,許多農戶和合作社的負責人問記者:現代農業機械推廣應用,不僅讓農作物提質增量,也讓老百姓既省力又創收,但1臺采棉機要上百萬元,需要政策幫扶支持。對于老、舊、高耗能機具的更新換代,目前還有購置補貼嗎?
農機購置補貼繼續采取“定額+限比”方式
自治區農機局總工程師裴新民:農機化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推動,離不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穩定實施。根據2018-2020年中央財政資金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對15個大類42個小類137個品目實行補貼。截至9月底,全疆共執行購置補貼資金6.26億元,占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總額的91.5%,購置機具2.85萬臺套,受益戶2.1萬戶。
農機購置補貼對象: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其中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和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
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
農機購置補貼標準: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行定額補貼,即同一種類、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實行統一的補貼標準。其中通用類機具補貼額不超過農業部發布的最高補貼額。補貼額依據同檔產品上年市場銷售均價測算,原則上測算比例不超過30%。
目前繼續實施《關于在西藏和新疆南疆地區開展差別化農機購置補貼試點的通知》,具體標準按照自治區農機局、財政廳統一發布的《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執行,具體產品補貼額度繼續采取“定額+限比”方式確定。
一般補貼機具單機補貼額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擠奶機械、烘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2萬元;100馬力以上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大型免耕播種機、大型聯合收割機、水稻大型浸種催芽程控設備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5萬元;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25萬元;大型甘蔗收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40萬元;大型棉花采摘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60萬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