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近40億元的紡織項目,廣東產業援疆的標桿
在41團草湖鎮,一個大型的廣東紡織服裝產業園在夜以繼日地運轉。這是廣東援疆的標桿項目,也是援疆各省市中投資額最大的產業援疆項目——新疆東純興紡織集團。
據悉,東純興的總投資額近40億元,其100萬錠項目明年6月前將全部建成投產,屆時將可提供5000多個就業崗位。
10月30日下午,新疆東純興集團黨總支副書記、企業管理部副部長歐陽東方向東莞媒體采訪團介紹了項目的運作情況。
今年1至9月,東純興前兩期項目累計生產成品入庫5.48萬噸,累計銷售額9.89億元(不含稅),平均產銷率超86%,銷售回款率100%;三期試產累計銷售金額2.65億元,建成后年產值將達到12.5億元。
作為援疆各省市中投資額最大的產業援疆項目,東純興將被打造成“全國一流、世界先進”的紡織企業。
整個項目年生產能力為100萬錠,東莞東實集團參與投資,是企業大股東。目前,一期、二期共60萬錠已經全部達產,三期40萬錠也有25萬錠進入試產階段,已解決4370人就業,其中少數民族員工占72%。
“整個100萬錠項目將于明年6月前全面達產,屆時東純興總共可提供5000多個就業崗位。”歐陽東方說。
截至2019年5月,共有員工4337人,其中漢族1184人、少數民族3153人。少數民族員工中,在進廠之初不能熟練運用普通話的占比高達72.9%,且勞動技能缺乏,貧困人口居多。
針對這一狀況,兵團第三師會同廣東援疆指揮部,積極指導集團開展國語培訓和脫貧攻堅技能培訓,努力為企業培養一批政治思想積極向上、國語交流水平較好、職業技能較高的員工。在東純興集團相關工作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在其它重點援疆企業和少數民族聚居團場鋪開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和國家通用語言講習所、脫貧攻堅講習所(以下簡稱“一中心兩所”)建設,著力打造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平臺和創新載體,為提升人口素質、推動民族交融發揮了積極作用。
這項工作是廣東省優化整合黨建援疆、產業援疆和文化援疆力量,打造內涵式援疆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創新載體。
兩年多來,東純興集團普通話培訓已從最初的1個班6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20多個培訓班,學員人數超過3800人,成為南疆地區規模最大的企業普通話培訓班。
“我們支持企業著力配強師資力量,不斷完善教學計劃。通過聘請專職教師、邀請專家和當地干部宣講等方式,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安排和職工員工生活,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測評安排。”歐陽東方說。
21歲的少數民族員工美合日古麗,2017年來到東純興上班,她以前讀書時候學過普通話,但由于與漢族接觸的機會少,所以一直說不好。
“我們是上四天班休兩天,在休息的時候我們會去上課培訓。在平時和廠里和領導、同事交流的時候,我練習說普通話。晚上上淘寶網購的時候,也是我學習的機會。”她笑著說。
歐陽東方說,集團普通話培訓工作開展至今,員工學習普通話熱情高、態度好,出勤率平均在99%以上,考試及格率在80%以上,在2018年9月到2019年2月的結業考試中,有527名學員已考評合格結業。由于普通話水平的提升,員工之間減少了語言障礙,交流更加方便有效,掌握技能和生產管理的效率更高,車間操作優一級率由40%提高至80%。
此外,東純興集團每月開展操作之星、技能之星、進步之星等項目評比,促進少數民族員工更新就業觀念,提升普通話交流和勞動技能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資收入。
目前,集團少數民族員工中,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735名,每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有效實現了“一人就業、一戶脫貧、一家穩定”的精準脫貧目標。集團通過開展脫貧攻堅技能培訓和“傳幫帶”活動,員工操作技能水平較明顯提高,員工流失率明顯減低,特別是少數民族員工的留存率達到85.5%,比漢族員工還高出近30%。
受此良好示范帶動作用影響,兵團草湖廣東紡織產業園在標準廠房已飽和的情況下,仍有一大批援疆企業排隊等待進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