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工業從業人數五年減少370萬,總資產增加4047億
近日,“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在發言時指出,紡織工業將成為中國最有潛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的工業部門之一。
????李陵申介紹,2018年,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5460萬噸,占世界纖維加工總量的一半以上;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767.3億美元,占全球36%以上。從原料供應、設計研發,到紡織品加工、后整理、運營銷售,中國紡織工業已成為全球體量最大、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工業領域。產業鏈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高性能高功能性纖維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產業用紡織品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李陵申表示,2018年,我國紡織工業的研發(R&D)投入為471億元,占全國工業的3.60%,研發投入強度為0.88%,與5年前相比增加了0.41%;與5年前相比,我國紡織工業從業人數減少了367.5萬人,總資產卻增加了4047億元,人均資產增加了15萬元,這充分體現了科技在行業提質增效的效用。“未來,以前沿技術創新代替技術模仿必將成為我國紡織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李陵申強調。
這次科技教育獎勵大會,發布并表彰“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教育教學成果獎、教師獎、學生獎、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通報表揚全國紡織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單位,發布并表彰中國紡織行業專利獎,對2019年度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紡織技術創新中心授牌。
據悉,2019年,紡織科技獎共授技術發明獎6項,科技進步獎77項,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4人。今年科技獎的授獎比例大幅下調,僅為48%,大大低于往年的60%左右,“含金量”得到明顯提升。
教育獎則包括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教師獎和學生獎兩部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面向紡織服裝本科院校,共授獎327項,獲獎項目主要集中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踐教學、雙創教育、學科競賽、產教融合等方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