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捅刀子!突然禁止口罩出口,又對中國關閉棉花市場還提高進口關稅!
近日,有柯橋布老板搜遍三大洲,斥資近百萬元買40萬只口罩,卡在印度運不回來!
關鍵時刻禁止口罩出口,而且對中國關閉棉花市場。
近年來,不少印度本土初創企業拔地而起,但由于規模較小,很難在公開市場上籌集資金;在此情況下,2018年中國向印度初創企業投資了近25億美元(約175億元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該數字已經達到了近10億美元(約70億元人民幣)。然而,在從中國市場獲得不少投資資金之后,印度近期卻多次做出意外舉動。
禁止出口口罩后,印度對華“關閉”棉花市場
據中國棉花網2月3日報道,印度最大的棉花出口商Kotak日前表示,考率到疫情影響,中國港口和銀行有意推遲業務,而該企業也決定將停止向中國市場出口棉花。
據了解,這一棉花巨頭將會在國際市場上尋找其他海外買家,如孟加拉國、印尼和越南等等,以填補中國買家所空出來的位置。
作為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之一,中國也是印度棉花的最大買家,每年進口的棉花就達到20萬噸以上。具體數據顯示,截至本年度里,印度已經累計向中國裝運了60-70萬包棉花(約170公斤/包),其中還有75%正在運輸途中。原本印度出口商還預測到今年2月底還將繼續裝運30萬包,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這一出口目標恐怕很難實現。
實際上,在疫情面前,印度除了對華關閉棉花市場之外,甚至還對醫療物品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上周五(1月31日),印度外貿總局官網發布通告,在肺炎疫情期間,印度禁止出口口罩、防護服等個人保護設備。不過,印度官方并沒有給出實施禁令的原因。
對93種中國商品收費!
印度呼吁中資加入“100萬億基建計劃”
不管是暫時停止對華出口棉花,還是在關鍵情況下禁止出口口罩,印度當前所采取的這些經貿措施其實并不意外。
2019年底,當全球15個經濟體以為7年的商談能夠迎來圓滿結局的時候,印度卻在最后的關鍵時刻決定“缺席”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
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決定不參加的原因是擔心加入RCEP之后,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商品將涌入該國市場,重創印度工業。但對此,國際貿易經濟專家指出,印度的掉隊不僅對其自身是一種損失,對RCEP也是一個“不圓滿”的結局——這將使RCEP的經濟總量少了五分之一,成員國能從RCEP獲得的經濟效益也相應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近年來以“保護本土產業”為由,對原產于中國的產品也設下了不少障礙。上個月中旬,印度就被曝出正打算對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模塊征收額外費用,而中國正是其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最大的供應國;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底,印度已經對93種中國商品加收額外費用。
去年底,印度還宣布將在基建領域開啟“5年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入100萬億盧比(約10萬億元人民幣),用于開展多項大型基建工程。不過,印度對此表示,僅憑該國投資很難輻射所有基建領域,因此其目前正在爭取來自中國的投資,希望能夠吸引中資進入基礎設施開發、公路、能源等投資領域。但在印度當前的種種舉措之下,兩國的經貿投資恐怕也將面臨不小的壓力。
從男士內衣到汽車業,印度經濟正全面衰退
去年8月,家住印度孟買的一名出租車司機向他的乘客吐槽說,自己家里的冰箱已經舊了,原計劃換個新的,但因為近來收入不穩定,只能先湊合著繼續用。
和出租車司機一樣面臨窘境的,還有印度的宏觀經濟數據——連續五個季度GDP增速放緩,汽車銷量連續10個月下滑,失業率創下45年來新低。
高調連任后,莫迪交出了六年最差成績單。
當艾倫·格林斯潘經營一家咨詢公司時,如果他想要預計經濟走向,通常會把男士內衣的銷量作為指標。
后來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認為,在經濟困難時期,男性會先停止更換外人看不到的破舊內衣,然后再削減其他支出。
如果按這個標準來衡量,印度正處于嚴重的經濟蕭條時期。
“銷售額下降了50%。”杰夫林·摩西指著印度南部城市蒂魯布爾批發市場的內衣貨架上鼓鼓囊囊的幾盒男士棉質內衣褲告訴《紐約時報》。
9月-11月,本該是全國各地的商店老板和經銷商們到摩西的批發店里大量訂購襯衫、褲子、連衣裙和面料的時節。“現在,人們不來了。”
寥寥數人走在蒂魯布爾批發市場的街道上,商家說這些街道通常應該很熱鬧
內衣等服裝銷售的疲軟,拖累了印度紡織業。作為僅次于農業的第二大產業,4500萬印度人以此為生。
生產男士內衣已近半個世紀的多拉爾工業公司(Dollar Industries)上個季度的銷售額下降了4%,這個數據令人震驚。
“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經濟蕭條。”公司創始人之一的兒子高拉夫·古普塔(Gaurav Gupta)在巡視工廠時說,“一位顧客過去買六件衣服,現在可能只買四件。”
目前,雖然這家公司還沒有裁員,但已經把工人的工作時間和工資削減了10%-20%。古普塔說,他的工廠正轉向為印度北部寒冷的冬季生產保暖內衣,他希望不久后當地節日的到來將帶來銷售的好轉。
衣物堆積的多拉爾工業公司工廠
與內衣同樣可以直觀展現印度經濟衰退的還有一度被視為經濟增長“火車頭”的汽車產業。
去年7月、8月,印度小轎車與SUV銷量接連暴跌約30%,創下二十年來最大降幅。新的安全與排放標準增加成本、銷量持續低迷、銀行難批貸款,汽車制造商警告稱他們或將因此裁員100萬人。
印度最大的汽車制造商馬魯蒂鈴木公司的董事長巴爾加瓦(R.C. Bhargava)表示,“所有這些都在一年之內發生,共同作用讓一場周期性的經濟衰退演變為汽車業的嚴重蕭條。”
一些汽車制造商現正請求政府對購買新車的人減稅,或者通過舊車換現金計劃淘汰高油耗的舊車。
印度最大綜合性汽車公司塔塔8月銷量下降32%,股價縮水三成
莫迪政府下猛藥:“百萬億基建計劃”
前不久,印度政府公布了一份令人堪憂的經濟報告。去年4-6月,該國GDP增長僅5%,跌至近6年以來最低點,而一年之前,這個數字還曾一度高達8%。
不僅如此,據政府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煤炭、原油和天然氣產量萎縮,去年7月份印度八大核心產業的增長率下降至2.1%。其中,占據印度GDP 17%的制造業去年8月的產量和增長率降至了15個月最低。
早在印度總理莫迪的第一個任期內,他就被指責忽視了經濟放緩的早期跡象。
自去年5月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連任以來,提振經濟成為了莫迪政府的核心議題,為此他接連頒布了很多措施:對初創企業減稅、降低住房和汽車貸款成本、向國有銀行注資7000億盧比(合人民幣695.7億元)、放寬對外投資限制、對外資開放印度龐大的煤炭行業、調整國際零售品牌在印度的采購規定……
為了支持這些政策,印度央行月初宣布將約250億美元的超額準備金轉賬給政府用。
不過,政府措施的效果值得懷疑。央行的金援似乎也難以緩解政府為提振經濟疲軟而欠下的財政赤字。
“這些措施不足以刺激經濟增長,太少,也太遲了。我們目前沒有什么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GDP數據公布后,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強硬派議員薩勃拉曼尼亞斯瓦米在一篇推文里強調,國家需要膽識和知識來提振經濟,但殘酷的現實是“我們兩者都沒有”。
直到上周五,印度政府終于承認了問題的嚴重性,出人意料地宣布將下調所有企業的所得稅5個百分點,并對制造商實施額外的激勵措施。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印度總理莫迪還在休斯頓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試圖解決美印間的一些貿易爭端。
在去年早些時候的一篇報道中,CNN稱印度的經濟衰退預示著“變成危機”的兆頭,印度本國的媒體更毫不客氣地將現階段稱為“準衰退”狀態。
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合作在孟買建造住宅樓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商麥克羅特克公司(Macrotech)剛剛解雇了400名員工,原因是印度人對新房需求的下降。
而一些印度家庭甚至開始節省7美分一包的帕勒餅干。這種餅干是印度早餐的“標配”,作為主食搭配著牛奶和茶,但近期餅干銷量下降了8%。
為了保住“全球增長最快經濟體”的光環,莫迪政府給出了一項終極解決方案——未來5年內投資100萬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0萬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試圖以此挽救失業率和消費低迷,更助推印度經濟重回兩位數增長。
不過,回顧過去,從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印度在基建方面總共投資了78萬億盧比,這讓五年百萬億的計劃顯得有些過于宏大。
更令印度經濟學家們擔憂的,還有該國結構性的經濟頑疾。分析普遍認為,印度經濟衰退并沒有什么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法。
印度政府智庫、國家轉型委員會負責人甚至稱,經濟放緩的程度是印度獨立70年來前所未有的。上一次印度GDP連續五季度放緩,還要追溯到1992年。路透社分析師預計,本輪經濟放緩將持續兩到三年。
當野心勃勃的莫迪帶著自己的“全球強國”宏圖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上慷慨激昂時,萬里之外他的國家,民生和經濟前景仍撲朔迷離。
延伸閱讀;
印度大幅提高進口關稅
印度政府財政部長尼馬拉·西哈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在其2020-21年政府預算中宣布,上調家具、鞋類、家電、手機零配件、玩具等產品的進口關稅,并進一步修訂關稅法(Section 28DA)有關反傾銷及相關措施規定以限制進口!
具體上調進口關稅的產品包括:
*鞋類關稅從25%提高到35%;
*玩具關稅從20%提升到了60%;
*座椅、燈具和床墊等家具的稅率將從20%上調至25%;
*風扇、食物研磨機/攪拌器、剃須刀、熱水器、烤箱、烤面包機、咖啡機、加熱器和熨斗等電器以及文件柜和紙盤等固定物品的關稅從10%增加到20%;
*商用冰箱的關稅從7.5%提高到15%;
*冰箱和空調壓縮機的關稅從10%提高到12.5%;
*鐵路運輸風扇的關稅從7.5%提高到10%;
*焊接和等離子切割機的關稅從7.5%提高到10%;
*電動汽車方面,進口完全建成的電動公交車和電動卡車的關稅從25%提高到40%,公共汽車、卡車和兩輪車的半成品關稅從15%提高到25%,乘用車和三輪車的關稅從15%提高到30%,所有電動汽車的進口套件(零部件進口到印度再進行組裝),關稅從10%提高到15%;
*去殼核桃的關稅將從30%提高到100%。
關稅調整文件截圖▼
印度政府稱,新的稅收符合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旨在促進國內工業發展的“印度制造”計劃。
此外,印度2020年政府預算于關稅法中新增1章,針對FTA原產地查核訂定將更嚴格規范。印度政府還進一步修訂關稅法(Section 28DA)中有關反傾銷及防衛措施規定以限制進口,而目前印度對華反傾銷調查數量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