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的紡織業:短期線上靠直播,長期還看產業鏈
目前,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全國紡織服裝企業除湖北省外復工復產的步伐正在加快,但出口疲弱仍是擺在紡織業面前的直接問題。
相關專家表示,紡織品出口受阻,需要國內市場發力,從短期看,線上直播是良好途徑之一,而從長期看,完善產業鏈與供應鏈是關鍵。
市場:出口受阻,國內發力
據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分析,受外需減弱及貿易環境風險上升影響,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形勢較為嚴峻。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金額為2807億美元,同比減少1.5%,增速低于上年5.3個百分點,但較2019年前三季度回升0.8個百分點。
東華大學紡織行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研究員王華將2003年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的影響進行了對比:
第一,兩次疫情暴發的時間點、疫情傳播速度、傳播范圍不同。這次疫情的影響要比非典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大得多。第二,疫情暴發時的出口環境不同。2019年中美經貿摩擦下,美國市場已經是中國出口市場的第三位,日本是第四位,但是目前美國、日本也有疫情暴發。第三,紡織服裝出口的內在基礎條件不同。中美摩擦,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海外,生產要素成本上升,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等不利因素顯現。因此,2020年我們將面對更加復雜環境的考驗。
天風證券分析師范張翔表示,由于受到疫情影響使得消費者行為發生改變,消費需求受到短期壓制,從而對于服裝品牌線下端造成了較大影響。
2020年1~2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1534億元,同比下降30.9%。近期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線下門店開始逐步復工,需求開始逐步恢復。此外,由于2月份春節及疫情復工延遲的影響,2月份紡織企業的紗、布產量分別環比下降41%、39%,同比分別下降32%、27%;若剔除春節因素影響,推算在疫情影響下,對于產量實際影響在70%左右。
從生產企業來看,根據中棉行協的跟蹤數據,目前,集群平均開工率在70%左右,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已基本復工,平均開工率在85%以上,規模以下企業復工開工率在60%以上。隨著復工復產的進一步推進以及疫情的好轉,預計企業開工率將持續提升。
不過,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明表示,復工復產并不意味著穩外貿“大功告成”。隨著疫情的延續,穩外貿的難點將會從供給側上的復工復產延伸到需求側上的市場開拓,而市場開拓的前提是國外客戶還是否愿意繼續從中國進口。況且,與疫情暴發初期不同,目前疫情暴發的熱點地區已不再聚焦于中國,而是正在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法國、德國、美國等一些國家加速擴散,不僅國際產業鏈的“斷點”增多,而且這些市場需求前景也不明朗,這些是無法規避的。
白明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要將穩外貿的發力點更多落實在客戶渠道的維護與拓展之上,必要時也需要以退為進,結合消費升級,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內市場可以被認為是全球市場的“中國分場”。通過深耕國內市場,可以讓國內企業特別是一些輕紡企業在外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留得青山在”。一旦國際市場形勢好轉,這些企業反而有更多機會在國際市場出現復蘇之時捷足先登。
渠道:線上直播辟新篇
對于紡織業而言,國內強大市場的體現需要良好的渠道,而線上直播成為重要選擇。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發布《關于電商類、教育類、醫療類、培訓類、金融類、旅游類、美食類、體育類、聊天類不需要申請辦理<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的特別提示》,指出電商類等直播不屬于網絡表演,不需要申請辦理《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業內人士認為,放松許可證條款可減少不必要的審核環節,吸引更多有內容的主播上線分享,有利于行業紅利期的蓬勃發展。
3月21日,淘寶直播首次開啟官方組貨“萬人團”這一創新方式,商品價格低至三折,線下品牌、線上店鋪、實體商超均參與了活動,帶動了超出日常雙倍的成交量。海通證券分析師汪立亭表示,這種結合“直播+折扣+多品牌”的線上團購方式為淘寶系開拓了更多對品牌有認知度、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類似于淘寶“直播購物節”,抖音商業將于4月底聯合上百家品牌、數百位抖音達人啟動2020年首個直播電商嘉年華——“抖in好物節”,該活動將分五大會場:以超級主會場為核心陣地,設立直播預告、超值囤貨、時尚美妝、家居家電分會場,覆蓋時尚美妝、家居、快消三大行業。
長江證券分析師于旭輝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鞋服企業紛紛加大線上渠道布局,實現銷售從線下向線上的轉移。直播作為流量紅利明顯、平臺政策傾斜以及呈現效果更優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時風頭無兩。
于旭輝表示,就參與品牌數量而言,紡織服裝已成為電商直播的第一大品類。服裝產品非標、SKU豐富、產品版型、面料質感、多類型穿搭等較難在傳統圖文模式下很好呈現的痛點,可通過直播的多維度展示、強交互及真實性等有效緩解。從效果來看,直播可實現對銷售的有效拉動,其轉化率也顯著高于非直播。
展望未來,于旭輝認為服裝直播電商將是大勢所趨,有望呈現出兩大發展方向:一方面,直播模式的崛起又一次提供了流量紅利,在平臺政策扶植下,具備強直播電商運營能力、強后端供應鏈能力的品牌有望受益;另一方面,直播電商不僅僅是賣貨,亦可實現優質導購銷售能力的放大、多渠道打通、會員高效管理等多種職能,助力品牌精細化運營能力提升。
趨勢:完整產業鏈與供應鏈是關鍵
疫情防控期間,國內企業迅速擴大衛生防護用品生產能力及東南亞紡企擔憂原料供給受限的情況均說明了打造完整產業鏈的重要性。而中國是紡織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并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各環節專業分工,形成了眾多紡織產業集群,表現出個體分散、區域集中的特征。
于旭輝表示,在互聯網紅利階段,完善的產業基礎和相對低效的傳統經營模式為新的行業參與者提供了機遇。新的產業參與者通過對接優質產能、壓縮流通層級等方式推出性價比產品搶占市場份額,代表企業包括開潤股份和南極電商。為匹配差異化消費需求、提升銷售轉化,互聯網企業也紛紛提出C2M戰略,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柔性化改造提升產業鏈效率,例如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和阿里“廠銷通”系統。
另外,從產業結構變遷角度看,成衣環節加速向東南亞轉移,中國紡織產品貿易路徑轉向間接出口。2018年,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貿易份額的比例分別為2.2%、6.3%,分別較2010年提升1.1%、3.4%,服裝出口份額提升顯著。同時,2017年越南自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占比約44.9%,較2010年提升11.7%。越南借助勞動力、稅收紅利實現了服裝出口的快速增長,但對中國紡織品產業的依賴度也在明顯提升。
于旭輝表示,從企業經營穩定、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平衡發展等角度來看,東南亞完善紡織產業鏈布局是大勢所趨,先發布局海外產能的國內企業優勢明顯;而國內打通產業鏈也將是優質紡企必然的發展方向之一。
那么,如何完善中國紡織品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王華表示,這實際上是中國紡織制造大國走向紡織制造強國的命題之一。全球疫情的大考,必然要求中國的紡織產業鏈和供應鏈要有全球快速響應的能力和應變的能力。
首先,中石化等央企要率先加大科研投入,進一步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開展面向產業化的原創技術和硬核技術的研究,高校要弱化為發表SCI論文而發論文的考核機制,調整科研經費分配機制,克服學術上的形式主義,讓科研人員靜得下心來搞科研,鼓勵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原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實踐中,真正提高技術創新的能力。
其次,在人工智能條件下,要充分開發全球相關需求與消費大數據技術、北斗衛星導航技術下的產業物聯網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謀篇布局建立物資儲備和生產基地。尤其今年要緊緊抓住5G應用的契機,進一步優化中國紡織制造的全球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和供應鏈流程。
第三,調整好相關學科建設,多層次培養各類人才。把一流學科建設與中國紡織技術創新結合起來,為實現中國紡織制造強國提供人才支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