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人:有意識地控制生產成本,努力熬過這個淡季!
2020年,要說最苦逼的莫過于紡織外貿人,歐美的訂單急劇減少,一些企業轉向印度市場,沒想到印度也不好做了!
今年3月份是外貿企業訂單被取消、訂單被砍和資金鏈斷裂的最為高峰的時刻,現在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市場的殘酷還在繼續,壓力也還在持續,大部分紡織企業都在硬撐。
7月:紡織企業再度面臨訂單危機
5月初,歐美各國疫情得到緩解,各國開始復工復產。有部分企業接到了來自歐美客戶的打樣、寄樣通知,也有部分接到了實單,但時間到了7月,步入了傳統的紡織淡季,再加上歐美國家疫情仍然相當嚴峻,有二次爆發的危險,歐美訂單又一次陷入危機。
“5月初的時候我們一下子接到了20萬米的訂單,是來自美國客戶的,不過現在歐美客戶又沒聲了,打樣還是有的,但實單現在沒有。現在我們手頭還有些散單是來自東南亞那邊的。”一位做天絲、人棉的外貿出口企業負責人透露道。
同樣,一家做四面彈、春亞紡、滌塔夫的貿易商無奈道:“現在不止是國外客戶,國內的服裝廠和品牌商都下單也非常謹慎,又是市場淡季,現在我們手頭沒單了,正在努力開發新的客戶。”
面對如此冷清的市場行情,紡織老板開始主動讓利銷售。“現在的行情下,我們等于說是求著客戶提一點面料,價格都可以談。“一位主營仿真絲的布老板說道。
出口訂單少的可憐,然而內貿市場也不樂觀。近年來,國內的服裝需求一直處于萎縮狀態。特別是今年,疫情打亂了服裝企業的生產節奏,導致銷量一蹶不振,處境十分艱難。從一系列新聞事件就可見一斑。
6月19日晚間,被稱為“中國版ZARA”、國內首家A+H股上市服裝公司——拉夏貝爾,全資子公司拉夏貝爾服飾有限公司擬以約7.25億元的交易對價,向上海世淮物流有限公司出售其所持有的太倉夏微倉儲有限公司100%股權。
近日,廣州海珠區某服裝廠跑路了,老板留下一封信,這家服裝廠竟然一夜之間被搬空!十五名工人工資未發,制衣廠老板還向工廠的員工借款15萬!
終端訂單缺失,產能過剩再次爆發
內外貿訂單的雙雙下滑,導致產能過剩的矛盾點再度發酵,經歷了前兩年的大躍進,如今,市場上常規產品遍地開花,但是下游終端需求卻在不斷萎縮。進入7月,紡織企業的產銷難以做平,庫存有向上攀升的跡象,從中國綢都網監測的數據來看,江浙坯布庫存大概在45天,已經到達近3年來的最高位!
傳統淡季加上即將到來的高溫季,布老板對于減產、放假的意愿越來越強,目前市場上喝粥的企業多過于吃肉的企業,大部分企業僅有些散單、小單維持。“需求不好,再加上原料一直在跌,今年以來我們的坯布價格已經普跌了3毛,拋貨的價格更是低的嚇人,怎么算都是虧的。”一家擁有100多臺織機的織廠負責人表示。如果繼續盲目生產,庫存就會越來越高,占用流動資金也是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降開工、放假成為不少老板的首選。
“目前很多廠家都處于觀望狀態,包括我們也是,現在我們停了一半機器,工人也是每個月輪休一個禮拜,如果后面周邊的廠家直接放假,我們也會放假。庫存實在太高了,原料價格也不穩定,搞不好就貶值了,如果行情繼續淡下去,感覺很多廠家都會放假。”一家擁有70多臺織機的廠家經理透露道。
編后語:
由于前兩年的產能大躍進導致坯布產能過剩,以及中美貿易戰反反復復等因素,我國紡織行業早就千瘡百孔,紡織人這兩年更是如履薄冰,過得異常艱難。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已經有4個月,紡織服裝需求再次受到重創,無論內貿還是外貿都再次進入下滑通道,紡織產業鏈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原料企業到服裝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接下去7-8月淡季,紡織行業還將持續承受高壓。紡織人需要有意識地控制生產成本,努力熬過這個淡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