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前景廣闊不是“夕陽行業”
我國已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595萬噸,總需求量約780萬噸,年度缺口約185萬噸。
據調查,含棉花制品的衣服數量,在我國服裝產業中只占一小部分,如化纖、滌綸、羊毛、絲綢、呢絨、蠶絲、真絲等材質的衣物,這些材料制成的衣物在各地消費者密集的市場也是大賣。
服裝行業前景廣闊
總體來看,服裝是一個剛需產業,無論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人們在不同階段不同場合會選擇不同的服飾,隨著全球經濟發展的轉型,服裝企業也在通過升級生產設備、提高服裝質量的方式令服裝更加“科技化”。只不過“科技化”的衣物,顧客的眼中也就是幾塊布料、皮革等縫縫剪剪拼拼接接而成的,除了價格高低外,幾乎看不到服裝的科技內涵。
即便是近年來興起的“可穿戴設備”,也只是簡單地將電子設備縫入普通衣物里面,炒作過后的人們又回到了普通穿著上來。不管衣服是否“科技化”,人們只要出門就需要穿衣服,只是不同消費能力的人會選擇不同價位的衣服,因此服裝行業永遠都會有市場。
但是,有些服裝企業生存卻難以為繼,一般主要原因都會聚集在制造工藝和技術落后、存貨多導致現金流緊張、工人離職率高等問題。這些問題雖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因為它們多為中小企業或工坊,它們的興衰一般不會影響到行業整體的發展。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服裝行業將繼續火爆,服裝消費市場將出現更多的“買買買”,制衣速度快、成品質量好、款式跟得上潮流、價格親民不夸張,再加上宣傳推廣到位,服裝行業的日子不會難過,整體前景反而依然十分廣闊。
培養我國服裝民族品牌,還是要通過推動企業轉型、提升生產效率、鞏固服裝質量、抓住消費者購物心理等方式,營造一個良好氛圍的產業環境。現在幾乎任何一個行業的產品,都有高中低的市場定位,服裝也是如此。面向不同財富人群的分類,有動輒一件數十萬的純手工外套,也有街頭上十元一件的T恤、背心,數十、數百、數千元一件或一套的衣服,能分別在各地攤、店鋪、商場中發現。
需要產業鏈協同配合
從網民的評論中,男性對服裝的考慮多以耐穿為主,女性對服飾的考慮多以樣式好看、不容易撞衫為主。反映到人們的生產消費中,即服裝企業需要在服裝的質量和款式上多下功夫。促進服裝企業轉型,還需要產業鏈的協同配合。
第一是生產要素的安全性,即采集優質的原材料,使用優質的棉花或其他原材料,或是回收的、完成消毒的舊衣物,保證從源頭上對消費者本身就是安全的。
第二是服裝設計,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對服裝的樣式最感興趣,款式、顏色、形狀、質感好的服裝,自然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就要求要有大量優秀的服裝設計師,不斷更新服裝樣式。
第三是生產方式,如果是車間流水線操作,提高生產速度、減少污染、降低能耗、保證成品質量是要點,如果是手工操作,工匠技藝的培養和一針一線的縫制,則是該服裝的“靈魂”所在。
將服裝做精做細,讓流水線的產品質量可靠,讓手工藝產品展現工匠精神,這也是維護服裝招聘的必要方式。此外。還需要遵循社會公德,例如非必要外,不使用動物皮毛制作成品衣物。更重要的是企業上下都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畢竟衣服能展示一個人的形象,也展示服裝企業的對外形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