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化纖協會滌綸長絲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杭州召開
1月23日,2023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滌綸長絲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杭州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原正司級巡視員賀燕麗,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四級調研員吳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副處長張倩,滌綸長絲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代表/桐昆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圣軍,以及來自恒逸石化、桐昆集團、新鳳鳴集團、恒力化纖、江蘇盛虹、榮盛石化、蘇州龍杰、浙江匯隆、杭州永盛、江蘇三聯、江蘇欣戰江、張家港欣欣、江蘇華亞、蘇州春盛、江蘇鑫博、浙江恒科、浙江恒遠、江蘇索力得、浙江海利得、浙江尤夫、浙江嚴牌、北京中麗、上海聚友、歐瑞康、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滌綸長絲產業鏈企業的代表共聚杭州,共謀行業高質量發展。會議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靳高嶺主持。
▲靳高嶺
新分會 新征程
會上,靳高嶺匯報了滌綸長絲專委會的換屆相關工作。專委會成立時制定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滌綸長絲分會工作條例》,以此為依據至今已產生了六屆組織機構,本次會議進行了換屆選舉,并修訂了工作條例。
根據各成員企業對征詢函的反饋意見及現場參加會議會員單位代表舉手表決,將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滌綸長絲專業委員會”改制為“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滌綸長絲分會”,分會會長實行輪值制,同時選舉出了新一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滌綸長絲分會組織機構,其中,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當選為新一屆會長單位,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榮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鳳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副會長單位,杭州永盛高纖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龍杰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三聯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擔任理事單位,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靳高嶺當選為秘書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華東辦事處副主任史巧觀、恒逸集團張慶喜當選為副秘書長。
▲李圣軍
過去幾年,專委會為搭建滌綸長絲行業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凝聚行業發展共識,促進行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基于在任期間的工作,上一任主任委員單位代表桐昆集團執行總裁李圣軍表示,“桐昆任職會長單位期間,深感責任重大,但在中國化纖協會的統籌領導下,同行企業相互配合共同維護滌綸長絲市場穩定,推動化纖行業的有序發展,共同探索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賦予傳統產業新的模式,引導傳統產業向綠色化、時尚化、科技化發展,為行業的進步發揮了一定的貢獻。”
▲王松林
作為新任滌綸長絲分會會長單位代表,浙江恒逸石化常務副總裁、恒逸研究院院長王松林分享了上任后首先想做的兩件事情:一是結合滌綸長絲產能規模進一步擴張不可持續的背景,希望業界同仁理性思考,有序擴展。二是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能夠給業界提供助力,一方面是大力推廣高效綠色鈦系催化劑的應用,減少重金屬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契合綠色潮流。另一方面是推動生物可降解聚酯纖維的相關工作,進而推動整個行業向可持續發展方面更進一步。王松林希望能夠團結分會成員,緊密合作,共同為行業進步、為環境更加美好,做出滌綸長絲分會的貢獻。
結合滌綸長絲行業地位、往年活動開展情況和交流模式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介紹了此次滌綸長絲分會年會的背景,并對換屆相關工作及分會會長實行輪值制等作了補充說明。
▲端小平
對于接下來的分會和行業工作,端小平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行業自律控產能,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二是創新引領明方向。未來創新會有兩個主題,一個是大企業的研發中心,一個是小企業(本身就是研發中心),創新將由大企業研發中心和小企業共同推動。三是共性問題錯位解決,建議企業家們要勇于面對現實,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陳新偉
作為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化纖工業是國際競爭優勢產業,也是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滌綸長絲以其大的行業占比成為化纖行業重中之重。因其規模大,對行業發展有重要影響,新一屆滌綸長絲分會要積極作為,大企業要擔起更大責任,一方面通過組織更多活動,為成員提供更多合作交流機會;同時組織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圍繞行業自律、行業共性問題解決方案等達成共識,共同推動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說道。
新形勢 新賽道
2023年,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內需市場消費需求持續回暖,為紡織化纖產業鏈平穩發展和運行提供了重要基礎條件和積極支撐。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副處長張倩在“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分析與市場環境展望”報告中,圍繞當前紡織行業體量、處于什么發展階段,2023年紡織行業運行情況,2024年紡織行業出口壓力能否緩解、內銷能否保持較好増勢等話題展開探討。
▲張倩
產量方面,當前世界纖維供需兩端總量擴張均進入穩定期,自2011年起,我國占全球纖維加工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纖產量占全球的70%以上;紡織產業鏈絕大部分產品產能/產量世界第一,如2022年,世界滌綸長絲產量為5112萬噸,同比減少0.7%,其中我國滌綸長絲產量為4282萬噸,占比84%。
運行發展方面,當前我國紡織行業運行處于減速運行、高質量發展階段,2023年市場需求恢復較為緩慢,行業運行壓力明顯,出口降幅較大,但在內需市場支撐下,主要運行指標降幅穩步收窄,供需兩端亮點依然突出,發展韌性有所顯現。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需求端將維持疲弱態勢,國際供應鏈格局調整、貿易環境復雜將給行業修復帶來不確定性。但龐大國內市場規模及多元化多圈層市場需求將為行業內銷提供存量保證和增量空間,智能制造、綠色化轉型、數字化融合等新賽道也將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動力,行業運行有望走出負增長區間。
創新之路 未來之路
會上,恒逸石化常務副總裁、恒逸研究院院長王松林,桐昆集團執行總裁李圣軍,新鳳鳴集團副總裁趙春財、江蘇盛虹總工程師梅鋒、榮盛石化副總裁壽柏春、恒力化纖經理魏存宏、江蘇三聯總經理王健康、杭州永盛總裁趙繼東、江蘇欣戰江總助李眾、江蘇鑫博常務副總程旻、浙江海利得生產部經理韓峰等滌綸長絲相關企業的代表圍繞各自企業經營情況、存在的困難、行業發展熱點及趨勢、希望國家或協會給與支持、對產業發展及分會工的建議等內容進行互動交流。
大家一致認為,在當前國內外復雜環境及行業發展現狀下,創新之路就是未來之路,行業企業的發展要找到新的增長點,要關注新技術、新方向、新領域對行業發展帶來的重要作用,無論企業大小都要不斷提升其核心技術水平;要在專精特新上多下功夫,滿足下游及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要更多關注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特別是政府出臺政策要謹慎,要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生存空間;協會和分會要積極作為,繼續通過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纖維之路等活動引領行業品牌建設及產業鏈協同發展,同時多組織相關活動,為企業間的合作交流搭建好的平臺,等等。
▲吳桐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四級調研員吳桐表示,目前紡織化纖行業的發展處于一個有巨大規模優勢階段,“卷”也是行業實際,如何解決?他表示,紡織服裝產業鏈中,化纖歷來都是研發投入比較高的,但并未給終端或消費者帶來更多獲得感,很難形成一個終端增量,這需要全產業鏈共同來解決,需要把化纖的新質生產力實實在在轉化為終端消費者的獲得感。
▲賀燕麗
對于未來行業如何發展,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原正司級巡視員賀燕麗提出,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化纖企業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投資要從擴規模向技術改造、科技創新方面發展,產品研發要更多的聚焦功能化,差異化,找到自己在市場中的準確定位,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綠色方面,要在節能降耗、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等方面多下功夫,闖出一條路子,加大研發力度,培育更多的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產業鏈;國家政策,要用好,如產業指導目錄,了解其鼓勵、限制和淘汰的領域;另外上下游產業鏈的融合至關重要,特別是纖維企業要主動了解下游的需求及反饋,在產品研發及產品品種中做到有的放矢。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面向未來,期待新一屆分會帶領滌綸長絲行業繼續推進現代化纖產業體系建設,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貢獻行業力量。
(來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