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第四屆第四次會員大會在浙江海寧成功舉辦
3月27日,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第四屆第四次會員大會在浙江省海寧市舉行。本次經編分會會員大會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主辦,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承辦,以“謀求新變 培育經編新質生產力”為主題。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海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章如強、馬橋街道黨委書記李振、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專家技術委員會主任瞿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副處長張倩、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會長陳南梁、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窗簾窗紗分會會長胡明水、江南大學經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蔣高明、東華大學教授蔡再生、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工程總監汪麗霞、海寧市馬橋經編行業協會理事長章寶陽、紹興市柯橋區楊汛橋街道副主任馬燕紅等經編產業集群的領導、專家、企業代表共計100余人蒞臨現場。會議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經編分會秘書長李紅主持。
馬橋街道黨委書記李振致歡迎辭,他表示,經編產業一直是馬橋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2023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48.4億元。作為全球經編產業最主要的集群地之一,馬橋地理位置優越,已逐步形成了“從原料、到織造、到后整理”的產業鏈體系,產品涵蓋服裝服飾用和產業用兩大門類。瞄準未來,馬橋經編將勇于試水、開展攻堅,堅持時尚賦能、堅持科創賦能、堅持技術賦能,緊隨流行趨勢,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生態,更加深入融入先進制造業體系和時尚產業領域。
海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章如強致辭時指出,海寧經編行業發展基本明確了“時尚產業領域”和“紡織新材料領域”兩個方向。針對轉型發展過程中,轉型速度不夠快、數字化改造缺少成體系方案、創新應用的產品不夠多等問題,政府啟動 “新興海工程”和數字經濟“一號工程”,鼓勵經編優質企業再投入再發展,積極推進排頭預警、智能稱重、視覺檢測和智能照相等系統的應用,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提供金融、風險管理、智能制造等多種服務,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致辭時表示,近年來,經編產業堅持聚焦“科技、時尚、綠色”,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實踐;通過設備自動化水平的提升、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新材料與新工藝的推進,產業內涵不斷豐富、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逐步實現從傳統向紡織新材料和時尚產業轉型,走上科技前沿舞臺,彰顯了行業的韌性與活力。在新形勢下,經編行業要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布局新質生產力,積極打造科技創新動力、綠色經濟動力、文化賦能動力,攜手鍛造強聯結、硬實力、快反應的經編命運共同體。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會長陳南梁會長進行經編分會工作報告,從經濟運行的角度分析近五年來起絨織物、花邊織物、經編機、經編織物等產品的發展情況,介紹了協會推進協同發展,構建創新平臺;推進標準建設,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激活市場渠道,助推行業內外雙循環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并對未來產品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在專題報告環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副處長張倩做了《紡織行業國內外貿易分析及發展趨勢展望》主題報告,對當前紡織行業的發展情況;國際紡織品服裝生產與出口格局;我國紡織行業出口現狀、內銷現狀及發展形勢研判等部分進行了詳細的分享。報告指出紡織行業產業鏈供應鏈需優化升級,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
江南大學經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蔣高明做了《經編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視野與實踐探索》主題報告,分享了經編高密、經編短纖、經編蕾絲與經編毛絨面料的生產技術;經編無縫成形、經編提花鞋材的編織技術等八大板塊,希望行業能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機遇,融入“智能制造”與“綠色制造”行動計劃,以“雙循環驅動?多維度創新”加快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攻關工藝、裝備及材料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提高經編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針織大國向針織強國的轉變。
東華大學教授蔡再生做了《經編織物染整加工技術及其發展》的專題報告。他表示隨著纖維技術和機械技術的不斷發展,經編產品的檔次不斷的提高,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染整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傳統的染整工藝路線長、能耗高,在節能環保壓力日益增大和應用要求不斷提高的形勢下,探索出染整新技術、新工藝和開發新型助劑產品,不斷發展經編織物生態綠色染整,開發出低碳高性能經編產品。
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工程總監汪麗霞做了《纖維材料技術創新及在經編領域應用開發》的主題報告。從構建先進功能纖維科技創新體系、纖維新材料科技創新與開發應用、纖維新材料在經編領域開發應用與纖維新材料領域技術發展趨勢四方面進行分享。報告指出世界各國將新材料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新材料向定制性、復合化、多功能化、更耐極端環境、更趨近于性能極限發展,新興科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推進了纖維新材料和紡織新材料的創新與應用。
海寧馬橋經編行業協會理事長章寶陽講述了“中國經編——海寧故事“,追溯海寧經編的起源到各類產品開發歷程與“絨”的淵源,相信海寧經編未來發展擁有無限可能。
最后,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專家技術委員會主任瞿靜發言,她表示在政府提高新質生產力政策的引導下,希望中國針織產業以技術提升為目標,以現代化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以標準建設和完善為引導,共同建設打造經編跨領域產品標準,為經編產品在多領域里的應用提供規范和質量保障。另外她也呼吁企業家們更多地關注行業知識產權的創造和應用,不斷梳理企業在研發領域里的理論成果,為全行業高質量發展努力。
(來源:中國針織工業協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