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也不發貨,口罩到底去哪了?
1月31日,知名美籍UP主我是郭杰瑞在B站上發布了一條視頻,這一次他的怒火指向“同胞”——疫情發生后,郭杰瑞發現家鄉紐約的口罩漲價十倍。
于是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郭杰瑞在視頻中驚呼:“他們不該利用民眾的遭難賺錢。”
然而,像郭杰瑞這樣能用十倍價格買到口罩的,已是幸運。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即便是高價口罩,在美國也已經買不到了。從AI藍媒匯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包括紐約、華盛頓、亞特蘭大在內的大城市藥店中,所有口罩全部脫銷。
“我們最近一周跑了附近幾乎所有的藥店,都買不到,亞馬遜也不發貨。”這是在亞特蘭大上演的真實情景。
2月5日,鳳凰網駐華盛頓記者王冰汝在其微博發布視頻,記錄了其在僅有300多華人的艾奧瓦州得梅因的探訪情況,結果依然是:沒有口罩。
視頻中的店員說,“1月27日就斷貨了”,“我聽說制造商都斷貨了”,“雖然這聽起來很奇怪,你去旁邊的診所裝作要看醫生,或許會提供口罩”……
王冰汝判斷,之所以在美國的“村兒”里口罩都變得這么緊缺,一是因為當地的華人可能會買,二是因為華人訪客可能會買完之后帶回國。
無論是出于保護自己還是支援國內的目的,一個事實在于:大洋彼岸的口罩,被我們的同胞搬空了。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也不樂觀。
德國目前還有部分庫存,但價格早已翻倍,“醫用的差不多1-1.5歐元一個,巨難買。”
西班牙貨量比較充足,但同樣價格高漲,FFP2級別5-6歐元一個,一般醫用口罩大概5歐元四個。“雖然貴,但是不難買,巴塞羅那比較不好買,像馬德里之類的城市進一家超市或藥店總會有一樣。回國的時候還看到一家北京人賣了好幾箱要回來捐了,說已經聯系好渠道了。”
好消息是,不管出于保護自己還是支援疫區,全世界的口罩都在流向中國。但壞消息是,身在國內的我們,依舊買不到口罩。
這是為什么?
02
這就要從口罩的生產過程談起了。
2月7日, 帝吧官微發布了一條新浪微博,解釋了“為什么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口罩卻不夠用”,其中援引央視網采訪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的解釋,每生產一個口罩只需0.5秒,但一個解析消毒的標準流程需要7天到半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大年初一加班生產的那批次口罩,今天還沒上市!這么簡單的問題,至今沒媒體說明白,真是遺憾!”
不得不說,還是熟悉的味道,帶得一手好節奏。
該條微博迅速引起超過3w的轉發量和接近6w的點贊量,有網友表示被安慰到:“等著大年初一那批上市就有救了。”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對此AI藍媒匯也向多家口罩生產廠商求證,專家所述的情況基本屬實,但結論有待商榷。根據目前口罩廠商的驗證,這種經環氧乙烷滅菌的醫用口罩在經科學處置審慎驗證后,上市周期可以從14天縮短到7-10天。
“環氧乙烷需要的周期較長,我們現在用鈷-60滅菌法也是可以的,周期可以縮短至一兩天。”口罩生產廠商負責人李銘告訴AI藍媒匯。
而這項滅菌技術也得到了官方的站臺。
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印發的關于疫情期間執行《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輻照滅菌應急規范(臨時)》(以下簡稱《應急規范》)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采用輻照(鈷60或電子加速器)技術可將時間縮短到1天以內。
所以無論怎么算,口罩的上市周期絕不像微博宣稱的有半個月之久。
掐著手指算一下,從大年初一至今,全國人民已經被迫禁足20天,除夕夜加班生產的那批口罩早就應該投入使用,所謂的“高峰期”也應該到來了。
所以,關于“大年初一加班生產的那批次口罩還沒上市”的說法是不存在的。
根據工信部、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等多方公開資料綜合顯示,截至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日產量已達1480.6萬只,到2月底每天預計能生產各類口罩1.8億只。
排除湖北省省長王曉東的口誤,綜合來看預計2月底我國的口罩整體產量將達到2億以上。而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截至2月7日的全國口罩產能利用率為73%,這個數字尚有攀升的空間。
且好消息是,自2月初以來,中石化、比亞迪、富士康、爹地寶貝等大型企業也開始“跨界”生產口罩。粗算之下,截至2月底能為國內提供800萬-1億只/天的新增產能。
再加上中國人民搬空世界的能力,以及世界各地的物資援助,到2月底每天3億只的產能,目測是可以達到的。
但你還是買不到口罩……為什么?
03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上面提到的數字都是預估,事實上無論是從口罩的生產、投放,還是資源分配環節,以及中國人民搬空世界的信念來看,這一切都來得沒那么容易。
其一,“搬空世界”希望破滅,多國已開始更嚴格的貿易限制。
支援中國的前提,是先保證國內的供給。
在自身庫存告急的情況下,包括美國、日本、韓國等海關政策都愈發嚴格,一網友在此前美國還有貨的時候,代購的20個N95口罩被卡在物流倉多日不能順利發貨,物流顯示2月2日已到達處理中心,至今仍未發出。
根據某對接海外物資的機構向AI藍媒匯提供的《海外防疫物資進口操作指南》顯示,受疫情期間多國航空公司對我國停飛、停航等影響,海外物資想要完成高效報關和運輸,需要協調人幫助客戶完成多項申請表的填寫和資質審核。
這其中包含不算低的關稅:防護服8%、口罩6%、護目鏡7%,外加13%的增值稅。若是定向捐贈,可根據相關政策進行減免。
所以,在平時售價幾元至十幾元不等的口罩,進入到國內市場可以達到30元以上,上述在美代購的網友共計花費760元,加上運費、稅率等平均38元/只。
日本代購口罩10元/只,運費100元。
而目前朋友圈和各大電視平臺最火的韓國KF94口罩也被炒至30元一只,100只起售。“目前韓國還算好清關的,所以貨量多一些。”微商表示。
所以,表面上看代購圈、微商圈風生水起,實際上這條路也快走不通了。當然,那些已經被證實是虛假發貨、多級分銷,三無、假冒產品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其二,政府統一調撥,優先疫區、一線人員的供給量
對普通人來說,2020開年最大的“憂傷”不是出門沒買到口罩,還損失了一個口罩。而是年前下的訂單好不容易熬到發貨,卻被通知已被政府調撥,可申請退款。
“退什么款啊?我要口罩啊!”好不容易熬夜拼手速搶到口罩的用戶萌萌崩潰道。
但冷靜下來想一下,總有些地方比隔離在家的你,更需要它們,比如武漢、比如醫院、比如派出所、街道、物業等基層干部。
針對他們的需求,不可能只靠自己拼手速,政府對口罩生產廠商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調撥,才能保證口罩的合理分配。
上述口罩生產負責人李銘也向AI藍媒匯證實,目前其五條生產線中醫用外科口罩產量為10萬只/日、醫用防護口罩為10萬只/日。“全都是政府調撥、醫院供應和捐贈政府,沒有市場零售。”
根據李銘的敘述,產量的80%供政府采購,剩下20%國藥調撥給所在省的省級重點醫院,價格為醫用外科3.5元/只,醫用防護10元/只。
目前已經宣布“跨界”的中石化、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工程,也是受國資委委托定向生產。
一個事實在于,在AI藍媒匯的隨機采訪中發現,武漢及湖北省一些城市已經能保證口罩供給充足,“只要出門就能買到口罩,但主要是不敢出門。”
“我昨天去藥店買,50元40個,還買到了酒精。”武漢居民婷婷表示,“小區也會發一些。”
宜昌某村每戶一天可在村衛生院買5個口罩,1.5元/只,“很薄很薄的那種。”
無疑,這是全世界各地集結物資支援武漢的結果,保證了暴風核心處的風和日麗。
04
但隨著疫情的發展至新的階段,風暴中心以外的地方也開始面臨著不可調和的口罩矛盾。
2月9日,被一延再延的假期正式結束,多數企業開始復工。
但復工有一個前提:用人單位要為員工提供口罩。
據AI財經社報道,一家企業展示的當地政府規定復工清單顯示,復工需滿足口罩、84消毒液、紅外式體溫槍、消毒洗手液、手套等物資齊全的要求。比如,一個工廠要為員工一天準備兩個口罩,開工前要先準備好10天的量。
且即便不是政府硬性規定,沒有口罩等防護用品,大部分企業也不敢貿然讓員工“裸奔”復工。
不僅如此,在通勤的過程中,包括公交、地鐵、寫字樓、超市等各大公共場所都明確規定沒有口罩不得入內。
前不久AI藍媒匯還撰寫了互聯網人沒有延遲復工的資本,現在看來大多數人更是連按時復工的“資本”都沒有。
等等,哪里不對。
不是說,只要復工了,口罩產量就上來了嗎?
AI藍媒匯采訪到的口罩廠商也表示,現在困擾產能最大的問題,其一是輔料配件和醫用防護級別材料熔噴布BEF99的短缺,其二,就是生產工人的短缺。
“生產線是過年期間購買的,其中有一條傳送帶還不完善,不能完全自動化生產,需要工人盯著。”李銘表示,“有工人復工,或把那條傳送帶修好,就可以了。”
為此李銘已經為工人開出了雙倍工資的待遇。
也就是說,只要復工之后工人及時補位,非醫用級別的口罩產能就可以跟上了?普通民眾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但冷水又隨之潑來。
根據界面新聞的測算,復工以后需求端的激增遠遠超過口罩產能的增長。若是部分復工情況下(第二產業、醫療、交通運輸業復工),每天也有2.38億人需要口罩。若是全面復工,按照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國內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合計就業人口高達5.33億人,按每人每天一只口罩計算,至少需要每天5.33億只口罩。
全面復工之后,國內將面臨2-3億的口罩缺口。增長的那部分產能,面對激增的需求,杯水車薪。
不復工,口罩的產能就跟不上,復工了,口罩的需求又激增,口罩的產能就更跟不上了,國人和口罩的矛盾,仿佛陷入死循環。
那么除了口罩生產商外,其它企業就不能不復工嗎?
不能,無數企業主拿著財務報表告訴你,流水撐不住了。失業還是失去口罩,這是個難題。AI藍媒匯在某中小企業互助群中發現,企業在討論如何自救之前,最關心的還是通過什么渠道可以采購到口罩。
口罩,成了企業復工的資本。
所以,即便萬般不情愿,我們也不得不接受“普通人口罩可重復使用”、“一次性口罩也可重復使用”、“北京地壇醫院醫生教你自制口罩”等事實。
“公司庫存快用完了,發放頻率開始下降了。”
“基層公務部門也只能保證一周發兩只口罩。”
“我們公司老板搞不到,告訴大家靠自己。”
……
關鍵時刻,也只有寄希望于政府。
好消息是,目前包括杭州、上海、廣州、寧波等多個城市的市民可以免費申領口罩,但在這過程中也存在城市之間、轄區之間的配給差異。
但其實,賬已經算過了,普通市民想要自由地買到口罩,幾乎是不可能的。
無論如何,省著點用,總是沒錯的。
來源:商界網 作者:韓小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