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創新攀高端 山東昌邑紡織產業煥發新活力
走進位于山東昌邑市的華晨紡織集團的“創意工坊”,一件件采用“青云染”技藝打造的手繪絲綢、國潮服裝、健康家紡、文創口罩等產品讓人愛不釋手。工作人員拿起一條色彩淡雅的紫色絲巾介紹說,這是用葡萄皮染色而成的。“結合昌邑當地特色,工藝師在絲綢上面做了非遺傳統手繪,加上植物染色,使得每件產品都具有獨一性。”山東華晨彩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元凱說。
文化賦能激活傳統紡織一池春水,“互聯網+”更是為企業打通了新銷路。近年來,昌邑市不斷強化政府服務,推動企業創新運用“互聯網+社群電商”“互聯網+私人訂制”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電商銷售,網上直播帶貨等方式,幫助紡織企業拓展品牌影響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如何為紡織產業增添新活力?昌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范新章表示:“我們通過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的改變,為產業增添活力和動力,充分發揮產業‘集群效應’,補全產業鏈,推動傳統紡織印染產業向智能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
“鏈長”+“鏈主”“鏈”出新動能。作為紡織印染產業鏈的“鏈主”企業,濰坊華寶紡織有限公司形成了從最前端的紡絲原材料生產,到最末端的成品銷售全產業鏈生產體系,通過產業鏈有機融合,每年可節省運輸包裝能耗等綜合成本2億元。該企業年產22萬噸高檔紡織原料項目,能為昌邑一半以上紡織企業提供POY原料,真正體現了鏈長制的優勢。
該市持續開展“百項技改”“百企轉型”行動,同時圍繞建鏈補鏈強鏈,加快構建包括紡紗、織造、染整、服裝及紡織機械五大模塊在內的門類齊全的產業鏈條。通過引進新設備、推廣新技術、加快技術改造等方式,實現技術裝備快速更新,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檔次不斷提升,探索“創新驅動、龍頭引領、集群發展”產業培育新模式。
目前,該市紡織產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78家,產能達到紡紗150萬錠、織造38億米、印染29億米、絨面超纖近4000萬米的規模,今年再次榮獲“中國紡織產業基地”稱號。
經濟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