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華傳統月子文化服飾私藏展”在京舉辦
? 我國的月子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代稱之為“月內”,其中不僅包含了對母親和嬰孩的護理與照顧,更是一種禮儀,是一種重要的家庭“文化儀式”,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精神內涵。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家教、家風,深入挖掘月子文化和傳統生育養育文化中的精粹。
為深入挖掘傳統月子文化的非遺屬性,將月子文化的精粹融入產后母嬰服務體系中,6月6日,中華傳統月子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在位于北京豐臺區南中軸地區的北京嘉禾國際母嬰護理中心宣布啟幕。作為中華傳統月子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的首站活動,由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收藏委員會、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母嬰工作委員會主辦,北京母嬰服務協會指導,北京嘉禾國際母嬰護理中心承辦、北京嘉煒祺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中華傳統月子文化服飾私藏展”在北京嘉禾國際Young展廳正式開幕。
此次展覽活動的展品均來自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收藏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傳統服飾民間收藏家、家教家風文化耕耘者譚麗女士收藏的百余件清末民初時期的兒童服飾。通過“嬰幼兒傳統服飾文化”、“民族背兒帶文化”、“百家佑子文化”三大組成部分,展現了中華各民族勞動智慧的結晶及巧奪天工的女紅技藝之美。此次展覽還回顧了百余年來,中華民族優良家風和生育文化禮儀的時代變遷,以及人們對女性生育、養育孩童的人文關愛,對生命的尊重和新生兒到來的美好愿景,亦是“如錦似繡般絢麗多彩”深深母愛的見證。
在開幕式上,譚麗女士介紹說:“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自古有‘衣冠王國’的美譽,擁有豐富的服飾文化遺產。兒童服裝無一例外來源于‘慈母手中線,童子身上衣’,其以母愛濃烈與無窮的想象力,經過巧手精心制作精美的織繡和豐富的圖案,將一個家庭的希望凝聚在豐富的款類、多樣的形式、精湛的女紅技藝當中。讓千百年來人們對子孫繁衍、生命延續,祈盼家族人丁興旺、瓜瓞連綿、子孫滿堂的向往,通過這些充滿了想象力的造型與吉祥圖案得以實現。這次展覽展出的收藏品服飾中,有很多與科考相關的吉祥寓意的刺繡圖案,這代表了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愿景。我也想借今天這樣一個機會,一起祝愿今年高考、中考的考生們都能考試一舉奪魁、喜迎佳音,成績獨占鰲頭!”
據了解,本次特展的時間為6月3日至6月11日,展品涵蓋各民族傳統刺繡背兒帶、兒童百納衣褲、馬甲、各式鞋帽、肚兜、圍嘴以及銀飾品和裝飾藝術等多個門類。從兒童服飾文物的視角,解讀中國傳統家庭的文明發展歷程,以物傳承,見證于每一件細小的飾物,折射出每一個家庭的喜好、追求,甚至可以追溯其久遠的家風,圍繞著宗族與社會傳宗接代的向心力,將傳統和現實的需求,透過這些母子連心,鮮艷奪目、魅力四射的實物,讓這些獨具特色的圖紋樣式來展現中國精神、講述中國故事。(記者 焦艷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