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陽縣全力推進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
圖為河北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紡紗車間一角。
圖為高陽縣一電子科技公司工人正在生產絕緣材料。
河北省高陽縣毗鄰雄安新區,與新區接壤63.5公里,距離核心區僅23公里;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部核心功能區,距北京、天津、石家莊各約150公里,保滄、大廣、津石三條高速在境內環繞閉合,規劃中的京昆高鐵(雄忻段)和保滄城際橫穿城區并設站,將高陽納入了京津石“1小時交通圈”。縣域面積441平方公里,轄7鎮1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65個行政村(社區),常住人口32萬。擁有千年古縣、紅色熱土、家紡名都、文旅新城、生態高陽五張名片。
高陽先后被評為“中國紡織之鄉”“中國毛毯之鄉”“中國紡織基地縣”、中國毛巾·毛毯名城、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縣、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歷經多年發展,高陽紡織產業形成了“鏈條全、規模大、品類多、效益優”的毛巾紡織產業集群和集“紡紗、織造、印染、后整、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擁有從紡織原材料、織機、配件供應到設計研發、質量檢測、物流配送等齊全的配套體系,產業鏈配套率達89%。高陽縣紡織商貿城,2023年市場交易額60多億元。
集群規模龐大。高陽縣有紡織生產企業4200余家,從業人員12.5萬人,規模以上紡織類工業企業115家,擁有宏潤、三利、榮儀、永亮、柏立信、圖強等多家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大中型紡織企業;年產毛巾50億條、毛毯4.5萬噸,占全國毛巾、毛毯總產量的三分之一,高陽毛巾被國家有關部門列入“重點培育紡織服裝百家品牌”行列。2023年紡織產業產值達579億元。
產品種類多樣。集群現有棉織品毛巾、床上用品、嬰幼用品、化纖類干發巾、擦車巾、毛毯、廚衛用品、酒店用品等多種產品,涵蓋工藝設計、旅游運動、功能產品和一次性用品等多個領域,并按國內外市場、當地習俗,形成多種風格、多種款式,覆蓋多個國家地區的各級市場。
品牌優勢明顯。高陽擁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個、省級“專精特新示范”企業4個、企業研發機構23個、省級數字化車間4個、省級節水型企業11家、國家綠色工廠1個。
為推進紡織產業向數智化、高端化變革,高陽緊緊圍繞五方面發力,助推紡織產業華麗轉身。
暢循環,打造紡織產業環保模式。為破解紡織印染環節的水污染和燃煤污染的發展瓶頸,高陽縣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新路徑,于2013年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創建單位。高陽縣強力推進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通過建設污水處理廠和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等項目,破解了紡織產業印染環節中的水污染和燃煤污染兩個關鍵性環保瓶頸,其中污水處理能力能夠達到26萬噸/日,供熱能力能夠達到440噸/時,構建了集紡織印染、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集中供熱、余熱發電、渣灰制磚、污水熱能利用“七位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打造了紡織產業生態環保全新綠色發展模式。日前,高陽縣循環經濟示范縣建設順利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驗收,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
抓技改,提升紡織產業質量效益。近年來,高陽大力支持紡織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依靠先進技術和設備更新提升產品質量、促進產業轉型。縣財政每年拿出500萬元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紡織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更新生產設備。目前,全縣擁有國內外先進無梭織機2萬臺套,近兩年新增7000多臺套;40多家印染企業陸續入園,更新升級了先進設備,印染技術和裝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重創新,激發紡織產業內生動力。制定出臺《高陽縣促進科技創新的支持獎勵政策》《高陽縣加強工業設計創新和成果保護的支持獎勵政策》等系列文件,設立高陽縣工業設計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安排200萬元資金支持工業設計發展。目前,高陽縣紡織企業自主創建各類技術中心10余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個,企業研發投入從最初的不足2%提升到現在的10%,遠超國內同行業水平。企業自主研發的“御題棉花圖”織錦、魔術枕套、解壓毛巾、“會唱曲的毛巾”“會變色的毛巾”等一批創意產品層見疊出,實現了高陽織造向高陽創造的轉變。
促轉型,推動紡織產業數字化發展。高陽縣拓展應用場景、賦能產業發展,找準小切口和突破點,積極謀劃舉辦了大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國紡織服裝優供給、促升級暨中國·高陽毛巾數字狂歡季(第二季)活動。高陽建立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出臺高陽毛巾團體質量標準,引導企業加強質量管控,提升產品品質;注冊“高陽毛巾”集體商標,強化品牌管理,推動高陽紡織實現高品質、高質量發展。成立高陽縣新生代數字創新發展聯盟,匯集了高陽縣50余家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志愿群眾組織,會員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是高陽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是高陽企業朝著數字化、科技化方向邁進的新希望。與河北億尚智能科技公司合作,搭建高陽縣紡織產業運營架構體系,通過建設“虛擬集團”+運營的模式,建設高陽縣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地方產業大腦,把所有生產企業鏈接到網絡平臺,同時組建專業運營團隊,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最大限度實現增量發展。同時,大力推進紡織企業內部數字化轉型,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相互融通協調發展能力。目前,10個功能系統已完成開發并投入使用。對現階段產業地圖上線的340多家企業進行走訪調研,148家企業已經上平臺,深度合作企業28家,平臺獲得產值數據2296萬元,成品庫存109822件,合作各類產業服務渠道37個,鏈接高陽各鎮街紡織企業,助推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高陽“云展館”,緊緊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推動高陽地域品牌高質量發展。高陽積極搶抓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新機遇,依托高陽縣特色產業集群優勢,成功打造“高陽數字云展館”。展館建設面積2000平方米,展廳以“1+1+7”布局,包含1個高陽縣數字云展館、1個非遺展館、7家行業龍頭企業展館,并以高陽紡織非遺草木染文化概念打造了草木染“數字人”,以線上形式展示高陽“底蘊厚、區位優、產業特、生態美、民風淳”。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力打造柏立信、圖強、圣翔、宏潤4個企業數字化改造標桿,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集群整體轉型提升。引入ERP、MES、PDM、TQM等高效便捷的業務信息系統,打通設備、系統、人員間的信息壁壘,從接單到生產到檢驗再到交付,人均日產水平從1100元提高到1300元,生產效率提升20%,運營成本降低15%,產品升級周期縮短12%,產品不良品率降低7%以上,單位產值能耗降低4%。通過系統重塑,擺脫了以前“經驗主義”的困境,用“數字智造”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數字智造”的理念使縣內傳統企業重塑了企業構造和外營內管,步入了數字化驅動發展的新模式。
聚合力,院校合作聯合賦能。利用河北省數字經濟聯合會的數字資源稟賦,匯聚優質智能科技公司的多方力量,推進數實產業深度融合。圍繞數字車間、智能倉儲、大數據營銷等全產業鏈條數字轉型,成立數字聯盟,完善數字生態,打造“數智”技術,為紡織產業升級提供強大內生動力。同時,加強引導毛巾協會與瑞春紡織工業設計中心、三米青設計中心以及新高點設計中心通過智能工具應用、智能軟件設備識別技術,探索數字化AI先進技術,在圖強公司、卡縵公司等重點企業打造試點,探索推廣AI設計技術,減少企業設計成本。高陽縣與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大學合作,加強技術開發、科技資源共享、產品推廣、學術交流,開展紡織產學研合作項目,將高陽縣產業資源優勢與高校人才、科研優勢相結合,促進高陽縣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現代紡織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功能及服務。其中,宏潤新型面料公司與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黨支部簽署黨建共建協議,建立研究生實習基地;三利集團投資2000萬元與東華大學合作建設創新研發中心;瑞春公司與天津工業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共同開展紡織品環保染料及綠色染整技術等合作項目,通過產學研基地,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來源:科技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