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衣“智造”之變:從原料到成衣最快只需7分鐘
廣東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大省。當前,在數字化浪潮下,廣東制衣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嶺南衣正從“制造”向“智造”轉變。
在“中國針織名鎮”佛山張槎,一間5000平方米的數字化工廠正在有序運轉。自動裁床機將布料裁剪成電腦設定的形狀,智能吊掛機將裁剪好的布料依次傳送至每道工序的工人座位前,最快7分鐘就能將“原料”變“成衣”。
“我們的數字化工廠去年11月開始運行,車間里的顯示屏可以實時顯示工人的生產量,尤其對于排產而言,它的優勢體現得非常明顯,目前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7月。”佛山市瑞蒽服裝有限公司(簡稱“瑞蒽服裝”)董事長馮永國說。
瑞蒽服裝成立于2009年,去年投入1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將生產車間從設備到管理進行全方位改進,實現了數智化覆蓋面輔料倉、裁剪房、縫制車間等生產全流程。馮永國表示,目前張槎的針織服裝行業正在蓬勃發展,未來會繼續扎根于此,實現供應鏈一體化發展。
紡織服裝產業是佛山市高明區的支柱產業之一。1988年,大型產品出口型及高新技術型紡織企業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簡稱“廣東溢達”)便在高明區投資建廠,每年銷售額約40億元。
廣東佛山一制衣廠改造的數字化工廠,智能吊掛系統將裁剪好的布料依次傳送至每道工序。中新社記者 孫秋霞 攝
負責該企業數智化轉型的副總監楊剛介紹說,當客戶的訂單、種類、款式多了以后,單靠傳統人工方式已無法高效完成生產。公司從1995年開始搭建從棉紡、面料到成衣甚至輔料的全供應鏈系統,后來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方式讓機器代替人進行車縫作業。
“我們的員工由從事重復繁瑣工作的操作工,變為研究、控制機器和設備的技術人員。以前完成一個成衣訂單,通常需要2至3個月,現在最快可以在2至3周內完成。”楊剛說。
廣東溢達財務總監李靜介紹說,公司每年投入超過2億元開展創新研發和自動化改造。得益于數智化改造,公司實現降本增效,目前國內的針織訂單已經“爆單”。
當前,廣州地區的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了產業鏈完整且強大的供應鏈生態系統,滿足現代服裝產業“小單快反”需求。借助廣州成熟的服裝產業鏈,快尚時裝(廣州)有限公司(簡稱“UR”)逐漸發展壯大,海外門店已拓展至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地。
UR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自研商品數智化管理平臺和自研供應鏈協同平臺,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過程,再到成品的存儲和物流,可實現每個環節實時監控和優化,大幅提高供應鏈的協同效率。
對傳統的紡織服裝產業來說,隨著柔性化、定制化生產需求增長迅猛,企業對降本增效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數字化賦能成為有效抓手。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打造新興紡織服裝產業,需要從品牌、技術、設計、生產流程、倉儲物流、銷售終端等全方面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政府和行業可以推進紡織服裝產業數字化整合。
2023年以來,廣東省陸續出臺相關政策,著力通過數字技術應用帶動紡織服裝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服務鏈協同發展。根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底,爭取紡織和服裝產業營收達到7000億元,到2027年實現翻一番。
(來源:中國新聞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