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氣候創新·時尚峰會在京舉行
為加快推進紡織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切實做好紡織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加快實施《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綠色發展目標,5月30日,2024氣候創新·時尚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時尚品牌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進展報告與行動企業案例、中國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氣候行動進展匯報以及《紡織行業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技術規范》《碳中和紡織品評價技術規范》《紡織品碳標簽技術規范》三項團體標準發布,并啟動了碳中和產品、碳中和工廠標準試點,“時尚森林-氣候創新碳中和林計劃”。
本次會議,來自國家部委領導的有關領導有: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鄭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一級巡視員、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
來自中國紡聯的領導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等有關領導和嘉賓,以及400多位來自國內外的環境保護、紡織行業、時尚產業的行業代表和企業出席了本次活動。
本次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承辦,并得到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生產力促進部、匯豐銀行等大力支持。
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華珊主持。
2019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在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發起“時尚產業氣候變化領導力行動”,傳遞中國時尚產業應對氣候變化態度、策略、行動和規劃。如今,“氣候創新·時尚峰會”已成為時尚產業鏈利益相關方溝通交流的高端平臺。
開幕大會
激發綠色內動力 開放合作共贏未來
領導致辭: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
“氣候變化已給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們共同的期待,也是我們共同的行動。紡織工業圍繞綠色、科技、時尚的新定位,積極推進綠色生態與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表示,當前我國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新階段,下一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將按照有關部署要求,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加快高質量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大落實力度,持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新進展。針對行業綠色發展,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大力推動紡織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二是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三是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鄭艷
“紡織工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環境敏感型產業,推動紡織工業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對于培育新質生產力,落實雙碳戰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大意義。”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鄭艷表示,近年來,紡織行業同仁切實履行產業氣候治理社會責任,率先開展了一系列前瞻性、創新性工作,推動紡織工業應對氣候變化走在前列,成效顯著。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高度重視紡織工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堅持政策引領,市場主導,以標準制度建設為保障,以綠色化改造為重點,積極推動行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體系,在政策導向、產學研融通創新、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消費品工業司將進一步激發企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完善綠色標準體系建設,促進綠色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培育綠色低碳產品品牌,推動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紡織行業從來不缺雄心和決心,是全球綠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推進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指出,2005年開始,我們第一個在行業層面推動社會責任能力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創新實踐;2021年啟動“時尚氣候創新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一大批領軍企業、優勢集群推進落實減碳工作,共同為實現零碳產業的宏大愿景而努力。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行業“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一體發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卓有成效。紡織行業的綠色發展已成氣候、引領風尚。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未來,氣候創新將以綠色、低碳、循環為重要特征,通過科技驅動、組織變革、業態融合等方式升級發展。對此,孫瑞哲強調,氣候創新是一項長期事業、系統工程。在未來的工作中,一要堅持系統觀念。降低產業鏈各環節的碳足跡、加強標準引領、加快完善行業綠色低碳服務平臺。二要堅持價值導向。持續完善行業ESG信息披露體系、ESG績效評估體系和ESG能力提升體系,增強綠色融資能力,建立并優化企業綠色資產管理體系。三要堅持開放合作。強化綠色標準的國際互通互認,與全球行業內的先進實踐對標,實現價值協同。
主旨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
“目前,紡織企業尚未完全擺脫高能耗、高排放的現狀。為了降低紡織行業的碳排放,應從紡織纖維原料、分銷消費過程、生產加工過程和廢棄紡織品處理四方面著手,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以《紡織行業的綠色低碳技術》為題進行了分享。針對綠色纖維材料,他詳細介紹了生物質原生纖維、生物質再生纖維、生物質合成纖維的主要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并表示綠色低碳涉及纖維、紡紗和織造等紡織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他指出,發展新型綠色纖維材料,可以實現化學纖維原料逐步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萊賽爾系列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勢必占領市場,憑借其優良的性能最終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
針對綠色低碳紡紗技術,徐衛林重點分享了智能紡紗、短流程紡紗、低能耗紡紗等方面的新技術發展趨勢。針對綠色低碳染色技術,他著重分享了溶劑染色、超聲波輔助技術、泡沫技術等新興技術進展以及節水無染染色、植物染料染色、高牢度有色間位芳綸、結構聲色彩色碳纖維等環保染色技術成果。
主題演講: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
“《巴黎協定》下,如同利用土地、關鍵礦產、水資源等,碳排放容量將成為最為稀缺的自然資源要素之一。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的政策和行動,將造成不可逆的全球生態災難和巨大經濟損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以《COP28后全球碳中和進程的新視角與新思考》為題進行分享時指出,當前氣候治理已成為大國競合的核心話題,其中貿易、資金、市場和技術是重要關注點。在COP28迪拜氣候大會談判上,中國與各國一道,以最大政治決心和智慧達成《巴黎協定》,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但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不應該構成任意和不合理的歧視手段或假借國際貿易施行限制。結合大量案例,他詳細介紹了快速增長的全球氣候投融資背景下的世界各國以及各行業、企業的創新實踐。展望未來發展,他指出,在全球氣候治理和國際合作的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路徑與“雙碳”戰略的實施,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增長”。
成果發布及啟動儀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做“時尚品牌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進展報告與行動企業案例發布,并從“30·60計劃”進展、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氣候行動賦能、行業企業創新進展以及行業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工作和企業案例五個維度進行了分享。她表示,此次發布不僅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首次對行業氣候行動進展階段性的總結,更是產業鏈上下協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戰略同盟。
她指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在整個全國工業總排放中不算最高,但產品面向消費者較多,容易造成社會誤解,因此行業肩負著價值傳遞、責無旁貸的責任。多年來,中國紡聯始終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行業發展重要戰略,很早就著手引導行業開展氣候行動。其中,2021年啟動的時尚氣候創新30·60碳中和加速行動計劃,旨在讓行業低碳的績效能夠被社會層面所知道,共同推動行業低碳的發展。
此次成果發布經過了12位評審專家的審閱和66人團隊12個月的編撰,匯集了27家企業案例,集中展示了中國紡織行業減碳行動卓越的成果。同時,社責辦還全新上線了“循碳記”碳普惠項目,希望更多的企業投身行業的減碳行動中,一起向善、向上、向心,共建低碳新世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主任
中國紡織規劃研究院副院長郭宏鈞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主任、中國紡織規劃研究院副院長郭宏鈞做中國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氣候行動進展匯報。他指出,中小企業是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紡織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體力量。發揮好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綜合優勢以及中小企業在創新中引領示范作用,對實現行業普遍的綠色轉型、低碳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介紹,通過對158家企業問卷分析,多數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具有較強的氣候行動意識,采取了有效行動,并取得了減排成效。其中,近40%企業開展了碳盤查工作,近30%企業開展制定了氣候行動目標和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超80%企業進行了綠色投資,超60%企業獲得碳減排效益,超30%企業擁有減碳產品或服務。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減碳行動已經在路上,未來帶動更多企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迫切需要各方面共同關注,加大行動力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孫錫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孫錫敏做T/CNTAC187-2023《紡織行業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技術規范》、T/CNTAC188-2023《碳中和紡織品評價技術規范》、T/CNTAC189-2023《紡織品碳標簽技術規范》三項中國紡織行業團體標準發布,并就標準的制定和內容進行了介紹。據介紹,為進一步完善紡織行業“雙碳”標準體系,中國紡聯正在制定紡織服裝行業碳中和門店評價技術規范團體標準,指引品牌企業碳中和門店的創建工作。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碳中和產品、碳中和工廠標準試點正式啟動。
宜賓雅士德紡織有限公司、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浙江美欣達紡織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絲麗雅纖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首批碳中和工廠標準試點企業。
四川絲麗雅纖維科技有限公司、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有棵樹、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廣東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成為首批碳中和產品標準試點企業。
安踏體育加入“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
波司登加入“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
會上,安踏集團投資者關系與可持續發展高級總監黃萃琪、波司登國際控股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兼資本市場總監陳皓分別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兼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胡柯華現場簽約,安踏體育、波司登正式加入“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至此,該計劃已有23家品牌企業、42家制造企業加入。
安踏體育向時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捐贈200萬人民幣
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向時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捐贈200萬人民幣
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向時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捐贈50萬人民幣
安踏集團投資者關系與可持續發展高級總監黃萃琪、波司登國際控股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兼資本市場總監陳皓、蘭精集團北亞區可持續發展經理劉爽分別代表集團向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遞交捐贈支票。“時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是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提出,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發起,自然資源部業務主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直管的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致力于推動時尚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大會為捐贈企業補發證書
大會期間還為廣東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恒田企業等捐贈企業補發了時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捐贈證書。
“時尚森林-氣候創新碳中和林計劃”啟動儀式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
為進一步深化碳中和加速計劃,探尋綠色發展新路徑,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繼續深化合作,正式啟動“時尚森林-氣候創新碳中和林計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詳細介紹了計劃內容和實施方案。據悉,2024年第一期準備投入100萬人民幣,在四川啟動第一片碳中和林,預計到2030年將累計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蘭精集團成為首個時尚森林氣候創新碳中和林計劃參與企業。此次計劃的啟動,標志著紡織行業在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邁出了更堅實的步伐。
主題大會
產業鏈協同創新 共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
“紡織行業作為使用植物纖維原材料的主要行業,在當前全產業鏈低碳綠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著力通過創新行動,推動自身的減排承諾與轉型發展,成為我國雙碳進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劉家順介紹,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作為國內唯一以增匯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為主要目標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為推動行業綠色轉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為推動時尚行業氣候創新,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積極謀劃實施碳中和林項目;二是推動行業大型會議活動碳中和;三是突出時尚森林建設的多重效益。
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上海區項目主任任文偉
“WWF與服裝和紡織業有著長期的合作歷史,通過多種形式助力紡織服裝行業向更可持續的方向轉型升級。”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上海區項目主任任文偉以《改變時尚、推動紡織行業綠色轉型》為題進行分享時介紹,2021年起,在匯豐銀行的支持下,基金會與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共同啟動“時尚氣候創新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希望以此助力推動紡織行業綠色轉型發展。
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48秘書長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亮
“標準能有效解決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缺失、核算方法不統一等問題。”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48秘書長、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亮就我國雙碳標準體系建設進展及重點標準進行了解讀。據介紹,目前我國已發布“雙碳”重點領域國家標準共計24項,其中碳核算18項,減碳量3項,碳足跡3項;在研雙碳重點領域國家標準共計63項。標準對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算什么,怎么算”提出了統一要求,包括核算原則、確定邊界和排放源、核算方法和排放因子、監測、數據質量、報告內容等。
匯豐銀行(中國)氣候事務總監袁圓
“可持續金融正成為推動產業綠色化轉型的關鍵。ESG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投資決策的重要驅動力。”匯豐銀行(中國)氣候事務總監袁圓就綠色金融工具支持產業綠色化轉型進行分享時表示,當前投資者在定價時愈發注重環境、社會和治理的考量。未來,ESG表現不佳的公司或將面臨更高的風險溢價。目前匯豐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組織等多家非政府組織合作,已建立3億美元環境捐贈項目,致力于推動氣候解決方案,提高能源效率,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并孵化具有影響力的低碳商業模式,助力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鄂爾多斯羊絨服裝集團總經理戴塔娜
“秉持平衡生態環境與社會發展的理念,可持續發展正成為鄂爾多斯集團的新名片。”鄂爾多斯羊絨服裝集團總經理戴塔娜介紹,自2022年4月,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加入碳中和加速計劃以來,已全面展開氣候變化治理和低碳轉型工作,構建綠色低碳生產經營模式,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為打造“負責任羊絨”,構建綠色低碳生產經營模式,集團的全部羊絨產品均在保護生態減少碳足跡的前提下生產。得益于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鄂爾多斯已將可持續行動全方位覆蓋各層面,做到真實、可靠、可控。
安踏集團投資者關系與可持續發展高級總監黃萃琪
“安踏作為第一家發布ESG報告的中國體育用品公司,主動將可持續發展目標加入未來發展規劃中,賦能消費者、伙伴、員工、社會、環境,創造共生價值。”安踏集團投資者關系與可持續發展高級總監黃萃琪介紹,未來安踏計劃在2030年前完成自有營運設施凈零碳排放、自有營運設施原生塑料零使用、自有生產廢棄物零填埋;將可持續產品的比例提高到50%,戰略合作伙伴能耗的50%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50%的產品使用可持續包裝,自有運輸設備能耗的50%采用清潔能源替代,以及使用50%可持續原材料,以達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廣東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宗文
“牛仔零碳聯盟行動,使牛仔產業鏈對碳中和充滿信心。對此,前進牛仔積極加入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致力將牛仔服裝打造成最環保的服裝之一。”廣東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宗文結合企業發展,就牛仔鏈碳中和行動中企業的綠色實踐進行了分享,并詳細介紹了與溢維合作的牛仔染色在線靛藍回收和水回收系統以及牛仔智能驗布機。她表示,為打造可持續發展綠色供應鏈,公司不僅采用環保原料,低碳供應商、化學品和設備,還開展了產品的碳足跡認證,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數字化賦能,將綠色創新發展理念融入企業DNA。
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漆穎斌
作為紡織領域“雙碳”實踐先行者,大生集團著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減碳能力。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漆穎斌以《綠色轉型賦能傳統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題,從構建低碳環保產品體系、建設高端智能化生產線、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應用三個方面分享了大生集團綠色轉型的先進經驗。他介紹,大生集團率先引進零碳纖維原料,堅持錨定“智改數轉綠色”方向,對生產設備進行全面智能化改造,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正在建設中國第一個綠色碳中和紡紗工廠,預計2025年建成達產達效。
盛澤鎮經濟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孫健
“盛澤通過聚焦產業轉型、企業培育、創新驅動、數實融合、時尚品牌、生態綠色等關鍵領域,實施‘十大工程’、全鏈條優化、系統性發力,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盛澤鎮經濟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孫健就“紡織產業集群氣候創新行動——盛澤綠色金融實驗室的經驗與實踐”進行分享時介紹,為讓綠色成為紡織業永恒的底色,低碳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常態,盛澤重點開展實施有機更新培育工程、智改數轉網聯工程、生態環保整治工程、綠色循環減碳工程,通過政府精準治碳、企業精準減碳、金融精準支持,創建了“1+4+4”轉型金融生態體系。
菜鳥科技數智IOT條線業務總監王滌非
“未來,重視ESG的企業將走得更好更遠。”菜鳥科技數智IOT條線業務總監王滌非以“菜鳥網絡RFID智能物流減碳方案”為行業帶來全新氣候創新的思路。他通過中國雙碳的三個階段及物流行業主要目標,菜鳥綠色領域的實踐,重點分享了菜鳥綠色物流—綠色供應鏈能力建設展望。未來,菜鳥將打造日均回收10萬+快遞包裝的驛站回箱數字化矩陣;支持重點城市驛站+上門的商家舊物/循環包裝回收體系;日均100萬+DAU的綠色互動和再造公益陣地。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部門總監張鵬
“建筑行業碳排放量較高是雙碳目標之下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大領域。”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部門總監張鵬表示,建筑領域碳排放控制路徑可通過發展低碳化建材、升級建造手段、提升節能標準、發展高品質性能綠色建筑、加快既有建筑的深度節能改造、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等重點工作,采取控制建筑面積、增加建筑碳匯來實現。為減碳可重點關注高新低碳建筑材料、高裝配率鋼結構模塊建筑體系、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技術體系、高效用能系統與用能設備、高效照明及智能控制技術、建筑光伏規模化應用技術等領域。
氣候視野(北京)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
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特邀研究員吳必軒
“當前,紡織行業正面臨低碳與可持續發展多重壓力。”氣候視野(北京)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特邀研究員吳必軒以《歐盟可持續規則框架下的紡織品》為題進行分享時指出,歐盟《可持續與循環紡織品戰略》提出到2030年,歐盟市場上的所有紡織品都要耐用、可修復和可回收,大部分使用再生纖維制成,且不含有害物質,生產時尊重社會權利和環境。此外,他還就歐盟綠色新政、《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ESPR)、《紡織品生態設計細則》中的紡織品生態設計規則進行了介紹。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
“無論能不能做CCER,碳市場對綠電的需求和定價都極為重要。未來環境權益的市場將以碳市場和碳的定價為主。”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就綠電、綠證、碳市場助力中國綠電消費進行分享時,詳細就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電網排放因子中可再生能源電力重復計算等問題進行解讀。她指出,碳市場現在的政策對自發自用的綠電是極大的利好。其中,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但所有綠色電力證書只能交易一次。
聯合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中國工作組聯席負責人
Primark環境可持續發展主管
中國碳項目負責人許佳慰
“FICCA 聯合國時尚產業行動憲章中國工作組的愿景是推動時尚產業在不晚于2025年前達成凈零排放,將全球升溫幅度限制于1.5度內。”聯合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中國工作組聯席負責人、Primark環境可持續發展主管、中國碳項目負責人許佳慰在《中國紡織行業可再生能源投資機會分析》發言中表示,中國工作組的目標是基于1.5度目標和中國3060碳中和戰略,厘清“品牌自主決策”和“通過工作組平臺”的各自側重點。設立信息交流和行業能力建設的工作機制,并合作探索行業共建的綠電采購解決方案。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此次峰會的成功召開和成果發布,是紡織產業與氣候變化同頻共振,代表著紡織行業對綠色發展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展現了中國時尚產業氣候變化領導力,貢獻了全球綠色發展中國紡織新方案。
(來源:可持續創新先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