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煥新紡織行業專題報道傳統制造“變形記”
傳統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的主體,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其中紡織是歷史最悠久的產業之一,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然而,伴隨著激烈的全球競爭,以及外部需求的減弱,我國的紡織服裝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大大小小的紡織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綠色印染、技術創新
數字化轉型煥新紡織行業
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之一,這里擁有26個專業市場,每年全球1/4的面料都在這里成交,全國近一半的紡織企業與這里建立了產銷關系,因此,這里被視為輕紡行業的晴雨表。
一家商戶的醋酸面料每米價格五六十元,大大超出十元左右的滌綸面料。但由于在自然環境里可以自然降解,深受外國客戶的青睞。
為了順應向中高端面料轉型,已經有不少企業在致力于開發綠色新材料。一家企業自主研發出應用于西裝的竹纖維面料后,利潤和銷售額都實現了穩步增長。
近幾年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下滑,中國紡織業面臨了空前壓力。紹興柯橋當地印染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產值連續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開始嘗試數字化轉型。
在紡織業中,傳統印染生產會釋放大量的污水、廢氣和廢渣,尤其投放染料環節最容易產生污染。一家企業經過印染數字化轉型之后,生產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像投放染料這個關鍵的工序,料房車間里就像中藥房一樣,錄入“處方”之后,機械臂就自動將相應的染料取走。不僅現場非常整潔,印染下料也變得更加精準高效。
不僅如此,這家企業還把印花車間放在了樓上。“工業上樓”通常適合于高端制造業、生物醫藥等輕量化、低碳化產業。而印花車間能夠上樓,意味著需要有相應的配套設施處理廢水、廢渣,這得益于當地政府打造的藍印時尚小鎮。
紡織離不開印染,紹興柯橋在綠色環保、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下,柯橋區把上百家印染企業集中在藍印時尚小鎮,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綠色印染基地,政府統一進行水處理和集中供氣等配套。
企業沒了后顧之憂,專心搞研發和生產,政府還投資建設了一個技術創新中心。
在柯橋區,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正在悄然重塑著紡織產業的傳統生態,2023年實現整個紡織工業總產值1270億元。
勞動生產效率提升32%
交貨周期縮短30%
數字化改造效果立竿見影
江蘇無錫一家服裝企業的生產線上,質檢員檢測出服裝不合格的地方之后貼上標簽,數字化生產和管理系統會直接追溯路徑找到相應的工位進行返工。
數字化系統除了能夠精準追溯外,還節約人工、平衡整個生產,數字化改造之后,這家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紅豆男裝5G全連接工廠廠長 潘家祥:我們的勞動生產效率從改造前到改造后提升了32%,交貨周期縮短了30%。
另一家紡織企業在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安裝了斷頭檢測系統,能更精準發現斷頭,生產效率有了立竿見影的提升。
無錫一棉紡織集團長江車間主任 邱麗:沒裝斷頭檢測系統之前,員工一個巡回大概40分鐘,平均接頭的時間30分鐘左右,自從裝了斷頭檢測系統后,我們一輪平均接頭控制在5分鐘左右。
在紡織行業中,支數越高紗線越細,生產難度也更大。襯衫一般在32支到60支紗,80支以上就已經是難度很高的品種。而這家紡織企業一邊進行生產線的智改數轉,一邊加快產品升級,質量更高、價格也更高的200支特高支紗已實現了產業化。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紡織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112.1億元,同比大幅上漲25%;一季度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659.1億美元,同比增長2.0%,高于我國貨物貿易整體出口增速0.5個百分點。
(來源:央視財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