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栓錦,河南鄭州人,原籍西平縣,1955年生,軍人出身,司法專業(yè),自幼喜好書法,遍臨名帖,孜孜以求,力爭創(chuàng)新,楷、隸、行、草均已形成獨自書體。現為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理事,國家書畫家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研究員、河南省副主席,國家一級書法家。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文字,能為一首詩,亦如一幅畫,那一定是中國漢字。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藝術,既有形體,又有精髓;既有風骨,又有靈性;既有音韻,又有真情;既有書味,又有雅趣;那一定是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與天地相通,與萬物熙洽,與人心交融。點畫之間,蘊含著無限的世界。
中國書法,書體各異,經緯分明,意象無極。楷書的端莊、隸書的穩(wěn)健、篆書的挺拔、行書的豪放、草書的酣暢,無不深刻揭示著中國人的特質。
中國書法,是一種喻體,一種寓體,一種載體,暗示著、象征著、承載著博大精深的書法意象,成為最具有中華人文內涵的高雅藝術。
中國書法,在泱泱華夏璀璨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以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向世界展示著巍巍中華的嬗變與升華。
中國書法,以其自源、自創(chuàng)、自覺和舉世無雙的獨特性,歷經一代又一代書法巨匠的執(zhí)著實踐和辛勤匯總,生生不息,薪火相傳,輝煌永恒!
張栓錦老師正是這一優(yōu)秀藝術的忠實踐行者。
他1955年岀生于嫘祖故里河南西平。6歲入學的第二年,開始用毛筆寫字。塾師教學,柳體臨帖,大、小楷是當時校規(guī)的必修課。
值此,他就與書法藝術結下了終身的不解之緣。
數十年來,他暢游于浩瀚的書海之中,孜孜不倦,筆耕不輟。
他依次普臨了楷書的歐、柳、顏、趙四體及后漢的隸書,行書的“蘭亭序”、“圣教序”、“蘭亭十三跋”等多家經典。同時,刻苦鉆研古今書法理論,反復領會《書譜》及《書論》。在深得其精髓的基礎上,具體分析筆勢、章法與意境,融匯貫通,靈活應用。
小學時代,他時常伴讀于小小的煤油燈下刻苦練習,成為少年時代中毛筆書寫的佼佼者;升入中學后,學生沒有課本,他天天以仿宋體刻鋼板、印教材,供同學們學習;大學期間,多門課程的作業(yè)仍堅持用小楷完成。
在近二十年的從軍生涯中,他與毛筆如影相隨,抄寫了大量的毛主席詩詞、語錄、著作和重要文章,既便是在領導崗位上,也時常堅持用毛筆做筆記和起草文件。
他曾多年從事教學工作。大學畢業(yè)后,任軍校教員,擔任理科基礎課的教學任務;八十年代初,軍校開始招收本科生試點,因沒有工科教師,他又承擔了畫法幾何、機械制圖課的教學;之后,他又在文科學校任校長兼書記,率先倡導開設書法課,并親自為學生傳道授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書法人才。
他熱衷于社會公益活動,盡力弘揚書法藝術。向社會各界及個人贈送的書法作品數以萬計。多次舉辦個人書展,均受到社會各界好評。2019年在鄭州舉辦的個人書展,歷時半年,展岀書法長卷作品166件、懸掛各類作品660幅。他多次參加書法比賽均獲大獎。2019年,他參加全國書畫大獎賽取得第一名,獲得特等獎。他作為藝術家代表,出席了在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召開的上合組織峰會,開幕式上,代表藝術家致辭,接受了國家媒體的專訪,把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作為國禮贈送給舉辦國。
古人云:“書,如也。如其字,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心正則氣定,氣定則腕活,腕活則筆端,筆端則墨注,墨注則神凝,神凝則象滋,無意而皆音,不法而皆法。”這古人的一席話,恰恰印證了張栓錦老師大半生真實而淳樸的書寫生涯。在他的書寫狀態(tài)里,有著自己的靈魂追求。他追求書法的完美,意境的超脫,心理的充盈,精神的開闊。
近二十年來,采用各種書體,多種形式,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的連接長度已達10多公里。其中,書法長卷作品近300卷,其它作品數以萬件。他精心設計,潛心創(chuàng)作了《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楚辭》、《千家詩》、“四大名著”詩詞等古代詩、詞、曲、賦;“四書”“五經”;《黃帝內經》、《山海經》、《孟子》、《莊子》、《荀子》等近百部國學經典。僅《古文觀止》一書,就歷時半年,卷長達到600米。
這么多年來,張栓錦老師把自己寫成了字,亦把字寫成了自己。他一如既往的忘我陶醉、癡迷,甚至能做到物我兩忘、超凡脫俗。達到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張栓錦老師寫字的時候,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境界。他的字仿佛有音符、有背景、有生命、有故事。他無數次謝絕外界的各種邀約,專注于自己的心理空間,寫出了自己的人格魄力,寫出了自己的精神風尚,也寫出了一般人寫不出來的風骨與儒雅。
他把前半生的心血寫成了無形的財富,把后半生的貢獻寫到了一定的長度。看著他室內堆積的大捆大捆的書卷,仿佛看到了他人生錘煉出來的藝術造詣的遙遠平川,那么開拓視野,那么吸引世界,凜然不可輕褻,超然不忘陶冶,蒼勁不缺美樂,敦厚不少情結。 故,“世界之最”,當之無愧。
喬詩貽
2020年8月1日于鄭州
厲害厲害